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国情报界对朝鲜核试验监控之特点.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6633402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7M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第 2期美国情报界对朝鲜核试验监控之特点*魏 ? 来* *?? 冷战时期,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核试验的战略情报监控活动十分活跃, 但监控重点一直在苏联和中国等传统核武器国家冷战结束后, 美国对这一工作有所忽视, 直到 1998年印度、 巴基斯坦在毫无情报征兆的情况下连续进行核试验, 才促使美国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自身情报监控的不足此后, 伴随着卫星等先进监控手段锁定新兴的核武器国家, 伊朗、 朝鲜等国的核武器计划纷纷浮出水面,而朝鲜则是其中发展最快, 对美国态度最为强硬, 且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在美国看来, 朝鲜已经对美国本身及东北亚乃至整个世界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因此, 朝鲜的核武器试验成了美国核试验监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 尤其是 2006年 10月 9日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后, 美国对朝鲜的核试验监控活动较之前大大加强, 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涉及到对朝核试验情报侦察监视的手段与能力、情报研究与分析、 情报合作、 核试验监控的一般态势以及朝鲜核试验评估的效果等各个方面 **一、 侦察监视手段与能力??(一 )五大技术侦察手段锁定朝鲜, 全方位、 全时空、 全频段实施侦察监视, 搜集手段呈现立体网络化、 集成化。

      在过去的 50年里, 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利用 ?原子能侦测系统 ?(AEDS)监视和探测了全世界范围内 90%以上的核爆炸试验, 及时准确掌握了大量的核爆炸试验数据与资料, 从而使美国在核武器谈判和核不扩散协议谈判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在外交上获得了巨大利益这套绝密版的美国 ?原子能侦测系统?实际上是一套超级一体化的原子能电子侦察系统它由地面侦察站、 水上间谍船、 太空间谍卫星、 间谍侦察机以及分布在全世界 35个国家境内的地下传感器组成, 使美国情报界实现了对各国核试验的全方位监控2009年 5月 25日, 朝鲜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 地点与 2006第一次试爆相同, 在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北道事件发生后, 美国便从驻韩和驻日空军基地频繁出动各种型号的间谍飞机飞临核试验附近地区上空, 利用飞机上高敏感的 X 射线探测器、 R射线探测器、 中子计数器、 电磁脉冲探测器和可见光敏感器等核辐射探测器来监视、 搜集试爆地区附近的空气样本进行分析, 以此来监视和搜集朝鲜核爆炸参数 (时间、 坐标、 威力、 高度 )在地下,美国国家地震网所拥有的高敏度声动传感器在朝鲜核试验后迅速测定了由试爆引发的震级为 4?5级的人工地震, 而之前那次核试验是 3?5级, 爆炸力明显超过上次, 从而及时有效地掌握了朝鲜核爆炸的威力等重要数据。

