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docx
5页窗体顶端《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对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8页例4、例5 及“做一做”的练习 教材分析: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对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理解的基础上实行学习的例4教学的是“10加几及相对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个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基础,例5教学的是简单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理解加减法各局部的名称,教材的编排表达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即从结合计数器、实物图等直观形式协助学生理解和理解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实行计算逐步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具有用学具操作的水平,具备了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但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为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无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绝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所以,本节课要时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使用11~20各数组成准确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对应的减法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3.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计算的意义,体验数学的价值,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使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对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对应的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 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要对11~20各数的组成实行复习,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容易但是在理解计算过程时,学生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很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计算过程说完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答题卡出示算式) 9+1 8+2 10-7 5+4 9+0 6-4 7+3 6+4 6+2 0+5 4-4 3+6 2.数的组成课件出示) (1)1个十和5个一组成( ) (2)10和4组成的数是( )。
(3)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看图,让学生说出四个算式课件出示) 二、学习新知: A:教学例4 1.10加几 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10+3= 问:10+3等于多少?根据小棒图说说为什么? (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2.十几减几或十几减10 (1)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13-3= 13-10= (2)根据数的组成说说是怎么算的?(1个十和3个一减3是10,1个十和3个一减10是3 指生说、自己说、齐说 (3)跟进训练:78页做一做1题:(课件出示,指生口答) (4)抢答:10+4= 10+8= 12-2= 17-10= (5)小结:刚刚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相对应的减法,我们能够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实行计算板书课题) B.教学例5 1.十几加几 (1)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11+2=13) (2)问:你是怎么想的? (1个十和1个一加2个一是一个十3个一,就是13 2.十几减几 (1)板书:13-2= (2)学生拨珠,边拨边说拨的过程。
(3)根据数的组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 1个十和3个一减2个一,是1个十和1个一,就是11 指生说,同桌互说 (4)在计数器上计算:12-1= 14-2= 12+3= C、介绍算式的各局部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11 + 2 = 13 13 - 2 = 11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课间活动:律动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摘苹果: (学生用手中的题卡找到老师黑板上的得数,就能够摘到一个苹果 2.课本78页中“做一做”2题课件出示)先说图意,再解答 3.练习十八:1题,找朋友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对应的减法 10 + 3 = 13 13 - 10 = 3 13 - 3 = 10 11 + 2 = 13 13 - 2 = 11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窗体底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