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石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doc
6页深圳市越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1.1.6.1细石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一次抹面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工程2 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及要求3.1.1 按图纸和操作工艺要求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2 材料准备及要求3.2.1水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水泥应当由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水泥到场后需进行初凝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等级及其他性能的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3.2.2砂: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小于 3%3.2.3石子:用坚硬、耐磨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大于 15mm 或面层厚度的 2/3,含泥量小于 2%3.3 主要机具钢混凝土搅拌机、平板振动器、机动翻斗车、大小平锹、铁滚筒、木抹子、铁抹子、钢皮抹子、2m 长木杠、水平尺、小桶、筛孔为 5mm 筛子、钢丝刷、笤帚、手推胶轮车等3.4 作业条件3.4.1地面或楼面的混凝土垫层(基层)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混凝土强度已达到 1.2MP 以上。
3.4.2室内门框、预埋件、各种管道及地漏等已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地漏口已遮盖,并办理预检手续3.4.3各种立管和套管通过面层孔洞已用细石混凝土灌好修严3.4.4顶棚、墙面抹灰施工完备,已弹出或设置控制面层标高和排水坡度的水平线或标志分格缝已按要求设置,地漏处已找好泛水及标高3.4.5屋面已做好防水层,或有防雨措施3.4.6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记录 4 施工工艺4.1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 冲筋、帖饼铺设混凝土施工养护验收4.2 操作工艺4.2.1清理基层:将基层表面的泥土、浮浆块等杂物清理冲洗干净,楼板面层有油污,应用 5%~10%浓度的火碱溶液清洗干净浇铺面层前 1d 浇水湿润,表面积水应予以扫除4.2.2冲筋贴灰饼:小面积房间在四周根据标高线做出灰饼,大面积房间还应每隔 1.5m 冲筋,有地漏时,要在地漏周围做出 0.5%的泛水坡度;灰饼和冲筋均用细石混凝土制作,随后铺细石混凝土4.2.3 配制混凝土:细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其施工配合比按设计要求,应用机械搅拌时间不小于 1min,要求拌和均匀,坍落度不宜大于 30mm,混凝土随拌随用4.2.4 铺混凝土:铺时预先用木板隔成宽不大于 3m 的区段,先在已湿润的基层表面均匀扫一道 1∶0.4~0.45(水泥∶水)的素水泥浆,随即分段顺序铺混凝土,随铺随用长木杠刮平拍实,表面塌陷处应用细石混凝土补平,再用长木杠刮一次,用木抹子搓平,紧接着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或用 30kg 重铁滚筒纵横交错滚压3~5 遍,直至表面出浆为止,然后用木抹子搓平。
4.2.5木抹子搓平后,在细石混凝土面层上均匀地撒 1∶1 干水泥砂,待灰面吸水后再用长木杠刮平,用木抹子搓平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压面层,将脚印压平;第二遍抹压:当面层开始凝结,地面上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二遍抹;第三遍抹压:当地面上人稍有脚印,而抹压无抹纹时,应用钢皮抹子进行第三遍抹压,抹压时要用力稍大,将抹子纹痕抹平压光为止,压光时间应控制在终凝前完成有分格缝的面层,在撒 1∶1 干水泥砂后,用木杠刮平和木抹子搓平,然后应在地面上弹线,用铁抹子在弹线两侧各 20cm 宽的范围内抹压一遍,再用留缝抹子划缝;以后随大面压光时沿分格缝用留缝抹子抹压两遍,然后交工 4.2.6垫层或楼面兼面层施工:应采用随捣随抹的方法当面层表面出现泌水时,可加干拌的水泥和砂进行撒匀,其水泥与砂的体积比宜为 1∶2.0~1∶2.5,并应用以上同样的方法进行抹平和压光工作 4.2.7养护:第三遍抹压完 24h 后,可满铺湿润锯木屑或其它材料覆盖养护,每天浇水两次,时间不少于 7d4.2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4.3.1 面层起砂、起皮:由于水泥标号不够或使用过期水泥、水灰比过大抹压遍数不够、养护期间过早进行其他工序操作,都易造成起砂现象。
