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3+1Cs理论模型及其应用.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1725735
  • 上传时间:2022-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4.08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1Cs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费郁光摘要: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在3+1Cs模型基础上针对教练员运动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质性与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相互依赖理论为基础的3+1Cs模型有助于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从亲密性、义务感、互补性以及相互定位四个方面来测量、描述、预测与干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3+1Cs理论模型的分析,全面地介绍了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概念、理论及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关键词: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亲密性;义务感;互补性;相互定位:G804.86:A:1007-3612(2008)06-0802-04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过去主要从领导理论(Leadership Theories)的角度来考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此类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者侧重于教练员的人际关系、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以及满意感、自尊等身体和社会心理学变量的影响由于忽略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自然发生的双向交往过程,不能充分地识别、探索以及解释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中内在的复杂性,因此,研究者提出在体育运动领域内有关领导理论的多维模型以及调节模型在功能上都不足以解释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Jowett & Cockerill, 2002[1]; Jowett, Paull, & Pensgaard, 2005[2])。

      最近,该领域的研究焦点是用人际关系学模型以及相关的方法来考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交往的动态过程3+1Cs理论正是这样一种结合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理论1 3+1Cs理论お1.1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概念Hinde(1997[3])综述了有关人际关系的研究,指出要重视人际关系具有双向作用的特点,有必要结合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变量来研究人际关系Hinde还认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平等地看待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情感、思想以及行为是一种可以揭示教练员与运动员如何相互影响他们试图实现的目标以及共同关系的方法Jowett等人指出,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是指当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彼此无意地相互发生联系时的一种情境(Jowett & Cockerill, 2002[4])根据这一定义,人际关系是动态的,状态的其本质是通过人际关系成员的交互作用,并由于人类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活动的动态特性,人际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人际关系具有高度相互依赖的特征,并可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且错综复杂的影响,这种影响则由教练员与运动员如何体验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所决定1.23Cs理论模型组成要素以动态发展观,在相互依赖理论基础上,Jowett等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有关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整合模型——3Cs理论模型(Jowett, 2005[4];Jowett & Chaundy, 2004[5])。

      3Cs理论模型建构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心理成份:亲密性(Closeness)、 义务感(Commitment)、以及互补性(Complementarity)(Jowett,2006[6])3Cs理论模型的前提是,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情感、思想以及行为是随时相互影响的亲密性、义务感和互补性分别表述了人际交往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在情感、认知以及行为上的反应ソ塘吩庇朐硕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亲密性、义务感以及互补性可以通过直接方式、元认知方式或同时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评价直接方式反映了运动员或教练员对对方在亲密性、义务感以及互补上的知觉,例如:“我信任我的教练”,“我不喜欢我的教练”等等元认知方式能够测量出一个人际关系成员如何准确地知觉与推理出其他人际关系员在亲密性、义务感以及互补性方面的反应例如,“我的教练尊重我”,“我的教练信任我”等等通过教练员与运动员分别采用直接方式和元认知方式的评价对比, 可以得到一个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质量好坏的状况例如,通过教练员与运动员运用直接方式评价人际关系过程的比较,可以揭示在教练员与运动员对人际关系中同一问题上一对一致或不致的知觉反应又如,通过教练员与运动员运用元认知方式评价人际关系过程的比较,可以得出已假定的成对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在人际关系某一问题上融洽或不和的状态(图1)。

      1.33+1Cs理论模型近年来,研究者非常强调获得体育运动中两人之间人际关系中双向或交互作用的特性(Jowett, Paull, & Pensgaard, 2005[2]; Wylleman, 2000[7])为了采用成对的方式来研究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研究者在3Cs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另一成份——相互定位(Co- Orientation),构成了3+1Cs理论模型相互定位是由Newcomb(1953)提出的用以解释人际关系成员对彼此看法的一个专业术语Jowett 等人一系列个案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人际关系中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定位时体现出的共同知识和理解正是两者间开放交流渠道的结果,并且,这些共享的知识和理解促进了两者对彼此的满意度,增强了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努力程度[7-9]根据相互知觉的方法,对相互定位成份的测量通过直接与元认知两种认知方式获得将上述两种认知方式结合起来,相互定位成份通过以下三个维度:假定的相似性(assumed similarity)、实际的相似性(actual similarity)以及同感(empathic understanding)来表达(表1)假定的相似性反映的是运动员或教练员在亲密性、义务感以及互补性某一方面用直接与元认知方式做出看法的一致性程度。

