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加坡-小印度-考察报告.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1784591
  • 上传时间:2018-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M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加坡·小印度一个岛,一座城市,也是一个国家,这就是新加坡你尽可以用繁荣、洁净、优雅、舒适等一大串形容词来赞誉她,而成就这一切的背景,却是融汇着不同肤色、信仰、语言和习俗的多元文化来到小印度这片街区,你才能真正了解新加坡这种多元文化的特性即便是这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来自异域的氤氲气息小印度是新加坡的一个泰米尔人的族裔社区,位于新加坡河东部(牛车水对面) ,甘榜格南以北,是新加坡印度族群的聚集地,犹如印度的缩影对于印裔来说,这是他们的双重依托,既有精神层面的,如节日、宗教,也有物质层面的:生活在新加坡的印度人在这儿能够买到一如故土的香料首饰和衣着这里在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都是比较清静的,但是每逢周六和周日傍晚都格外热闹,这是因为新加坡的印度籍劳工都喜欢到这儿吃饭、购物,或与朋友聚会本地人很喜欢到这里选购色彩缤纷夺目、种类多样齐全的印度商品,如手工艺品、克什米尔丝绸、孔雀羽毛、花环银器、铜器、珠宝首饰和丝制纱丽(sari, 印度服饰)等等尤其是到了屠妖节(Deepavali) ,即兴都教光节( Hindu Festival of Lights) ,小印度(Little India)被装点成金碧辉煌的神话世界。

      一进入小印度,一股浓烈的辣椒气味就会扑面而来商店里陈列着银器、铜器、具有民族特色的珠宝、茉莉花环和丝制莎丽无论在庞大的竹脚(Zhu Jiao)中心还是在小杂货铺中,各种有趣的东西等着您去探索小印度实龙岗路是小印度主要的商业街,沿街有竹脚中心,竹脚广场,小印度中心,实龙岗广场,和穆斯塔法中心花拉公园也位于区内区内有数座印度教寺庙,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场所,例如卫理公会福灵堂(Foochow Methodist Church) 、卫理公会甘榜加埔堂、维拉马卡里拉曼庙、安古利亚回教堂、维达帕提雅卡雅曼兴都庙、Jalan 回教堂、锡克教中央谒师所、阿督卡夫回教堂、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千灯寺等发展历程在 1819 年,当莱佛士爵士航行至新加坡时,随行有多名印度助手和士兵,他们是新加坡的第一批印度移民,原本居住于现今的牛车水,也就是中国城,从事各项建筑工程,包括道路修筑等等 在 19 世纪末,因为经营牲畜买卖的商人引进大量的印度劳工帮忙饲养,再加上欧洲人修筑赛马场也需要人手,所以造成更多的印度移民来到新加坡,工作地点邻近现在的 Little India,渐渐地,这里就成为印度人的聚集之处,以竹脚市场为中心,往实龙岗路两旁发展延伸开来。

      后来,其他经济活动发展起来,到 20 世纪初,该区开始看起来像一个泰米尔人的族裔社区,主要从事泰米尔特色的经济活动虽然在现代人民行动党的种族和谐政策下,泰米尔人不再如以往局限在一个地区,但为了保存文化遗产,许多泰米尔人商业活动都集中在小印度各个种族的人想要吃到或买到泰米尔人文化的东西,如咖喱或泰米尔服装,就来到小印度许多华人父母去小印度的商店,将大米磨粉,为婴儿熬粥这些商店的机器,主要是为了将香料磨成粉末,用来制作泰米尔美食小印度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印度,包括道路建设和使用,与新加坡的其余部分的卫生状况大为不同90 年代中期,小印度被市区重建局列为保护区交通实龙岗路(Serangoon)是小印度的主要商业干道,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马路之一当时此处还是一大片森林,常有猛兽毒蛇出没,居住在此的人都会敲打铜锣来赶走野兽用马来语来说,就是“di-serang dengan gong”,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今天的“Serangoon” 它与梧槽干拿路(Rochor Canal Road)和武吉知马及双溪路(Bukit Timah Road、Sungei Road)相交一般提到小印度,也涵盖惹兰勿刹(Jalan Besar) 、双溪路、跑马埔路(Race Course Road)和罗威路( Rowell Road) 。