在抹压过程中撒干水泥面(应撒水泥砂拌合料)不均匀,有厚有薄,表面形成一层厚薄不匀的水泥层,未与混凝土很好的结合,会造成面层起皮如果面层有泌水现象,要立即撒水泥砂(1∶1=水泥∶砂)干拌合料,撒均匀、薄厚一致,木抹子搓压时要用力,使面层与混凝土紧密结合成整体4.3.2面层空鼓、有裂缝:由于铺细石混凝土之前基层不干净,如有水泥浆皮及油污,或刷水泥浆结合层时面积过大用扫帚扫、甩浆等都易导致面层空鼓由于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滚压后面层水分过多,撒干拌合料后终凝前尚未完成抹压工序,造成面层结构不紧密易开裂4.3.3 面层抹纹多,不光:主要原因是铁抹子抹压遍数不够或交活太早,最后一遍抹压时应抹压均匀,将抹纹压平压光5 质量标准划分检验批:一般按施工流水段划分验收批,每个流水段划分一个验收批验收前与监理单位一起划分检验批,确定检验批数量5.1 主控项目5.1.1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 15mm5.1.2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水泥混凝土垫层兼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155.1.3面层与下一层的结合应牢固,无空鼓、裂纹抽检数量:全数检查抽检方法:现场观察。
5.2 一般项目5.2.1面层表面应密实光洁,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5.2.2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渗漏,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严密平顺5.2.3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表5.2.1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踢脚板上口平直4拉5m线尺量检查分格缝平直3拉5m线尺量检查5.3 质量要求5.3.1 主控项目检验必须全部合格5.3.2 一般项目中,允许有一定偏差的项目,可以有个别偏差范围,最多不超过20%的检查点可以超过允许偏差值,但也不能超过允许偏差值的150%;对不能确定偏差值而又允许有一定缺陷的项目,不能出现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6 成品保护6.0.1地面上铺设的电线管、暖、卫立管应有保护措施地漏、出水口等部位要安放临时堵头保护,以防进入杂物造成堵塞6.0.2混凝土面层养护期间不得在其上行人、运输材料6.0.3运输材料用手推胶轮车不得碰撞门框、墙面抹灰和已完工的楼地面面层6.0.4不得在已做好的混凝土面层上,拌和混凝土或砂浆6.0.5门窗油漆不得沾污已完工的地面面层、墙面和明露的管线。
7 安全、环保措施7.1 安全措施7.1.1清理基层时,不允许从窗口、洞口向外乱扔垃圾、杂物,以免伤人7.1.2剔凿地面时要戴防护镜7.1.3夜间施工或在光线不足的地方施工时,应采用 36V 低压照明设备,地下室照明用电不超过 12V7.1.4非机电人员不准乱动机电设备7.1.5室内推手推车拐弯时,要注意防止车把挤手7.1.6用卷扬机井架作垂直运输时,要注意联络信号,待吊笼平层稳定后再进行装卸操作7.2 环保措施7.2.1 进入现场的材料制定地点要分类码放整齐7.2.2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材料节约,施行限额领料,制定材料浪费处罚措施7.2.3 加工的废料指定地点堆放7.2.4 现场的钢筋加工机械的底座设油槽,废油要定期回收利用7.2.5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钢筋运输、装卸、加工应防止不必要的噪声产生,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污染7.3 施工注意事项7.3.1施工温度不应低于 5℃,否则应按冬期施工要求采取措施7.3.2面层振捣或滚压出浆,应注意不得在其上撒干水泥,必须撒水泥砂子干面灰刮平抹压,以免造成面层起皮和裂纹7.3.3面层施工应注意不得使用标号不够或过期水泥;配制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不得过大,铺抹时不得漏压或欠压,养护要认真和及时,以免造成地面起砂。
7.3.4为了防止面层出现空鼓开裂,施工中应注意使用的砂子不能过细,基层必须清理干净,认真洒水湿润;刷水泥浆层必须均匀;铺灰间隔时间不能过长,抹压必须密实,不得漏压,并掌握好时间,养护应及时等7.3.5厕浴间、厨房等有地漏的房间要在冲筋时找好泛水,避免地面积水或倒流水7.3.6细石混凝土面层不应留置施工缝当施工间歇超过允许时间规定,在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对已凝结的混凝土接槎处进行处理,刷一层素水泥浆,其水灰比为 0.4~0.5,再浇筑混凝土,并捣实压平,不显接头槎.8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如下质量记录:1)水泥砂浆面层技术、安全交底及专项施工方案2)建筑地面工程水泥砂浆面层检验批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3)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4)原材料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合格证文件、材料进场检(试)验报告(含抽样报告)5)面层的强度等级试验报告6)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应检查的安全的功能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