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
15页细心整理主体构造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细心整理书目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前期调查 3四、质量缺陷产生缘由分析 44.1 错台 44.2 蜂窝 44.3 麻面 44.4 露筋 54.5 局部胀模 54.6 局部渗水 5五、质量缺陷详细处理方案 65.1 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65.2 施工准备 65.3 施工物资及人力准备 65.4 缺陷处理要求 75.5 详细处理措施 85.5.1 错台缺陷处理方法 85.5.2 蜂窝缺陷处理方法 85.5.3 麻面缺陷处理方法 85.5.4 露筋缺陷处理方法 95.5.5 胀模缺陷处理方法 95.5.6 渗水缺陷处理方法 9六、平安文明施工 13七、应急预案 13 车站主体构造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一、编制依据〔1〕《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95〕〔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99-1999〕〔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6〕《混凝土质量限制标准》〔GB50164-92〕〔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08-2002〕〔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GB50108-2008〕〔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08-2002〕〔10〕《混凝土构造加固设计标准》〔GB50367-2006〕〔11〕《混凝土构造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12〕XXXX施工设计图〔2010.9〕〔13〕XXX主体构造及防水施工设计图〔2010.9〕〔14〕XXX主体构造及防水施工设计图〔2010.9〕〔15〕现场勘查了解得到的相关资料二、工程概况XXXXXX三、前期调查一般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有错台、蜂窝、麻面、漏浆、孔洞、露筋、局部胀模、施工缝夹层、外表裂纹、漏水等,针对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质量缺陷对车站构造全数检查,发觉车站主体构造存在错台、蜂窝、麻面、露筋、局部胀模、局部漏水等问题,详细位置详见混凝土缺陷调查表〔见附件〕。
四、质量缺陷产生缘由分析4.1 错台错台是指模板撤除后,混凝土外表模板接缝处出现超过标准要求的错台现象,一般错台产生的缘由有以下几点:〔1〕、模板外支撑不坚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的外形走样;〔2〕、模板支撑根底部坚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移位而造成外形走样;〔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器靠模板太近,造成过振使模板变形;〔4〕、施工缝处模板连接不坚实,是模板走样;〔5〕、混凝土供应不刚好,造成冷缝从而产生错台4.2 蜂窝蜂窝是指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子间出现分析,形成蜂窝状的窟窿,它形成的主要缘由有:〔1〕、上、下料不当,造成石子砂浆离析;〔2〕、混凝土的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3〕、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水泥浆流失;〔4〕、钢筋过密,未稍加间隙就接着灌注混凝土4.3 麻面麻面是指混凝土构件外表局部缺浆,出现多数的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它产生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1〕、模板外表粗糙活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外表被粘贴产生麻面;〔2〕、模板潮湿度不够,构件外表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取,使混凝土外表早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外表形成麻点。
4.4 露筋露筋是指构件中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局部或局部未被混凝土包袱或外露,它产生的缘由主要有:〔1〕、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未到位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2〕、模板安装不严实存有缝隙,造成混凝土水泥浆漏失;〔3〕、爱惜层垫块未放置到位4.5 局部胀模 混凝土胀模现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规整,紧要者须要进展剔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常见的混凝土胀模缘由主要有:〔1〕、接受泵送混凝土时,一次浇筑过高,过快;〔2〕、由于墙面残浆等缘由,二次接槎部位模板不能保证与墙拼严;〔3〕、模板安装过松;〔4〕、支撑数量缺乏,造成荷载重支配,跑模;4.6 局部渗水地下构造中可能出现的渗漏状况,按构造部位可分为变形缝部位、施工缝部位、墙面部位、穿墙管道部位、预埋件部位按渗漏状况可分为孔眼渗漏、裂缝渗漏、墙面潮湿或渗漏、施工缝渗漏、变形缝渗漏、管道及预埋件部位渗漏本工程仅在施工缝部位及墙面出现局部漏水,分析其缘由有以下几点:〔1〕、施工缝部位浇注不良或骨料集中;〔2〕、施工缝掉入杂物导致防水失效;〔3〕、混凝土接头部位产生收缩造成开裂;〔4〕、施工缝防水施工不良造成防水失效;〔5〕、混凝土中的杂物较大形成过水通道;〔6〕、混凝土收缩或构造裂缝;〔7〕、浇注时振捣不良导致不密实、内部空洞等缘由形成积水。
