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何金娣主要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范文.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玥1****知
  • 文档编号:209093608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4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何金娣主要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何金娣,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党员,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高级教师2022年,她服从组织安排,离开从事20年的普通教育,踏入当时几乎是一张白纸的特殊教育面对智障学生,她提出了“生存教育”理念,以科研为抓手,通过医教结合,带领全校教师开始艰难的教育教学改革为了让重度智障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她组织教师义务送教上门,为让智障儿童拥有适合他们的教材,她带领同事潜心钻研,编写了54册校本教材并在全国发行,被近250所辅读学校使用在近14年的“生存教育”研究中,她带领团队开展了“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课程与教学”等4个统领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教育部优秀研究成果奖等曾荣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市教育功臣、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特殊教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已流淌在我的血液中!” 与特殊教育结缘,源于2022年,做了二十年小学语文老师、小学校长的何金娣收到一纸调令,组织上希望她到卢湾辅读学校担任校长一职虽然都是教育事业,但辅读学校这么特殊的教育工作,我心里还是没什么底。

      可身为一个共产党员,何金娣并没有退缩,“我喜欢教育事业,组织上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应该去哪里,不懂的我可以学习,我一定要好好做事 然而,并非有热情,困难就能迎刃而解当时,国内辅读教育领域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面对这个特殊的教育领域,何金娣并没有退缩,当机立断,报名参加了特殊教育本科的学习,她每天都坚持去上课,除了更好更系统地学习科学的知识,还争取和专家多多交流,实践到工作中 整整3年时间,何金娣陷入了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虽然已经过了最佳学习年龄期,但她仍然像一块亟待吸取养分的海绵,吮吸着知识作为一名校长,她要处理的日常工作头绪繁杂:大到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小到每位教师、每位同学的情绪波动;不必说作为生存教育课题组的组织实施面对种种困难,她坚持着,不言放弃 对于这些智障孩子,何金娣倾注了所有的情感和精力,走进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 面对智障学生的障碍程度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她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对每一个生命都要尊重,哪怕这个生命有残缺,如果对教育对象挑挑拣拣,这个社会就无法做到教育公平,“人”的权力难以落实教育“零拒绝”行动不是一个形式,而是真正的爱对智障学生真正的爱就是给予施行生存教育,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成为一个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劳动者。

      同样,要让智障孩子成为有用之才,我们光凭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方法为此她提出了“生存教育”的教育理念,以科研为抓手,通过医教结合,带领全校教师开始艰难的教育教学改革,用自己的智慧和科学不断创新智障教育的新的天地 为了让久卧病榻的重度智障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她在全市第一个实现“零拒绝”,组织教师义务送教上门,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为了让智障儿童能拥有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她带领她的同事们潜心钻研,其中的54册校本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向全国发行,被全国有近250所辅读学校所使用,共发行三十万多册 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班、脑瘫训练班、职业技术培训班,一应俱全;为了使他们能充分发展和谐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一套“量身定做”的教学方案;为了让个别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得到公平的教育,针对学生智力发展程度和残疾种类的不同,学校设置了包括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两大类7张课程表;为了全面了解智障学生的学习历程,促使特殊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建立了评估目标多元、评估方法多样的评估体系,实施全面、真实、综合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在校园网建立学生个人成长平台和多元化评估系统。

      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以网页形式展示的个人成长档案,记载了他们的成长轨迹,承载着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家长也能通过密码登陆,实际感受孩子的进步真正实现了把教育落实到每个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弹性化人性化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了让每个智障儿童也能够拥有尊严、幸福、健康和快乐,为他们营造一个充分、和谐、个性和多元发展的氛围,她不顾自己曾身患大病,在这片特殊教育土地上辛勤耕耘,乐此不疲……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心骨,在近14年生存教育的研究中,何金娣校长引领学校先后开展了《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课程与教学》、《中度以上弱智儿童生存教育课程与教学》、《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和《中重度智障儿童多元化评价系统的研究》四个统领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何金娣编著或主编的《中度弱智生存教育课程与教学》、《残障儿童心理生理教育干预案例的研究》、《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实践研究》等七本专著出版发行,共计200多万字成果曾多次获得上海市最权威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以及国家教育部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学校也获得了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几十次专题报道学校生存教育研究成果。

      “我要将阳光播撒入每一个家庭,让社会充满和谐的音符!” 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呆了那么多年,何金娣感触颇深天下所有的父母长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但是有部分不幸的家庭拥有了这些不幸的孩子,这些孩子们让父母长辈们伤心极了,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布满了阴翳,害怕面对未来,对生活丧失了信心父母们的消极情绪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与日俱增,甚至有一些可怜的人们终日以泪洗面 何金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也为孩子们的缺陷而觉得遗憾,为父母长辈们没得到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而感到惋惜但是这些孩子们也都是很善良很可爱的,何金娣觉得打消父母们的消极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她开始关注起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她和他们聊天谈心,邀请他们来参加学校互动,还组建了学生家长委员会 一开始,配合的家长非常少,他们不怎么愿意接受学校的家长访问邀请,甚至有个别家长潜意识中不由自主地躲避和孩子有关的事情何金娣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的孩子一定会进步,我们会科学地,因材施教地对他进行培养,他们一定会成为很好的孩子 面对家长的躲避心理,何金娣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为孩子们搭建了属于他们的小世界,在多元化平台上为每个孩子建立了个人主页,把孩子们每次进步都放到这个主页上,即便不愿意直面残酷,但孩子们依然是他们心头难以割舍的惦念。