      小印度的公共交通也比较便利,有多条公交线路,其中可以乘新巴 64 号、 65 号或111 号公共汽车从实龙岗路( Serangoon Road)到商业中心乌节路(Orchard Road) 地铁有NE 线小印度站(Little India) ,车站编号 NE7宗教文化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是新加坡的一座印度教大型寺庙,供奉毗湿奴,位于小印度实龙岗路它建于 1855 年,但是其 20米高的塔相对较新,建于 1966 年,显示毗湿奴的不同化身寺庙周围地区曾经满是池塘和菜园一道溪流进入寺庙,信徒在开始崇拜之前用溪水清洗自己在每年的大宝森节,该庙为印度教信徒游行的起点前往坦克路的丹达乌他帕尼兴都庙,以感谢或祈求穆卢干1978 年,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从竹脚市场出发沿实龙岗走 2——3 分钟,左手有一印度寺庙特有的富丽堂皇的门楼,这就是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Sri Veeramakliaman Temple)建于 1855 年特殊的彩绘门楼属典型的南印度建筑风格,门上高耸的塔楼上装饰许多立体的彩色神像,庙里则是供奉主掌生死的"卡莉女神" (Kali) 。

      雕刻在门楼上的印度教诸神与圣物牛、斗士等,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耀人眼目寺庙周围的墙壁,都被涂成红白色,极富喜庆气氛在屠妖节,游行的队伍就是从这里出发寺院门票免费阿督卡夫回教堂:阿督卡夫回教堂(Masjid Abdul Gaffoor)是新加坡的一座清真寺,位于小印度的邓洛普街(Dunlop Street) ,靠近惹兰勿刹它建于 1859 年,得名于一位泰米尔人律师,建筑为阿拉伯-文艺复兴风格其祈祷厅装饰着摩尔式的拱,体现伊斯兰教的历史其顶部有许多叫拜楼千灯寺院:千灯寺院位于跑马埔路,正规名称叫做释迦牟尼菩提迦耶寺,是 1927 年由一位泰国僧人修建的,寺院内保留不少佛教古文物,最受人瞩目的是一尊高达 15 公尺的大佛像,重达 350 吨,四周围着无数的灯烛,灯火通明耀眼佛像座下悬挂纪录佛佗一生事迹的美丽画布印度屠妖节: 屠妖节(Deepavali)意指“万灯” ,它是全世界印度教教徒最为看重的印度节日,意义媲美新年在新加坡,屠妖节也被亲切地称为“万灯节” ,它在每年最后的一个季度,印度历的第 7 个月,公历的 10 月或 11 月,已被列为公共假日屠妖节是印度教教徒庆祝正义击败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日子。

      有关屠妖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纳拉卡苏拉(Narakasura) 如何千方百计赢得上帝欢心,最终成为一国之君然而,在他施以暴政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臣民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天神-- 马都拉王国统治者—克里希纳(Lord Sri Krishna)后来,恶王纳拉卡苏拉终被克里希纳所杀就在克里希纳凯旋而归之际,也正值新月之夜,整座城市陷入一片漆黑为了庆祝克里希纳胜利归来,人们纷纷点燃油灯,普天同庆因此时至今日,印度教教徒仍保留着点油灯的传统,以纪念这位战胜恶势力的克里希纳这一天,印度教教徒们起得特别早,洗浴之后,全家老少拜着鲜花祭神印度教庙里挤满了善男信女,妇女们供上槟榔叶、槟榔、香蕉和鲜花,向神明顶礼膜拜、祈求幸福在家里,人们纷纷点上灯火以及各种灯光装饰在欢度屠妖节期间,印度教教徒都会穿上新衣,并与亲友分享糖果与点心一些印度社群也常以屠妖节当天,作为一年财政年度之始,以求好运吉祥想要在新加坡感受传统地道的屠妖节?不妨在自己的双手上,以印度草本颜料画上漂亮的彩绘这类草本颜料也适用于染绘皮肤、头发、指甲,甚至是皮革与羊毛许多当地画师都非常乐于为游客免费纹饰这类临时彩绘在迎来屠妖节之前,小印度的大街小巷都会张灯结彩,竖立起艳丽闪亮的弧形拱门,展现出印族友胞浓厚的艺术造诣,并营造五彩缤纷的节日气氛。