      实际的相似性反映的是运动员对两者关系在亲密性、义务感以及互补性某一方面用直接认知方式与教练员用直接认知方式评价的一致性程度,或是运动员对两者关系在亲密性、义务感以及互补性某一方面用元认知方式与教练员用元认知方式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同感反映的是在亲密性、义务感以及互补性某一方面运动员的直接认知方式与教练员的元认知方式或者运动员的元认知方式与教练员的直接方式做出看法的一致性由于组成相互定位的三个维度在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起着协调关系成员行为的作用,因此它们是预测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人际关系质量好坏的基本指标一名教练员与他的队员在他们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认知、感情及行为方面的实际的相似性和同感程度可以为体育运动实践者提供有关相互依赖方面有益的信息例如,当一名运动员或教练员能够准确地推断出对方在亲密方面的情感体验,那么可以认为,这名运动员或教练员与他的教练或运动员之间的互相依赖程度很高相反,错误的推断则表明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够紧密1.4基于3+1Cs理论的测量工具从直接认知和元认知方式的角度出发,研究者开发并验证了两种测量工具,用来测量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亲密性、义务感和互补性这两项工具都称为教练员与运动员人际关系问卷(或者CART-Q)。

      对CART-Q问卷中直接认知方式的验证采用了诸如以下的一些程序——专家检验组成条目(Jowett, 2003[7];Jowett& Cockerill,2003[8])的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对高阶因子模型进行一系列探索性和验证性的因素分析;以及检验各因子的内部信度直接认知方式的问卷包含了11个项目,用来测量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在亲密性(例如,我很尊重我的教练)、义务感(例如,我对我的教练常做承诺)和互补性(例如,当我训练我的运动员时,我常给反馈)三个方面的强度元认知方式的CART-Q也包含了11个项目,它与直接认知方式的问卷相对应,用以测量和评价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另一方在亲密性(例如,我的教练尊重我)、沟通性(例如,我的教练常与我交流)和互补性(例如,我的教练能予我以反馈)三方面不同程度的判断这两个问卷在应用领域及实证研究中的运用,可以帮助研究者弄清楚教练员和运动员双方的动态关系在相互定位的三个维度上的状况,从而提供出一幅关于双方关系质与量的剖面图2 目前3+1Cs理论的实证研究お以3+1Cs模型为基础的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相关的一系列质性研究都集中于发现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重要相关变量上。

      确切地说,这些研究试图考察3+1Cs模型所定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人际关系与性别、满意度(Jowett& Ntoumanis, 2004[10])的关系;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人际关系与教练的领导方式、团队凝聚力(Jowett & Chaundy, 2004[5])研究者还通过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的分析,考察了相互定位成份中同感与假定的相似性维度的情况(Jowett& Clark-Carter, 2006[11])量的研究[1,2,5,6,7,11]则集中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他们之间关系的心理或主观的体验上例如Jowett和Cockerill(2003[7])考察了12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的人际交往关系,发现这些昔日的运动员都将其教练视为一位亦父亦友的人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强有效的关系纽带的存在通过信任(例如,我相信他的判断)和尊重(例如,我对他的尊重是至高无上的)的表达,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并且,教练员在这种关系纽带的维持过程中的掌控力,会被运动员视为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Jowett& Timson-Katchis, 2005[12])Jowett等人(2004[5])的研究也表明,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人际关系质量的好坏也是一个预测团体凝聚力(尤其是任务凝聚力)的指标。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Jowett(2006[6])采用个人项目的280名研究对象(140名教练员,140名运动员)考察了教练员与运动员人际关系问卷希腊版(GrCART-Q)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该问卷在使用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总的来说,量的研究强调了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具体内容(比如说运动员和教练员通过什么内容来评价他们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人际关系的过程(比如说运动员和教练员怎么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教练员和运动员扮演各自角色和做出交往行为所处的背景环境3 3+1Cs理论在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研究中的前景与应用意义3.1研究前景1) 教练员和运动员会建立起他们之间关系的具体规则,以增强彼此的联系以及解决依赖中产生的问题那么,影响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的准则和规则是什么?这些规则怎样使教练员和运动员间的冲突、不满及对立最小化?这些规则与相互依赖结构间的联系是否会受某些环境变量的影响而减弱——诸如运动类型(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运动的水平(新手或专家选手)、以及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运动项目或西方主流运动项目)这些信息对于指导和促进教练与运动员间的关系都具有实践意义2) 研究也应当关注性别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的联系。

      有研究者认为在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中,女运动员是弱势成员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预见女运动员与男运动员的互相依赖的结构是有差别的并且,根据经验证据,男教练员应该调整他们的行为使之与运动员的性别相适应(Jowett& Clark-Carter,2006[11]);同样的,女教练员亦然Jowett等人探索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他们之间假定的相似性、同感的感知情况结果显示,与男运动员及其教练比较,女运动员及其教练在义务感方面具有更大的相似性而且,女运动员往往认为,她们的教练对她们投入的水平是相等的,这样的知觉可以增强她们的自我概念;而对教练们来说,这么做是为了削弱“教练是权威的”的传统观念的力量,并且可以营造一种相互依赖的氛围因此,对性别构成与相互依赖结构的探索研究,将会为理论的形成带来很有用的信息,并且可以为实践和指导关系提供重要的启示3) 个人倾向或者人际间的倾向是否会影响相互依赖的结构?举例来说,运动员对人际关系的定位类型怎样影响运动员对教练的依赖程度?可以通过对人际关系定位类型的分析,可以具体地分析在不同倾向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相互依赖的结构4) 可以将3+1Cs视为检验相互依赖的基本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