五、质量缺陷详细处理方案5.1 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图5.1 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流程图5.2 施工准备〔1〕、拟修补砼蜂窝、麻面缺陷部位,大小标记清晰,并做好记录;〔2〕、对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架子、锤子、铁锤、吊锤、墨斗准备好;〔3〕、对操作施工人员进展施工技术、平安交底;〔4〕、对施工人员进展技术指导和检查监视工作;〔5〕、要求修补处的砼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进展修补工作;5.3 施工物资及人力准备〔1〕、施工机具,针对车站出现的质量缺陷数量及种类,拟投入的施工机具及材料如下表所示:表5.3 拟投入工具数量表名称单位数量空压机台3锤子个6錾子根假设干手砂轮个6砂纸张假设干鉄抹子个9木抹子个9铝合金制杆个6铁锹把15白水泥袋假设干〔2〕、人员准备,每个车站设一个施工班组流水作业,一个施工班组:现场管理负责1人,技术负责1人,架子工6人,松散混凝土凿除4人,墙面磨平4人,调配水泥浆〔细石混凝土〕4人,抹面4人,杂工10人5.4 缺陷处理要求〔1〕、选用的修补材料,除满足构造正常运用的各项要求外,其本身的强度、耐久度、与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等,均不得低于老混凝土的标准;〔2〕、修补材料应有与老混凝土相相同的外观;〔3〕、修补时应将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彻底凿除,去除松动碎块,残渣,凿成陡坡,再用空压机吹洗干净;〔4〕、对渗水、漏水的部位,应接受速凝材料堵漏和将外漏部位埋管集中引出后在快速风度,漏水堵住后,即进展修补;〔5〕、对错台的处理遵循“宁磨不补,多磨少补”的处理原那么。
5.5 详细处理措施5.5.1 错台缺陷处理方法 对于凹凸错台的质量缺陷尽可能接受凿除、打磨等防范进展;假如凹陷较紧要,凿除、打磨方法不能满足要求,那么对凹陷部位外表进展凿毛,并用比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预缩砂浆填补5.5.2 蜂窝缺陷处理方法〔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展凿除,做到小锤细凿,幸免损伤构造钢筋;〔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然后接受纯水泥浆纵横各刷一遍;〔3〕、进展支模,要求模板支设坚实,并留设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清理后刚好封堵清理口;〔4〕、对修补处外表接洽面涂刷一层42.5R水泥浆进展界面涂刷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5〕、接受与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展浇灌修复,操作时用小钢筋细致插捣密实;〔6〕、混凝土终凝后拆模,用麻袋包密洒水养护,幸免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开裂〔7〕、用砂纸或手砂轮适度打磨,使其平顺且色泽与原混凝土色泽相近5.5.3 麻面缺陷处理方法〔1〕、过水外表出现的麻面,先将麻面部位用钢丝刷加清水刷洗,并使麻面部位充分潮湿,然后用水泥素浆或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水泥浆或砂浆到达龄期强度后再用环氧基液涂刷两遍,以保证修补部位有足够的耐磨度,并防止水流对缺陷处产生空蚀现象,待环氧基液根本凝固时用水泥素浆凝固后用砂纸适度打磨其外表,以确保修补部位与原混凝土色泽相近; 〔2〕、非过水外表出现的麻面,用钢丝刷加清水刷洗麻面处,并使麻面部位充分潮湿,然后用水泥素浆或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待水泥素浆凝固后用砂纸或手砂轮适度打磨,使其平顺且色泽与原混凝土色泽相近。
5.5.4 露筋缺陷处理方法〔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展凿除,做到小锤细凿,幸免损伤构造钢筋;〔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斌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然后接受纯水泥浆纵横各刷一遍;〔3〕、对修补处外表接洽面涂刷一层42.5R水泥浆进展界面涂刷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4〕、接受1:2.5水泥砂浆薄抹一层〔约10mm厚〕后,接受略干硬性的与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C40细石混凝土进展压实,待约30mmin后进展复压抹面,施工完毕后用麻袋包密洒水养护;〔6〕、用砂纸或手砂轮适度打磨,使其平顺且色泽与原混凝土色泽相近 胀模缺陷处理方法〔1〕、首先对有可能胀模的部位进展测量,确定胀模厚度及胀模面积;〔2〕、对胀模处进展扫描,确定爱惜层厚度,与胀模厚度比拟,判定是否有钢筋外露;〔3〕、确定无钢筋外露后,对胀模处进展凿除,做到小锤细凿,幸免过凿现象;〔4〕、对修补处外表接洽面涂刷一层42.5R水泥浆进展界面涂刷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5〕、接受1:2.5水泥砂浆抹面,施工完毕后用麻袋包密洒水养护;〔6〕、用砂纸或手砂轮适度打磨,使其平顺且色泽与原混凝土色泽相近。
5.5.6 渗水缺陷处理方法5.5.6.1、治理原那么 地铁工程是人口密集城市的大型地下工程,对于混凝土防水等级与构造、渗漏处理及耐久性要求、材料选用和环保指标都有特殊和严格的要求,既要遵循“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处置”的传统原那么,还要确保“合理有效、长治久安、绿色环保、经济管用”的措施和选材原那么在渗漏治理详细实施前,要充分驾驭原设计、施工、验收资料,对各部位内部状况要做到详细了解,充分预料,幸免造成二次破坏治理过程中有降水或排水条件的,治理前尽量做好降、排水准备;施工组织应尽量按先顶后墙最终底板的依次进展,尽可能不要破坏原有防水层;假设对原防水构造有损伤,应预先提出可行的补修方案治理过程中尽量应选择无毒、环保、高耐久性的材料,需附相关材质证明;并尽可能选用已有良好业绩效果的材料和得到实践证明的治理工艺5.5.6.2、施工依次a、调查:对于渗漏部位的调查要做到“四查明”:查明渗漏现状、水源及影响范围;查明渗漏部位出水规律;查明衬砌构造损害程度;查明构造稳定状况及设计、施工和监测资料b、分析:基于驾驭的状况,从设计、施工、实际运用等方面进展出水缘由分析成因分析应立足于第一步状况的驾驭和遵照实践经验的合理推想。
c、堵漏操作:遵照选材原那么严格选择材料,每道工序的实际操作应严格实施,随时检查治理效果,做好隐藏施工记录,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刚好处理d、验收:治理质量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施工资料齐全〔施工报告、用材资料、施工简图等〕5.5.6.3、施工材料及调配方法a、LB-8〔快硬微膨胀水泥〕表5.5.6.3.2 LB-8性能指标检验工程计量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