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文章主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
18页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文章主旨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4课时(专题一2课时,专题二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依据鲁迅的作品《故乡》和《孔乙己》设计,这两篇作品分别出自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选文在表现主旨时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学习重点是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特点,借鉴对比描写突出文章主旨的写法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以《故乡》、《孔乙己》为例,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专题二:如何表现文章的主旨,学写文章——我的家乡或者我的母亲专题一: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首先以《故乡》为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复述故事情节,同时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会三处比较典型的环境描写,意在让学生顿悟对比手法的妙处其次本单元以《孔乙己》为例主要是从学生写作时常常要用的的外貌描写,熟悉的视角进一步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孔乙己断腿前后肖像鲜明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而开篇文中“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以及“买不起荤菜”与“吃荤菜”等进行对比,深刻揭示了酒客的贫富悬殊,阶级的对立,为孔乙己的出场做了铺垫,更能深刻的揭示文章的主旨。
本单元两篇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可以给学生带来写作上的启示专题二:如何表现文章的主旨,结合学过的两篇文章和学生搜集到的其他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文章主旨的作品,研究性学习聚焦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让学生交流讨论比较对比手法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收获,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对比手法去表现主旨,更能表达爱憎,烘托突出、揭露矛盾,阐明道理通过写作将生活素材转化为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专题一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以《故乡》《孔乙己》为例,体会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专题二是在专题一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扩大阅读面,走进生活,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看带来的启示,说真话,诉真情谈谈家乡的变化,用恰当的方式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本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学习采用活动式设计,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默读、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字词,积累词汇2、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品线索3、能够通过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感知文章内容,会复述故事情节。
4、抓住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有所借鉴5、从先生作品中领会对比手法的妙处,并有所借鉴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和速读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2、讨论赏析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特点,领会文章主旨3、通过讨论交流,掌握对比手法的作用4、从作者的选材和描写手法中借鉴写作方法5.学会运用网络搜集有关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分析、体会、品味小说,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3、认识旧社会底层人民痛苦地根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对应课标1、在通读文章基础上,理清思路2、分析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的意义和作用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5、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6、能与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如何恰当的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思想?2、怎样从生活素材提炼写作素材,从而让文章优美而富有深意?专题划分专题一: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以《故乡》、《孔乙己》为例,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课时)专题二:如何表现文章的主旨,学写文章——我的家乡。
2课时) 专题一专题一: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以《故乡》、《孔乙己》为例,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所需课时课内3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线索,复述故事情节2、讨论赏析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特点,领会文章主旨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突出文章主旨的写法4、拓展学生对对比手法认识的思路,带给学生写作上的启示专题问题设计1、《故乡》、《孔乙己》主要内容是什么?2、两篇文章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3、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两篇文章给我们写作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 多媒体常规资源:音响设备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其他: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 反映家乡变化的新老图片日照山水的视频录像等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默读,或者小声诵读、整体感知故事1、尝试着给题目添加修饰语,并谈谈理由 )的故乡2、课文主要写了那些人物?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 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刻画得比较详细。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3、自由诵读课文,找出本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说出你的感悟4.整理情节复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思考:按照情节的结构整理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活动二:再次朗读文章,探究人物形象,反复揣摩明确主题思想1、神游《故乡》,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故乡给“我”的印象?(变)2、那么,究竟故乡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么知道的?①人变(以闰土为例课件展示)(少年闰土月夜刺猹的画面和中年闰土比较)对比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动作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对比年轻时的杨二嫂与中年的杨二嫂《采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画面听录音,学生闻其声,见其人充分感知杨二嫂这一泼妇式的人物形象及其与众不同的尖利怪声,自然就想起了画图仪器中细脚伶仃的圆规,同时也理解了鲁迅这一形象的比喻内涵,随即又打出杨二嫂年青时图片……(学生交流对比) 教师小结:(1)年轻时:年轻美丽,人称“豆腐西施”,因她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2) 中年:“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自私、尖刻、贪婪、势力,爱搬弄是非②景变(课件展示)二十年前: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美丽)二十年后: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阴晦)3、我眼中的故乡和我记忆中的故乡一样么?那些句子告诉你的?你有什么话要说?4、说说对比手法和主题思想的关系对比在文中的作用活动三:拓展体验1)联想想象,说说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是先生你会有何感想?(2)分析总结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能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3)学了《故乡》在想想我们生活的日照。
有哪些变化?活动四:整体感知故事内容1、学生朗读全文,或听录音,获得整体印象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2、快速阅读,思考讨论,尝试着给题目添加修饰语,并谈谈理由 )的孔乙己3、复述咸亨酒店两种顾客的不同特点进一步体会对比手法的妙处活动五:找出孔乙己肖像描写的句子,感悟文章主旨1、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2、 作者为什么设计了丁举人打折了了孔乙己的推,而不是什么“丁富商”之类?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比描写,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反映了丁举人的罪恶,两类读书人的对比让读者更能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活动五:拓展体验1、这篇文章与《故乡》在写作手法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2、讨论归纳写作上的启发3、用对比手法谈谈同样一件事不同人的反映评价要点学习成果评价: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2.学生阅读收获记录评价3. 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4.学生写的阅读感受记录学习态度评价: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评价指标: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恰当程度2.学生写的感受能契合文章写作的特点专题二专题二:如何表现文章的主旨,学写文章——我的家乡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反复默读《故乡》《孔乙己》,品味对比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2、体味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特点学会观察从小处入手3、在写作中注意根据事物的变化去表现文章中心具体些2-3处景物的变化突出家乡的美丽、繁荣,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专题问题设计1、怎样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形象,进而表现主题思想?2、具体的事件表现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怎样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件分析、诠释变化?3、如何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用恰当的方式表现中心突出主旨从而让文章优美而富有深意?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 多媒体常规资源:音响设备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其他: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反映家乡变化的新老图片。
日照山水的视频录像等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创设交流氛围,谈自己的家乡1.师播放日照的山水图片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拍摄的家乡山水人物风土人情的照片、视频,分享其来历3. 小结:讲述家乡的巨大变化,主要从小处着手印象最深的一点写下来活动二:展示自己搜集的学过的或看过的以对比为主的文章1.交流学过的或看过的以对比为主的文章故事,看他们是从什么视角叙述的2.展示制作的PPT,讲述家乡变化3.小结:讲述别人的文章,注意学习人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特点活动三:梳理用对比手法写文章的要点1、可以记实作文也可以想象作文比如:抓住一个方面,将过去现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