      在太空, 美军先进的成像侦察卫星通过卫星遥感及高分辨率的照片, 显示朝鲜核试爆地区的地表地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并与试爆前该地区卫星图片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中判断出核试验的规模及技术特点此外, 美国情报界为掌握朝鲜有可能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动态, 通过卫星实时成像技术描绘了朝鲜重点地区动态卫星图, 对朝鲜国内主要的 11处地下设施进行密切监视, 这些基地位于朝鲜北部, 包括西北部的金仓里早在 1998年, 外13*** ?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李昶、 安军: ?朝核问题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 ?朝鲜半岛问题研究文集 (一 )?, 吉林省朝鲜韩国研究会, 1997年出版; 金 鑫、 辛伟: ?世界热点问题报告?,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出版; [ 德 ]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三卷本 ), 军事科学院译, 商务印书馆, 1991 年 出版; 张晓军: ?美国军事情报理论著作评介 ?, 时事出版社, 2005 年出 版; [美 ] 布鲁斯? D? 波尔考威茨、 阿兰 ? E? 古德曼著: ?绝对真实: 信息时代的 情报工作 ?, 时 事出版社, 2001 年 出版; 吴明 冰: ?特种 战 线?, 金城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张晓军: ?军事情报学?, 军事科学出版 社, 2001年出版; 张长军: ?美国情报失误研究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王建华: ?信息技术与现代战争?,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年出 版。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朝鲜二次核试多国反对?, ?中国国防报?, 2009年 5月 26日 雷厉: ?侦察与监视?,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年出版,第 28页美国情报界对朝鲜核试验监控之特点界便怀疑那里可能是一处隐蔽的核设施二 )搜集手段更加倚重卫星技术的发展, 尤其加强对高技术图像情报的利用大国情报搜集手段的高科技化趋向之一便是?加强高技术图像情报手段的建设??, 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其在实践中贯彻实施高技术情报战略, 在重视传统的人力和信号情报的同时, 正在加强卫星图像情报手段的建设由于核试验监控本身对情报活动的技术性要求相当高, 再加上朝美关系的敏感性, 为避免双方的矛盾冲突和紧张对抗, 美国在对朝鲜核试验监控的手段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卫星侦察, 而且卫星成像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航天侦察技术的发展, 专用核爆炸探测卫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将核爆炸探测设备搭载在成像侦察卫星上承担核爆炸探测任务,?这样高技术图像侦察卫星的功能更加集成化, 侦察能力也随之显著加强美国情报界对朝核试验监控的利器是著名的长曲棍球电子侦察卫星和美国第六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锁眼 ?系列, 这些卫星都装备有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 ( SAR)及综合各种功能的核探测器, 可实现对朝鲜核试验地区的全天候、 多功能监控。

      由于无国界的限制, 卫星可深入到朝鲜大后方的核试验地区及宁边核设施等重要军事战略目标实施实时成像跟踪与监视, 获得真实可靠的卫星图片情报分辨率极高的高技术卫星图片是美国对朝核试验监控的重要情报来源美国情报界十分重视对高技术图像情报资源的利用, 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等情报机构积极搜集积累朝鲜重要核设施及地区的图像资源, 将其存入美国情报界共享的朝鲜核试验重点地区图像数据库, 并保持及时的补充与更新同时, 美国情报界还大力培养图像判读人员的分析与评估能力, 以进一步实现对高技术图像情报价值的最大利用可以说, 高技术图像情报已经成为对朝鲜核能力评估和美国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三 )更加注重发展针对朝鲜的反情报伪装和欺骗能力 ?兵者, 诡道也 ?战争奉行的永远是基于变常之理的诡道逻辑诡道实质就是通过巧妙的隐真示假、 欺敌动敌以避实击虚、 克敌制胜情报手段的高科技化, 促进了情报侦察工作, 同时也强化了情报的伪装和欺骗能力朝鲜战略伪装欺骗手段成熟高效, 其 ? 战功赫赫的特权部门?? ?? 战略伪装局, 职责包括朝鲜核设施的隐蔽, 导弹阵地的伪装, 战略意图方面的对敌欺骗等, 在实践中其往往广泛采用天然伪装、 植物伪装和设置假目标等方法。

      如在朝鲜铀浓缩活动的隐蔽工作上, 该局将离心机分散布置在核反应堆的各个地下室内, 使侦察卫星很难发现这些关键设备诸多的此类伪装活动给美国情报界在对朝鲜核试验的侦察上造成了极大困难, 为其在美朝情报对抗中赢得主动和维护朝鲜国家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清除侦察 ? 盲区?, 拨开 ? 侦察 ?迷雾, 提高朝鲜核态势的透明度,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与各军兵种联合开展了?反伪装、 反隐藏、反欺骗?( CCCD)计划, 旨在设计、 制造、 试验和演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 ( SAR)及三维激光成像雷达, 使美军能够全天候、 全天时实时探测那些隐藏在树木或人工伪装下的静止或移动目标,?同时也可以探测隐蔽在地下的朝鲜核设施该计划实施后, 美军卫星在反伪装和欺骗的侦察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 2003年 4月, 美国通过卫星侦察, 发现朝鲜宁边核设施附近军事基地的地下通道中可能隐藏可疑物资, 于是立即向国际社会公开了该地区的图像作为朝鲜秘密发展核武器的证据, 并进一步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核设施进行核查, 而朝鲜方面却一时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该事件中, 美国情报界迅速发展的反伪装能力造成了朝鲜政府的措手不及, 使美国在这次围绕核问题与朝鲜的情报斗争中占得先机。

