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

4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921684
  • 上传时间:2018-07-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12.68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讲:媒介与渠道1. 媒介,传媒,渠道,体裁 2. “媒介即信息” 3. 多媒介文本的联合解码 4. 通感 5. 出位之思 6. 体裁与期待媒介,传媒,渠道,体裁n这几个术语,非常重要,而且随着电子时 代,传媒时代的来临,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这些术语在各种文献里经常混用,定 义不清媒介(medium)n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索绪尔称为能指,皮尔斯称作 再现体,经常也被直接称为符号n符号依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载体的物质类别称为 媒介(medium,又译“中介”),媒介是储存与传 送符号的工具,传播学中往往称为“传送器”( transmitter)n媒介与符号载体的区别,在于符号载体是个别的, 而媒介是一种类别n例如一封信的符号载体是信纸上的字句;n而媒介是书信,是一个文化类别 媒体(media)n媒介一词的西文medium为拉丁文中性单数,其复 数形式为media,意思即“各种媒介”,n在当代文化中,media指专司传达的社会体制,中 文译为“媒体”或“传媒”n但是media又是medium的复数,multimedia text ,应为“多媒介文本”,n学界常用“多媒体文本”,是误译媒体不太可能“多 ”。

      n反过来,博得利亚所谓“媒体事件”(media event ),有论者称为“媒介事件”,就不合适,因为明显 是在讨论文化体制 渠道(channel)n这个词各家论述不同艾柯认为“空气是声波传送的 渠道”,n如果定义为“模式化的媒介”,或“技术与社会经济体 制”,往往与媒体相混n渠道是符号信息到达接收者感官的途径,是感知的 方式n西比奥克把渠道分成两大群:物质的(液体的,固 体的);能量的(化学的,物理的),而物理的又 分成视觉(日光,生物光),听觉(气体传达的, 液体传达的,固体传达的),电力,热力n渠道应当用接收者感知的器官来分:有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嗅觉等五类,包括红外,超声波等 体裁(genre)n体裁是文本的文化分类程式 细分的体裁称 为“分体裁”(subgenre)n同一体裁往往可以通过不同媒介传送,例如 一首诗可以读出来,录音放出来,写出来, 印出来,渠道不同,媒介也不同基本区分n渠道是作用于感官的物质介质;n媒介是符号传送的社会性构造;n媒介可以社会化为媒体;n符号文本的样式分类为体裁 照片n一张照片是符号文本;n一张照片本身(其物质存在)是符号载体;n摄影是体裁;n照相术是媒介;n照片传达用的是视觉渠道;n印照片的画报是一种媒体。

      媒介不仅是传送n媒介不是符号过程的传送环节,它直接影响符号文本解 读:n例如情书最好手写,不用电脑打印;n情歌最好曲调柔软婉转,不用重金属摇滚;n情诗最好不用江阳韵n媒介有时候本身成为符号,例如刺绣的针法,可能比所 绣的内容更有意义;一幅书法或泼墨山水,首先强调其 笔法画艺n因此,媒介是符号表意的成分,有时是符号更重要的部 分n对书画意义的解释,往往不是针对书画的内容,而是针 对工具的运用n格林伯格认为现代艺术的特点是“节节向工具让步” 三种媒介n记录性媒介,能保存符号文本,远古是岩画等图像 ,古代是文字书写与印刷,现代则有电子技术n呈现性媒介,往往用于表演,如身体姿势,言语, 音乐,电子技术等;呈现性媒介造成文本的表演性 现在性;呈现性媒介是一次性的,现在进行式的n心灵媒介,是组成幻想,梦境,白日梦等的载体, 往往是符号表意的草稿n符号发出者大量的表意意图最后并没有形成表意, 成为自我符号人能够表现的只是这巨大量草稿的 冰山一角 现代媒介延长了表意距离n电气技术与电子技术对媒介的改造,形成人类文化 的巨变n动物以及原始人类的符号行为,绝大部分只能是超 短距的,人类的五个渠道中,触觉、嗅觉、味觉至 今相当短程;n当代的电子技术,使呈现性媒介可以轻易地转化为 记录性媒介,使通向人类五官的渠道得到延长。

