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灵谷寺导游词.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300031524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灵谷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理由,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屹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 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造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边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片面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 年)梁武帝为安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全体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由于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屹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千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怅然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 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果殿—阵亡将士纪念碑】 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头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 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立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而道的止境,屹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

      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后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最出名的景点无梁殿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布局,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 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大,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经过屡屡重修,但其布局始终没变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布局变更了我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它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立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我们看到这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布局,外部却仍以仿木布局的形式展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

      其布局之坚忍,气势之宏伟,技法之精湛,堪称一绝 虽说在我国其他的地 方也有类似的无梁殿建筑,如浙江宁波保国寺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水作寺、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及苏州开元寺等,但在建筑布局和技法上,灵谷寺的无梁殿更显独特、完善 它充分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明建筑艺术 游客们:看了无梁殿的外观,接着随我进殿内参观据史料记载:无梁殿自明代兴建后,供奉着无量寿佛等大小佛像1928年,国民党政府花了12 万元工程费用,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原来的佛龛被改成3个大砖台,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祭堂四周壁上,嵌有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阵亡将士姓名,全部碑文共165000字,祭堂修复竣工 后,定名“正气堂” 下面我们绕家堂一周,参观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

      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 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参观完无梁殿,我们来到了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这里已成为阵亡将士公墓第一公墓的墓地现在请大家来参观一下这座公墓,其实这里有3座墓,这是居中的一座,还有两座分别处于免梁殿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之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墓地北侧墓墙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分别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微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的抗日战 争纪念地之一,作为向青少年举行爱国主义教导的基地 【松风阁—灵备增—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 墓园后的那座建筑叫松风阁。

      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登楼远望,视野开阔,微风过处,松涛阵阵,真有“南富萧瑟松风起,细听山泉汩汩来”的巧妙情景这座建筑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立,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布局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罗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松风阁后100多米处,是一座造型完备的现代宝塔——灵谷塔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 价35.5万元塔的设计者是美国出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塔前,只见塔基是一个大平台,直径为30.4米,平面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

      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是一幅高5.8 米,宽2.8米的白色花岗石浮雕“日照山河图”再请看,塔高60米,九层人面,用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构筑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 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 于游人凭栏赏景塔顶笼罩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 登塔参观: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3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道别辞五至八层 是国 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 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在此登高远眺,可以尽情赏识远山共长天一色的葱翠风景,充分会意灵谷胜景那“万松参天,一径幽深”的旨趣。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空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搭,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津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怅然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出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 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 各位游客: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已根本参观完毕其实,明代灵谷寺的规模远大于现在,除我们所见到的外,还有金刚殿、天王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禅堂、客室、方丈室等清代中叶的灵谷寺,又恢复了过去的盛貌除殿宇修复外,并有“灵各八景”著称这八景是:钟阜晴云,浮图秋月,古殿钟声,苍池松影,银杏栖霞,清泉咽竹,空衍应掌, 曲水流筋这些景观饱经沧桑,更加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把这里当作战场, 所以寺内建筑被严重毁坏,只有无梁殿是砖砌建筑,得以完整留存下来。

      各位游客:出了灵谷寺,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名叫“琵琶街”为什么叫琵琶街呢?相传,人们在此踏地能听到清亮的回声,击一下掌能听到与弹奏琴弦一样巧妙的回音,这就是被称为灵谷人景之一的“空街应掌”不信?您可试一下但愿我的导游讲解也能给你们留 下记忆的音符感谢大家!篇二:13年版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 【景区概况】1分钟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