      二、 情报分析? ?美国在对朝核试验的情报研究与分析工作中,14?? ? ?? ??韩美卫星监控朝 11 处地下设施?, ?参政消息 ?, 2009 年 6 月 16日 张晓军: ?军事情报学?,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第 47页 雷厉: ?侦察与监视?,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年出版,第 206页 张晓军: ??武经七书? 军事情报思想研究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第 62页 师海波: ?欺骗战术研究?,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 ?雷达系统?,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出版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第 2期日益重视公开情报研究, 尤其注重利用互联网开展对朝情报分析工作尽管拥有多种先进的技术侦察情报手段, 但企图全面、 深入掌握朝鲜核武器试验动态的五角大楼,对当前所获得的有关朝鲜, 尤其是朝鲜核能力现状的情报成果并不满足, 不断声称在对朝情报工作方面存在着巨大缺口因为, 技术本身并不会产生有效的情报;?再先进的技术也有缺点, 以为信息革命会解决与敌人打交道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只能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幻想;?先进的情报侦察系统能够搜集到大量信息, 可信息本身却并不等于知识或理解, 后者最终还是人类认识和判断的产物, 信息只有经过解读才会被赋予意义。

      因此, 美国对朝的情报侦察优势, 需要进一步通过加强情报分析能力来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核侦察具有较强的机遇性, 即便拥有先进的侦察手段也难以保证在需要时一定会搜集到可靠的情报资料事实上, 对于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情报界常常只能获取零星片断的情报资料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情报研究与综合分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由于 ?过度依赖秘密信息 ??被认为是美国在? 9? 11?事件及以后历次事件中屡屡出现情报失误的重要原因, ?加强公开来源情报建设 ??已逐渐成为美国对朝情报监控能力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之一为此, 美国除千方百计搜集情报外, 还尤其加强了对朝情报研究分析工作, 美情报部门正逐步加大对熟悉朝鲜事务和朝语人才的培养, 目的是使其成为未来的朝鲜和亚太事务专家实际上, 美国的情报人员并非都是 ? 007?式的人物, 他们大部分都是情报分析人员, 在一线的特工只是少数这些情报分析人员都是专家式的人物, 精通方向国的语言, 跟踪方向国的政策变化和局势动向, 依据各种途径搜集来的情报, 对可能影响美国利益的情况做出分析、判断和预测, 供美政府高层决策之用像中情局的朝鲜处就网罗了一批 ?朝鲜通 ?, 对朝鲜的内外政策进行全面研究。

      他们不仅自己从事分析工作, 而且与美国政府的各种智库、 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密切合作, 或者利用学术关系展开对朝鲜问题的探讨, 或者拉拢部分学者成为搜集有关朝鲜信息、 为中情局服务的 ?眼线 ?为了加强公开情报研究, 美情报部门还把互联网当作重要的情报来源, 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情报搜集部门, 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了美情报部门勤加开采的 ?金矿 ?中情局成立了 ?公开信息来源中心 ?,主要负责搜集来自互联网和外国报纸上的消息, 经过分析和处理后, 形成情报, 供高层决策使用据美官方报道, 该中心最近加大了对全球网络承载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力度, 并正在发展新的技术手段来测量这些信息内容的可靠性该中心使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软件技术来 ?过滤 ?互联网, 寻找有价值的情报至今, ? 公开信息来源中心 ?的重大成果之一, 是成功地发现了朝鲜导弹核武器的技术突破据美国防部官员称, 朝鲜周边国家如中国、 韩国、 日本和俄罗斯的军事网站也已经成了美国情报部门关于朝鲜核试验有价值情报的来源当然, 美国在加强自身情报分析能力的同时, 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如美国情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