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doc
22页1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一、企业基本情况1.1企业概况企业名称: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亿元,法人代表:罗玉成,经济类型:股份制企业,经营范围:主营氢氰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属行业:精细化工行业,主导产品:苯胺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黄血盐钾、原甲酸三甲酯、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1.2 企业发展沿革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原名“重庆清华紫光英力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5月更名为“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9月更名为“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本部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职工11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近400人,占31.54%经过七年多的发展,公司形成了永川、丰都和长寿的产业布局,已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天然气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三次跨越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三次跨越:2001年成功开发苯胺基乙腈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推动靛蓝生产的工艺革命,实现第一次跨越;2003年推出新产品原甲酸三甲酯和4,6-二羟基嘧啶,并与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合作,年出口创汇1450万美元,实现第二次跨越;2005年自主研发亚氨基二乙腈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推动草甘膦生产工艺2革命,实现了第三次跨越。
公司成立七年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公司成立七年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2001-2007年,公司资产总额年均增长90以上%:2001-200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70以上%:2001-2007年,利税总额年均增长40以上%:32007 年度,紫光化工实现销售收入 10.6 亿元,同比增长 68%;利税总额 2 亿元,同比增长 150%;年末资产总额 9.3 亿元,同比增长 98%公司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公司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有:◆◆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文明单位1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 重庆市工业50强(2003年起,连续五年)3 重庆市企业100强(2004年起,连续四年)4 中国化工500强(2004年起,连续四年)5 中国化工经济效益500强(2004年起,连续四年)6 中国化工分行业50强(2004年起,连续四年)7 重庆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8 重庆市安全环保先进单位 9 重庆市质量效益型企业10 重庆市诚信纳税先进单位411 重庆市出口创汇重点企业12 重庆市劳动创新奖13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14 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5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6 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二、企业的高新技术特征与优势二、企业的高新技术特征与优势2.1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情况2001年公司被确定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通过复审,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2 现有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水平、市场占有率、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公司现有的六个主导产品均属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其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率均居国内第一国内第一,其工艺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国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先进主导产品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0%以上序号产品名称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行业地位1苯胺基乙腈30000吨/年65%国内第一国内第一2亚氨基二乙腈70000吨/年90%国内第一国内第一3黄血盐钾3500吨/年70%国内第一国内第一4原甲酸三甲酯2000吨/年国内第一国内第一5丙二酸二甲酯3000吨/年与跨国公司长期配套生国内第一国内第一564,6-二羟基嘧啶2000吨/年产国内第一国内第一主导产品获奖情况:◆黄血盐钾产品 ——“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苯胺基乙腈产品 ——2002年国家重点新产品——第五届上海工业博览会铜奖——重庆市优秀新产品三等奖——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原甲酸三甲酯产品——2006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亚氨基二乙腈产品——05-06年度重庆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4,6-二羟基嘧啶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丙二酸二甲酯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2.3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的比重2006年,公司六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8411万元,其中,技术性收入(NB3、DIM中试产品)为147万元。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占当年总收入95.65%项目名称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万元)61221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万元)584116技术性收入(万元)147高新技术产品及技术性收入比重95.65%2.4 现有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与优势公司在国内氢氰酸及其衍生物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有着重大行业影响的科研成果, 产品由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20余个 公司主要产品及生产情况:1 1.安氏法氢氰酸清洁生产技术.安氏法氢氰酸清洁生产技术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安氏法氢氰酸清洁生产装置,运行安全、稳定、可控,转化率高,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公司近几年开发的以氢氰酸为原料的下游产品——苯胺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黄血盐钾、原甲酸三甲酯、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等被评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处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2 2.苯胺基乙腈.苯胺基乙腈苯胺基乙腈是靛蓝生产新工艺的中间体国内传统靛蓝行业采用铁盐法生产工艺,污染严重,每吨靛蓝产生废水约为32吨,铁泥废渣1.9吨紫光化工新产品苯胺基乙腈率先产业化,促使国内10多家靛蓝生产企业淘汰了老工艺,彻底解决了靛蓝传统工艺的污染问题,引领了国内靛蓝行业的工艺革命,使我国靛蓝行业的竞争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迫使发达国家靛蓝生产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靛7蓝生产规模已占全球80%以上。