      节日市集与各类文化活动也趁此时纷纷登场,例如印度文物及工艺品展、街头游行、跨年音乐会等等而市集摊档上的商品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如祈祷专用的香花花环、传统油灯、图案精美的传统纱丽服,以及耀眼亮丽的宝石等当然,色彩艳丽的印度服饰、做工精细雅致的时装首饰、传统的艺术品与工艺品,也纷纷趁势上架而您也可在这节日期间,品尝到各式各样印度小吃及南北料理、大快朵颐大宝森节 (Thaipusam):一年一度的大宝森节(Thaipusam)极具象征意义,是新加坡泰米尔社区特别推崇的一个兴都教节日它是兴都教信徒们祈福、还愿与感恩的一次年度盛会大宝森节旨在纪念战胜邪恶并赋予了印度人以美德、青春与力量的苏布拉马亚神 Lord Subrahmanya(也称为姆鲁卡神 Lord Murugan) 这一节日在泰米尔历 10 月(也称为 Thai月)的满月日——即每年的 1 月中旬举行在新加坡,大宝森节的仪式从清晨开始,祈福还愿的信徒们会从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出发,行经实龙岗路,最终到达位于坦克路的丹达乌他帕尼兴都庙(Sri Thandayuthapani Temple) ,全程 4.5 公里。

      走在前面的信徒通常会携带牛奶罐及木制的卡瓦第(Kavadi) 卡瓦第由两个木制或金属笼框组成,且与一个十字架结构相连,用以使信徒的双肩保持平衡其通常装饰着鲜花、棕榈叶与孔雀羽毛所携带的牛奶用来祭祀丹达乌他帕尼兴都庙中的苏布拉马亚神(Lord Subrahmanya)有的信徒还会用细签穿刺自己的舌头,并在肩上背负装饰着花环的拱木信徒们会将精心装饰的针刺卡瓦第放在寺庙中,从早上一直放到深夜这并不只是兴都教信徒的节日,一些华人信徒和其他种族的人们也会在当天来还愿这个节日堪称一次视觉奇观,市中心一贯以来的车水马龙也会因令人眼花缭乱的游行、人群的呼喊以及敲击的印度鼓而静止在背负卡瓦第之前,信徒们必须首先净化自己的灵魂在节日的前一个月内,这些信徒必须节制,严格饮用素食人们认为,只有在心灵摆脱物质欲望,身体远离 物质享乐的时候,信徒才能在没有痛楚的情况下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信徒通常由朋友与亲人相伴——他们往往会以祷告和歌唱圣歌的形式为信徒喝彩与加油在新加坡见证神圣的大宝森节宗教仪式,体验一次真正的信仰之旅商业文化穆斯塔法中心(Mustafa Center):小印度最著名的购物中心莫过于穆斯塔法中心(Mustafa Center)了。

      这应该是新加坡唯一一家 24 小时营业的购物中心,位于人群熙攘的小印度印度小伙伴们会告诉您, “如果没去穆斯塔法,就等于没来新加坡” ,没去过印度的朋友可以来感受一下神奇印度的缩影从电器科技产品,到日用品、服饰香水、名表、金条、食品、布料,还可以品尝印度拉茶、甩饼,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而且价格神奇地便宜,例如名牌香水的价格平均要比机场免税店还便宜三五折,更有印度家庭开车过来几麻袋几麻袋地采购日用品和金条产品不会有假,只是购物环境比不上乌节路大商场,穆斯塔法商场布局错综复杂,处处洋溢着印度的迷迭香,您要有在北京高峰时间挤地铁的体力和耐力,还要有在迷宫里找出口的智慧和方向感,更要有在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的能力竹脚中心(Tekka Centre):被称为三位一体的购物中心,这里既是农贸市场,又是美食中心,还是购物商场,Tekka 购物中心,不同的种族汇聚在一起,使这里成为了一个多种文化并存的购物天堂Tekka 购物中心始建于 1915 年,1982 年时迁入现在的新址,如今已然是小印度的地标性建筑过去,人们称这里为 KandangKerbau,汇聚着来自中国、印度和马来的摊贩们从休闲服饰、五金工具、宗教器具到传统的印度流行服饰和手表,无所不包。

      如果您需要修改衣服大小,这里有不少裁缝,此外,这里的美食更是广受欢迎无论是印度南部、北部,还是中国、马来的美食,在 Tekka 购物中心的底层都能找到这儿的农贸市场经营从斯里兰卡及印度进口的新鲜海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