      n符号信息的发出,传送,接收,现在可以克服时空 限制,越过巨大跨度的间距相隔,这是人类文化之 所以成为符号文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裁的文化性n渠道属于生理感觉,n媒介属于物质文明,n而媒体与体裁从属于文化实践n媒介似乎与意识形态不直接关联,很容易被另一个 文化接过去;n而体裁则是高度文化的,跨文化流传时会发生一定 的阻隔n摄影术作为媒介,普及推广并不难,实际上任何文 化很难抵制技术上的进步;而“婚纱照”体裁的传播 ,就会出现文化阻隔n短信作为媒介技术,迅速普及全球,但是微博 作为一种体裁,其推广必须克服文化障碍,就慢得 多 古登堡银河n麦克卢汉在《古登堡银河:印刷人的产生 》n德国人约翰奈斯.古登堡于1453年创办印 刷厂,欧洲文化由此进入印刷时代,n文艺复兴时代的巨星才得以涌现,形成群 星灿烂的”银河” “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n1964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 伸》(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 of Man)一书中提出的名言n对一个文化而言,媒介形式的改变,不是信 息传递方式的变化,而是整个文化模式的变 化:媒介才是文化的真正“内容”。

      n当代文化的发展证明了麦克卢汉的预言,由 此他被誉为二十世纪重要的思想家Marshall MacLuhan媒介革新与渠道n麦克卢汉强调传播科技本身的形式的发明或进步便 是改革的动力n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三次基本的技术革新:n首先是文字的发明,打破了原始社会五官的平衡, 突出了视觉的作用;n然后是15世纪机械印刷的推广,进一步加快了感观 失衡的进程,印刷形态本身对人类至今有催眠作用 ;n在电子时代人的感官(主要是视觉与听觉)可能趋 向平衡电子媒介使人整合,回归整体思维的前印 刷时代部落化,非部落化,再部落化” ( tribalization)n麦克卢汉这个演变观念,提出时并不让人信 服,但是到互联网时代,媒介的变化的确推 动了社会关系作三阶段演进n以电子游戏为例:七八十年代(在西方)是“ 游戏机房”部落化时代;n八十年代个人电脑兴起,游戏者互相隔绝;n九十年代后期网络游戏开始兴盛,游戏者在 虚拟空间聚合,“再部落化”媒介有冷热n热媒介传递的信息量比较多,清晰明确,无 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n冷媒介相反,信息含量少,需多种感官联想 配合理解,增强解释n黑白照片是冷的,彩色照片是热的;n摇滚是冷的,而华尔兹是热的。

      n现代媒介的主要趋势是越来越热,例如电影 从黑白,到彩色,到宽银幕,到立体声,到 环屏,到3D,符号信息的密度越来越高热度” 是相对的n《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画像,让柳梦梅看得 神魂颠倒,“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 仙”n一幅单线平涂的画像,比起现在的照片,应 当说是绝对过“冷”,今日放到“交友网”上, 会因为信息量太少,无法吸引任何注意n描写“大劫后”的未来世界,影片色调就回归 单色,几乎是黑白,此时媒介本身明显就是 内容媒介决定体裁n有某种媒介才能讲某种故事电影理论家贝 拉有一句俏皮话“先有勺子后有汤艺术中, 工具先于灵感而存在”n有某种技术,然后才有某种内容表现的可能 ,n先要有电脑技术,然后才能拍出《泰坦尼克 》的沉船场面;n先要有3D技术,然后才能拍《阿凡达》的异 星大战;n先有互联网,然后才可能有网络“接龙小说” 多媒介体裁(multi-media genre)n自古以来一直有:n歌曲媒介有语言,音乐,以及演唱者的身姿 ;n中国画经常有文字(印章,题款),图文结 合的最早例子;n戏剧据说有十种渠道,形成复杂媒介体裁n电影中有连续的图画造成的动态影像,声音 ,音乐,文字,语言等十三种媒介。

