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9页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发生在真核细胞中物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B. 肽链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C. R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 D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答案】B【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RNA的合成通常以D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A错误;肽链的合成过程即为翻译过程,因此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B正确;RNA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RNA复制过程,转录一定以D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RNA复制则以R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DNA的合成过程包括逆转录和DNA复制过程,DNA复制一定以D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逆转录则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D错误点睛】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涉及到的相关生理过程的掌握情况逆转录和RNA虽然发生在某些病毒中,但病毒的生命活动是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的据此围绕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2. 已知实验小白鼠的短尾(T)对长尾(t)是显性利用长尾白鼠(甲群体)自交产生子代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其胚胎早期向胚胎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出生的小白鼠为短尾白鼠(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白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是否会引起基因突变,下列方案可行的是A. 甲群体甲群体,胚胎早期不注射胰岛素B. 甲群体乙群体,胚胎早期注射胰岛素C. 乙群体乙群体,胚胎早期不注射胰岛素D. 乙群体乙群体,胚胎早期注射胰岛素【答案】C【解析】若胰岛素在小白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了基因突变,则乙群体短尾白鼠体内应含有短尾基因;若胰岛素在小白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没有引起基因突变,则乙群体短尾白鼠体内不含有短尾基因因此,可直接利用乙群体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子代中是否有短尾性状出现来加以鉴别;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胰岛素的影响,胚胎早期不注射胰岛素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3. 下列有关转录与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A. 可以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B. 翻译过程存在碱基A与U配对,转录过程不存在C. 在细胞增殖和生长过程中均会发生,分化过程均不发生D. 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均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A【解析】由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所以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可以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A项正确;基因转录时,有T与A配对、A与U配对;翻译时,有A与U配对、U与A配对,所以转录和翻译都存在碱基A与U配对,B项错误;由于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过程中都有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均会发生基因的转录与翻译,C项错误;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发生碱基配对差错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项错误。
4. 给兔子喂养某种食物后,在其体内检测出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这种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与兔子的M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兔子患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酸B. 微小RNA被吸收进入兔子体内,可能需要载体的协助C. 微小RNA通过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兔子患病D. 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结合时,不存在A与T配对【答案】A【解析】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微小RNA属于小分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微小RNA被吸收进入兔子体内,可能需要载体的协助,B正确;微小RNA与兔子的M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导致翻译不能进行,所以微小RNA通过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兔子患病,C正确;RNA中不存在碱基T,因此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结合时,不存在A与T配对,D正确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兔体内来自食物的微小RNA可与兔子的M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核酸的化学组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翻译”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不难得出对各选项正确的判断5. 图甲表示某种多肽链的合成过程,图乙表示这种多肽链中有3个甘氨酸且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有利于蛋白质的快速合成B. 该多肽合成过程中消耗的大多数能量一定来自线粒体C. 图甲中遗传信息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往左D. 除去图乙中该多肽的3个甘氨酸后,产物中会增加6个氨基和6个羧基【答案】B【解析】图甲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每个mRNA分子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有利于蛋白质的快速合成,A正确;图甲显示: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还没有完全与DNA模板链脱离就与核糖体结合,据此可判断图示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原核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因形成的mRNA的长度从右向左越来越长,因此图甲中遗传信息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往左,C正确;图乙中的3个甘氨酸均位于肽链的中间,每去掉1个甘氨酸需水解掉2个肽键,同时生成2个氨基和2个羧基,所以除去图乙中该多肽的3个甘氨酸后,产物中会增加6个氨基和6个羧基,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忽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的异同而导致对B选项的误判因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所以原核细胞的转录、翻译都是在细胞质中进行,边转录边翻译;真核细胞有核膜,因此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先转录后翻译6. 下列关于四种遗传病遗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白化病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概率相同B. 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C.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外婆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D. 软骨发育不全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答案】D【解析】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概率相同,A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B正确;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两个红绿色盲基因必有一个来自母亲,而母亲的红绿色盲既可能来自外婆,也可能来自外公,所以女性患者的外婆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C正确;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与女性相同,D错误7. 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之后发展的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 生物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D.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答案】C【解析】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因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和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均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之后发展的内容,A、B、D均错误;生物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既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继承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之一,因此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之后发展的内容,C正确。
8. 育种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类重视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倍体育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 单倍体育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 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分别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 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答案】A【解析】多倍体育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没有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单倍体育种是先将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再从中选择出我们所需要的类型,其中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必须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正确;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分别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正确;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D正确9. 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下图表示7月30日至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B. 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 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D. 开红花时的该植物需要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没有改变,因此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不变,A错误;该植物的花色变化,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引起花色的表现型发改变,B正确;天蛾数量增加,开白花的植株数量增多,说明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C正确;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开红花时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0.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人体的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是组织液C. 组织液、淋巴在成分及含量上完全相同D. 营养不良和淋巴循环受阻均会导致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血细胞生活中血浆中,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错误;人体的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B错误;组织液、淋巴在成分及含量上都不相同,C错误;营养不良和淋巴循环受阻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考点定位】人体体液的组成【名师点睛】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11. 下列不可能通过人体内环境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 膝跳反射活动 B. 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C. HIV的增殖 D. 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答案】C【解析】膝跳反射活动是通过两个神经元细胞完成的,其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正确;细胞从内环境吸收氧气,将二氧化碳排到内环境中,B正确;艾滋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增值必须发生在活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中,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和对各种生化反应场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12. 下列不属于反射弧结构组成部分的是①感受器 ②轴突 ③神经中枢 ④效应器 ⑤树突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⑤【答案】D【解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①感受器、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④效应器五部分构成②轴突和⑤树突是神经元的组成成分,但不是反射弧的组成成分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13.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 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C. 寒冷刺激可使皮肤血管舒张 D. 皮肤血管收缩可减少散热量【答案】C【解析】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肝脏、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A正确;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B正确;寒冷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