      在网上,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孩子成长的一举一动,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会让他们感动地热泪盈眶 不久之后,何金娣接到了一位家长的,说自己一开始的躲避是非常错误的,他积极主动地申请参加亲子活动,接受家访,他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他甚至成了家长委员会的积极分子 还有一位家长患有心脏病,家庭条件比较差,又有这么一个不健康的孩子她觉得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无法解脱,心里越来越郁积,脾气也越来越坏,甚至觉得这个社会是那么地不公平她经常呵斥孩子,甚至会在学校骂老师,孩子的情况也越来越糟糕在这种痛苦的情绪中,她重病住院了 正在这时,何金娣带领同事们为她送去了捐款,还为这个这位重度脑瘫的学生送教上门,可谓雪中送炭这个家庭在何金娣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中渐渐平和下来,不但家长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心态也慢慢好了起来孩子也在老师们的教育下越来越进步家长拉着何金娣的手深情地说:“何老师,如果没有你,我们家还不知成了什么样子何金娣用温暖的关怀,融化了患儿家长冰封的心,令他们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格外珍惜 渐渐的,更多的家长明白了何金娣的良苦用心,他们得到了这样一个共识:“虽然孩子有缺陷,但是一样是最可爱的天使。

      日子久了,他们生活中的阴霾渐渐散去,把更多的爱投注给孩子们何金娣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了学校的志愿者 有位家长给何金娣写来了一封信:看到高年级孩子的进步,我看到了我的孩子的未来孩子们在这里念书,感谢老师们的付出,我们也一定在工作岗位中付出更多,来回报你们,回报这个社会 “我要把所有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青年教师!” 何金娣校长的思维永远是那么敏锐,她培养人才的方式很特别,给你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最大极限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为了特殊教育青年教师成长,她主动担当起培养年轻的骨干教师的责任作为上海市特殊教育名师培养基地和何金娣工作室的主持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兼职导师,她以自己的睿智把基地和工作室打造成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信息化技术等各方优势的智囊团队,不遗余力地带教和培养上海乃至全国特殊教育中的优秀教师,进行了团队协同开发和实证研究她以此为平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全国特殊教育界,发挥了辐射作用她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被有关部门评价为走在全国特殊教育的前列 想当初,当上海市特殊教育名师培养基地申报成功后,她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她能够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传递,是要付出她多少的智慧和经历,这意味着从她本来珍贵的双休日中又要挤出时间去经营名师的培养工作。

      她的身体是否允许? 8年来,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培养了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在基地,每个骨干教师都要制定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开展行动研究项目,超越经验,探索创新并要求青年骨干教师要提升做人的境界和做学问的境界如今她带教的骨干教师都成为了教育战线上的佼佼者,基地已经成为了培养高端人才、青年教师的摇篮她带领基地学员前往山西太原,对西部地区进行了支教;带领学员去香港大学参加国际特殊教育论坛;带领学员去欧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展示中国特殊教育的风采…… 他所带教的几位其他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在我校学习、培训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都感受颇深来自甘肃酒泉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位副校长在他的培训小结中这样写道:“在我们学习的一个月里,时时震撼,处处感人何校长以她很高的人生境界、学问境界、处世境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家卓然不群的风采她的形象是立体高大的:她是一个纯净的人,公正廉洁,待人真诚;她是一个纯粹的人,对待特教事业执着、坚守,毫无杂念;她是一个时尚的人,生活洒脱充满阳光,思想超前与国际接轨;她是一个高尚的人,做事低调,行为世范而她独立的精神人格和不随波逐流的清洁精神更加深深地启迪、激励着我们,我们将以此而奋然前行!” “‘受’是一种享受,‘施’是更高境界的享受。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何金娣校长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为指导,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让自己不断进步,让人生得到升华,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总说自己是幸运的,人生中有三个“百年难遇”:特奥会,奥运会,世博会,她都有幸成为了亲历者2022年特奥会她是志愿者,带领智障孩子参与了特奥会的开场表演和比赛,2022年奥运会,她是光荣的火炬手,在党的一大会址传递火炬2022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她更是带头投身以“世博先锋行动”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 她精心设计“迎世博”主题活动,引导智障学生关注世博、了解世博为了能让这群特殊孩子享有和健全孩子同样的机会和权利,她完成了一次创举—自己带着他们去世博园近60名中重度智障学生、脑瘫、自闭症等多重残疾孩子在何校长的带领下,在家长和教师等志愿者的陪伴下分三批进入世博园轮椅、家长、志愿者……这支特殊的参观队伍融入世博参观大军,犹如一滴水滴汇入大海,却似甘露滋润了孩子和家长的心田,也圆了他们的世博梦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她身先士卒,带领全家,参加公交站点值守任务,在静静的职守中,传播世博精神的火种!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又走上了位于世博园区鲁班路出入口的志愿站点。

      每晚六个半小时,整整半个月,她化身为“蓝精灵”向四方游客带来微笑与帮助她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人,营造支持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共享世博的浓郁氛围 她被评为全国上海世博先进个人,作为代表上台领奖她的事迹刊登在《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