      定调媒介n多媒介文本,在信息接收者头脑中要做最后的拼合 :n此时各种媒介表意不一定对应,不得不对各媒介传 送的意义分别进行解释n戏剧说话与表情不一致,歌曲的词与曲调不一致, 音乐的曲调与标题不一致,电影的画面与语言不一 致n何者为意义”定调媒介”,往往是由体裁的文化程式 决定的,并不取决于此媒介的“重要性”,而是取决 于此媒介传达的文本清晰程度n用麦克卢汉的术语,取决于媒介的“热度”电影定调媒介:画面n电影《爵士时代》有个镜头:女主人公已经不 爱她那个伪君子丈夫,丈夫对她说:“我得离开 了”;女主人公回答说:“别把我一个人撇下”n她说这话时,特写镜头却显示了她的表情冷淡 n人物心理和文化处境之间的复杂关系n杨德昌的《一一》中,电影声音是中年男子和 女友在街头的谈话声,画面则是他们的下一代 女儿和男友街头约会的场面n上一代的对话已成供对照的遗迹歌词定调n歌词决定歌的意义解释n《社会主义好》无论怎么唱,哪怕用摇滚风 格来演唱,都是颂歌但是电影《盲井》中 几个矿工把词改了,就变成讽刺歌曲n《香水有毒》,曲调非常优美,春晚进了大 名单,在三审时还是被拿下,因为歌词暧昧 倾向音乐之优美改变不了歌词的“定调媒介 ”地位。

      音乐标题定调n有的乐曲模仿“自然声”声惟妙惟肖,例如德彪西的 交响诗《大海》,霍尔斯特的交响诗组曲《行星》 ;n有的音乐有大量素材指明其含义,例如斯美塔那的 《我的祖国》有大量捷克民歌;n柴可夫斯基的《1918序曲》直接用《马赛曲》,n但这些音乐依然必须靠标题才能让人听懂n贝多芬因为拿破仑称帝,愤而把《英雄交响曲》献 给拿破仑的题献去掉,果然这首交响乐曲,与拿破 仑就不再有任何关系多中介 “铁证”?n2009年7月3日,央视《新闻1+1》播出”新闻 如何发布“白岩松主持 n”最近两天,一系列备受关注的突发性事件都 有了调查结果,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上海 在建大楼倒塌事件,北京一小学甲型流感爆 发事件,南京醉酒驾车导致多人死亡事件, 还有法航空难阶段性调查结果面对这么多 的调查结果,我们也听到了一种声音,那就 是说结果虽然公布了,但是仍然有一些疑惑“ 白岩松如是说:画面是铁证n这次最新公布,它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画面做支撑 ,包括没有相关,哪怕说电脑动画等等都没有,另 外也有很多不详尽的地方,所以会让大家产生新的 疑惑n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语焉不详,就是因为它太过于文 字化,n法航空难的调查值得我们借鉴,第一个你会发现大 屏幕是主体,介绍事件的人甚至站在了大屏幕的旁 边,不断的把事实、证据,然后细节,用画面的方 式呈现在所有记者面前,这种直观可信度高。

      n这样全社会会在铁一样的证据面前,因为眼见为实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会对这个结果产生更大的公 信力Transsemiosisn表意被束缚于某种载体,并不是符号本质的 要求,因为意义本身并不是物质的n摆脱载体的束缚,成为人类使用符号时很难 摆脱的一种冲动n符号学把这种情况称为“跨符号系统表意”n莫里斯: 感觉间(intersensory)现象通感 synaesthesian通感是跨感觉渠道的表意例如光造成听觉反应 ,嗅觉造成视觉反应等n交叉感应无法再现出来n通感实际上用语言写出两个渠道之间感觉的比 较往往被视为一种特殊比喻n例如,可以说某种声音 “明亮”,n某种声音 “粗钝”,n某种笑声“尖利”,n某种衬衫图案“喧闹”,为何通感大多见于诗歌?n其他艺术家通感能力可能更强,他们也只能用语言 来写n画家称红黄为“暖色”,蓝白为“冷色” n贝多芬认为b小调是“黑色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与斯克里亚宾同意D大调黄色,F大调青色,降A大 调紫色n兰波的诗《元音字母》:“黑A、白E、红I、绿U 、蓝O,字母啊, 总有一天,我要道出你们隐秘的 身世:A是阴翳的港湾,是件黑绒绒的紧身...”;n苏轼“小星闹若沸” 是听觉修饰视觉;杜甫“晨钟云 外湿”,是触觉修饰视觉。

      六根互用”n当某些没有感官作用的事物,与感官相比, 就出现了“概念通感”n“六根”是五种感官加上“意”,“意”的对象是“ 法”n“秀色可餐”,“大饱眼福”,用的是味觉,描 写的却是某种美的事物;n《史记.乐书》描写音乐“广则容奸,狭则思欲 ”n艾略特赞美玄学派,说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