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件语文版课件.ppt
17页第七单元复习课件课文目录•26.《庄子》二则《庄子》二则•27.周公诫子周公诫子•28.出师表出师表•29.答司马谏议书•30.诗词五首诗词五首积累一批字词•浑沌(hún dùn) 凿(záo) 渻(shěng) 倏(shū) 恃(shì)•守以畏者(wēi) 睿智(ruì) 桀(jié) 纣(zhòu) 欤(yú)•聒(guō) 恕(shù) 壬(rén) 恤(xù) 胥(xū) 晤(wù) 庚(gēng)积累一批字词•【浑 沌】神话传说中管理中央的大帝,面孔浑圆,无耳目口鼻古人把天地未开辟前的状态也称之为浑沌•【 时 】常常,时常•【 谋 】谋划,商量•【 德 】恩情•【七 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以 视、听、食、息】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斗 鸡】使公鸡相斗的一种游戏•【 已 】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方虚骄而恃气】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方,正;恃,凭着,依靠•【犹应向影】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犹,仍然;应,作出反应;影,影子,指的鸡走近来•【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疾视,怒目而视•【无 变】没有反应•【 德 】精神•【 异 】别的•【 应 】应战•【反 走】转身逃跑积累一批字词•【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往】去,到……去•【无以鲁同骄土】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骄,怠慢,轻视•【相】辅佐•【轻】分量小,引申为轻微,浅薄•【哺】口中含嚼的食物•【德行】道德品行•【宽裕】宽大,宽容•【守】保持•【恭】肃敬,谦逊有礼•【荣】光荣,荣耀,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贵】地位显要•【畏】威,威严•【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聪明•【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由】奉行,遵从•【亡】灭亡,死亡•【可不慎欤】能不慎重吗?慎,谨慎,慎重欤,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了解一点常识•文学常识真空•(1)《浑沌之死》选自____,古人把____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____和____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_______•(2)《呆若木鸡》选自_____,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______•(3)人皆有七窍,______,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4)望之,____,_____,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庄子·应帝王》 天地未开辟前 倏 忽 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索•(2)《庄子·达生》 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3)以视、听、食、息•(4)似木鸡矣 其德全矣 了解一点常识•文学常识填空•(1)《周公诫子》选自____,作者____,____(朝)古今诗学_____的开创者•(2)周公,是周初的___家,姓___名___,曾帮助____灭商•(3)“一沐三握发,_____,犹恐_____”就是____的典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2)政治 姬 旦 武王 •(3)一饭三吐哺 失天下之士 吐哺握发 了解一点常识•表也叫做疏,“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上书言事”,相当于今天的“打报告”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出师表”意思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了解一点常识•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作者是 _______朝_______(人名),字_______,号________,封_________,是“________”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____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主张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 ________ ”•(3)文章的四个部分:先是交代 _________,然后_________,分析_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_结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北宋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荆国公 唐宋八大家 司马光•(2)《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变法”•(3)写信的缘由 驳斥谬论 原因 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把握文章主旨•《庄子》二则《庄子》二则•《浑沌之死》《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呆若木鸡》《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把握文章主旨•周公诫子周公诫子•选文中以“吐哺握发”形容君王为国家礼贤下士,殷求人才的精神,并以六种“谦德”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把握文章主旨•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以书信作答司马光,驳斥保守势力对新法的种种指责,表示了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奇思妙想点滴•《庄子》二则《庄子》二则•写作特点分析•(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2)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像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奇思妙想点滴•周公诫子周公诫子•写作特点分析•(1)文章言简意赅,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逐层深入地论证论点•本文先摆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得逞结论起、承、转、合”的议论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层递式结构的一种引申,是古代论说文的章法起”即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如本文“诫子”第一句;“承”即承接开头,对论述的问题加以阐述,如本文证明论述部分:“握发吐哺”,六种“谦德”;“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如本文的反面论述部分;“合”即最后进行归结,如本文最后用反问句总结问题,起深化中心的作用。
•(2)语言生动,词语脍炙人口•如:握发吐哺,博闻强记、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等•(3)观点鲜明,让人容易接受•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来揭示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睿智的语言,谆谆的长者的教导,让读者深有启发 奇思妙想点滴•答司马谏议书•写作特点分析•(1)言简意赅,措词委婉而坚决•这篇文章语言柔中带刚,态度委婉而坚决,运用这样的外交辞令符合答复指责性书信的特点而驳斥司马光指责的语句言简意赅,不容置辩,干净利落•(2)例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见解新颖,风格峭丽,堪称古代政论文典范•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领略王安石政论散文的一般特点他此类文章往往针对时弊,根据深刻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的说服力 课内阅读课内阅读 •《浑沌之死》《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1.给下列生字注音•倏( ) 浑沌( )( ) 凿( ) •2.解释下列词语•时相与:______ 窍:_______ 以: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译:•4. 倏与忽欲以什么方式报答“浑沌之德”?•5.这则寓言故事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倏(shū) 浑沌(hún)(dùn) 凿(záo) •2.经常一起 洞 用来 •3.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4.为浑沌凿七窍•5.人聪明尽开,反而使天性尽散,人应该保持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