经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专家鉴定:苯胺基乙腈新工艺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3 3.亚氨基二乙腈.亚氨基二乙腈亚氨基二乙腈是全球最大的低毒、高效农药产品草甘膦的重要中间体,长期以来该产品被美国孟山都公司垄断,我国以前无该产品生产国家早在20多年前就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开发亚氨基二乙腈产品,但一直无法取得技术突破紫光化工于2004年率先开率先开发成功亚氨基二乙腈新产品,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成功亚氨基二乙腈新产品,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并大大促进了草甘膦行业发展,打破了国际技术和原料垄断国际技术和原料垄断4 4.黄血盐钾.黄血盐钾黄血盐钾主要用于制造颜料铁蓝、炸药、冶金工业等紫光化工研发的黄血盐钾清洁生产新工艺,彻底改变了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历史,消除了三峡库区上游一大重点污染源专家鉴定:新工艺具有独创性,消除了“两渣一废水”的排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5.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甲酯是紫光化工为世界500强企业先正达公司生产的专用化工原料,采用氢氰酸二步法清洁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优良,生产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技术优势该项目列入2006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二羟基嘧啶8紫光化工研发的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等系列精细化工中间体,实现了产品与产品、副产物回收利用的经济循环圈,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理念。
其生产规模国内最大,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7.. 副产物回收综合利用副产物回收综合利用公司打造出科学、紧密产品链,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取得行业领先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公司对副产物回收综合利用上,实现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硫酸铵、氯化铵、稀硫酸和回收甲醇等副产物得到综合利用副产物综合利用(2006年):名 称年产量(回收量T)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硫酸铵9600646400氯化铵7903421稀硫酸58009360回收甲醇82441067161合计244341840651三、企业整体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三、企业整体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3.1 现有研究开发机构与管理机制3.1.1 公司研究开发机构9公司现有研究开发机构是公司技术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3年,2005年被认定为重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设有5个工艺室,1个公斤级产品室,1个设计室,1个分析检测室,1个资料情报室,2个中试车间,3个联合实验室坚实的创新平台:坚实的创新平台:中心环境幽美,拥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分析仪器、微量硫分析仪等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各种实验仪器和研发设施完善。
技术中心拥有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本科学历以上占技术人员总数的63%以上,按照“出人才、出成果”的目标,坚持和继承老同志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中心的技术创新实力全员创新氛围:全员创新氛围:公司核心价值观是“责任、成长、创新” ,将创新视作企业的生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中心在“ 技术中心主任负责制”的基础上,贯彻实施总经理挂帅、总工程师主管的科研管理模式赋予项目负责人高度的权限,充分调动公司各种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激励,创新成果的高转化率,形成了公司全员创新的环境氛围科研和技术资源整合:科研和技术资源整合:技术中心与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等二十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在化工工艺、工程、分析、自动化控制、安全环保等专业领域,公司聘用了一批资深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通过整合外部科研和技术资源要素,为公司技术创新10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3.1.2 公司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1.各项制度建设.各项制度建设技术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科研院所的相关制度和理念,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研发及管理制度:(1) 《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 ,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科学的研发流程。
2) 《重庆紫光化工科学技术资金投入管理办法》 ,从制度上保障了科研经费的投入3) 《重庆紫光化工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办法》 、 《小改小革奖励办法》 、 《工程技术职称评聘》 、 《技术中心管理考核办法》 、 《保密制度》 、 《末位淘汰制度》等激励约束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2 2.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紫光化工建立适合氰化物行业研发的组织构架(略)3.23.2 人才优势人才优势紫光化工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是企业家与科学家的结合公司经营决策层中,多位曾任国内大型化工企业的一把手,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宏观把握能力;公司技术带头人多是国内同行业技术拔尖人物,技术研发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3.2.13.2.1 企业负责人情况介绍企业负责人情况介绍11罗玉成:罗玉成:男,1959年生,重庆紫光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化工管理协会理事,重庆市企业联合会、重庆企业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优秀企业创业家,永川区政协常委,永川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兼职教授该同志曾任河南信阳富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自2000年底紫光化工成立以来,历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在他的领导下,紫光化工由一个停产车间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资产1.8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七年来累计为国家创造利税超过3亿元,为社会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多次受到重庆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对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有较为深厚的底蕴3.2.23.2.2研究开发带头人情况介绍研究开发带头人情况介绍公司以产品研发为纽带,依托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化工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多学科领域,主要涉及以天然气为原料、以氢氰酸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形成了由国家级、省级专家和企业内、外专家组成的技术带头人队伍罗海章:罗海章:男, 1947年生,重庆紫光化工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