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x
8页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同学的差异,用好同学的差异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同学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随处可见的数学课堂学习中表现最为显然,探究一个数学现象会有不同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思索问题也有凹凸、深浅之分;有时一道题就有好几种解题方法,或者有正误之分作为教师应积极面对同学间的差异,照顾这些差异,理性地看待同学的一切,包括错误,使差异教学随处可行教师要善于捕捉同学学习过程中错误背后的教学资源 把同学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我在讲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要行驶324千米的路程,这辆汽车每小时可行驶36千米,已经行驶了5天,还要行驶多少千米才干走完这段路?让同学思索后开始做这道题找三个同学来黑板上做,这道题正常解法是:324-365=144(千米)一位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在黑板上刚写出32436在下面做题的同学就开始举手说:"做错了,不是这样的'有胆子大一点的同学在下面议论说:"这么简单都不会做,真笨!'出错的那位同学站在那满脸通红地低着头在这场面下,我笑着对台下的同学说:"你们都认为他做错了吗?台下同学大声说:"是'。
我说:我认为他没有做错,是你们没看他做完'我这样一说,同学们都不吭声但是满脸疑惑突然有个同学说:"老师,我知道你为什么说他没有错了他现在算的是跑完全程必须要的总时间,他已经跑了5个小时,再有9-5=4(时)就可以跑完全程,再用364=144(千米)就是剩下没跑完的路程'"是不是这样?'过了片刻同学都表示赞同接着我让之前出错的这位同学持续把题做完他很快地完成这道题,带着成功的喜悦回到了座位由此尝试可看出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同学时,不能一下就表示否定用巧妙的点拨来扭转同学的原有观念,有时反而会得出另一种解法这位同学其实不会做这道题,是碰巧算对了一步我认为作为老师应具有照顾同学差异、善待同学错误、保护同学自尊心的理念;还要为同学着想,合理利用同学的错误资源来加强教学效果 关注同学的差异,激励不同的学习历程,实现共同进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激励同学依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关注同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智力、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差异,探究不同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教学中保持面向全体同学,关注"两头'实施分层次教学,激励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同学在不同的学习历程中获得成功,避免两极分化。
例如,我在教"整数除以小数'时,先让同学填空,想一想,依据是什么?[如板书:255=()()=()()=()()=]然后讨论今天要学的内容2.50.5,观察题目发现这是一道小数除以小数题,那么咱们该怎么做这道题呢?引导同学思索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与新知识有关系然后让会的同学尝试先算,我和还不会算的同学一起持续研究结合实际:橡皮1块5角,2元5角能买几块?(5块)让同学列出255=5(2元5角=25角)引导同学观察2.50.5=5发现,2.50.5=255,让同学指出他们为什么相等启发同学认真观察得出:右边是已学过的知识,左边是今天要学的知识依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就行了,这样学习困难的同学也会做了不同的学习历程,相同的结果,关注差异,激励不同的学习历程,关注每个同学的发展,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如何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异 依据课堂学习活动小组的差异合理搭配,提升活动效率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出教师要让同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互相交流,共同探究,提升能力数学教师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存在差异的同学进行合理分配,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在建立学习小组时,教师可将小组内的同学分成上、中、下三种层次,每个小组都采用这种分组方式进行分配 在教学活动中开始以前,教师可首先设置课题,先让学习小组自主讨论学习,初步形成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同学在不同思维的交流中互相探究,形成不同的思想心得,再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依据小组内不同层次同学的状况,合理引导同学交流互动,发挥程度较高同学的优势,使其能够带动小组内其他同学学习,达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 针对不同同学执行多元评价 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看待同学之间的差异,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别,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同学之间的不同,要将其当成一种资源来正确开发数学教师要结合同学之间存在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评价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同学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教师要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异,在关注同学差别的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手段尤其是针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教师要采纳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使同学在评价过程中树立信心在教学施行中,教师还可以探究其他方面的新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使同学在更多方面得到充分的肯定,不断挖掘同学身上更多的闪光点,让同学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更多的肯定,帮同学树立信心。
3关注同学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 目标〔制定〕的层次性、伸缩性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学目标面向全体, 整齐划一,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达到但我们必须充分合计每一个同学的不同状况,既包括知识的,又包括能力的, 目标制定应有针对性, 有层次性, 同意不同的同学达到不同的目标, 不追求统一同学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各不相同, 要求他们都能掌握到相同程度是不可能的"面向全体'固然不错, 但同时不能忽略"面向个体' 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灵活性 面对千差万别的同学,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当然应有相应的教学内容支撑 班级授课制如何能在规定的短暂时间内教授不同的内容?其实, 教学内容还是要坚持相对统一的, 只是对不同基础和智力的同学可以有不完全一致的要求, 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小组讨论的深浅、课堂训练的难易等都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给同学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让不同的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并体验成功当然, 这样做是困难的, 这就要求教师正视同学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并以丰富的教育智慧去积极应对 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多样性 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同学而言, 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如果说, 教学内容有很大的教材规定性和限定性的话, 教学方法则有教师多样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合适每一位同学面对差异, 教师应在教法的多样性和启发性上下功夫一定要针对差异,不同的同学应采纳不同的教法, 讲解、提问、讨论、对话、辩论、实验、表演、学习、情景模拟、比赛抢答等等,方法千变万化, 不是简单的花样翻新, 而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同学共享差异, 因为"差异教学视差异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财富和教学资源, 视课堂为同学展示自己独特性的舞台, 承认差异, 共享差异, 以弥补个人经验的不够和视野的局限' 4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 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当成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完全支配和控制着同学的发展,而同学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只是一味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地位过于崇高化,严重抑制了同学个性的发展,使同学的思维模式被固化,使同学思维发展受到阻碍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指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将同学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和同学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和同学做亲密无间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使同学愿意学习其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有效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关于同学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评价和激励,即使当同学回答问题不准确或不完整时,教师也不要予以指责,要合理地给予帮助当同学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地予以引导,激励同学大胆地去思索,帮助同学树立自信心,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在合作探究中变得生动而有趣 针对同学的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同学之间有差别,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数学教师要关注同学之间存在的区别,依据每个同学的不同去挖掘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通过采用不同的措施让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数学新课程改革指出,通过数学课堂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加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精心准备,合理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引导同学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制定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发展。
教师可以实施引导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在活动中既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到知识,又必须要同学自己去探究、去思索,还能让同学在锻炼中得到提升 关于性格保守、学习勤奋的同学,教师在制定问题时要关注同学革新思维的发展,让同学在探究中提升革新思维能力关于性分外向、活泼好动的同学,教师在问题制定时要注重他们性格特长的发挥,可以采用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励同学去思索问题,让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关于一些成绩稍差的同学,教师要适当制定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每一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关于提升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 1 页 共 1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