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生态园中心区城市设计——【滨水公园 设计规划文本】.pdf
150页东莞生态园中心区城市设计东莞生态园中心区城市设计 生态园中心区是生态园的核心,它是园区的生态 景观、高端产业和高标准形象的核心区 引言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目的在于为东莞生态园塑造独 特的生态景观环境,为科技创新搭建”舞台”;造就 生态园空间形象品牌,使之成为东莞的又一”亮点” 引言 城市设计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进行 城市设计的系统性设计与研究,另外一方面着重对面 临实施的项目进行识别和重点研究城市设计工作是 下一步建设的研究和准备,为各个专业的深入设计搭 建平台 引言 规划设计范围 范围7.7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3平方公里 中心区 城市设计范围 共15.3平方公里 南畬郎片区 研究范围 周边旅游文化资源 技术路线 规划要求 生态园总体规划 水系整治规划 其他相关规划 本底优势 区位条件 地域文化场所特征 现状城市建设 自然资源条件 项目策划与活动组织 环境景观设计 功能布局 空间结构 规划理念 规划目标 甲骨文总部 案例经验总结 深圳科技园 微软总部 案例研究 交通组织中 心 区 城 市 设 计 总 体 城 市 设 计 空间形态设计与控制 重点地区设计指引 街道空间控制 南 畬 郎 片 区 中 心 区 汇 报 内 容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与总体规划解读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理念与目标 第四部分南畬朗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第五部分中心区城市设计 第六部分重点地段设计指引 第六部分生态指标体系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 内区内水系发 达,池塘湿地密布、 水网纵横,呈现出 塘、渠、河的三种 景观类型。
南畬郎 渠线性水体景观与 阡陌池塘肌理是区 内水体最为显著的 特征 河流水系 鱼塘 阡陌池塘南畬朗沿线景观寒溪河水景 水体景观优美 现状分析 林地 耕地 区内地带性植物 丰富,植被状况良好, 水陆交接处植被尤为 丰富这些为绿色景 观塑造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 其中落羽杉主要 分布于南畲郎和大圳 埔渠两侧,成规模的 荔枝林主要分布与广 深铁路沿线 植被状况良好 现状分析 落羽杉带 南畲朗及大圳埔沿线的落羽杉 林地 耕地 麦屋村内大量的 百年古树长势良好, 形成了历史气氛浓郁 的植物群落效果 植被状况良好 现状分析 麦屋村古树群落 古树群落 区域周边有南社、 塘尾、李家坊古村落、 燕岭古采石场等省级 保护单位及摩崖石刻 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树名木零散分布, 这些充满岭南文化的 人文和自然资源尚未 得到的充分的挖掘和 利用 规划内的麦屋古 村建筑群落与植物群 落的完整,更是宝贵 的历史资源 摩崖石刻 古采石场 麦屋村古建筑 塘尾村古建筑群 旅游资源丰富 现状分析 南社村古建筑群 南社古村红石岭 塘尾古村 麦屋古村 村庄 工业用地 区域内主要以非 建设用地为主,仅 有少量的工业和村 镇建设用地。
但由 于地势较低洼,内 涝现象严重,建设 条件较差,土地开 发利用成本较高 地势低洼 现状分析 目标: 城镇群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复合环境生态的综合发展区; 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区; 东莞发展高端(现代)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服务区 松山湖配套园区 发展定位 东莞市级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示范区) 总体规划解读 发展定位 两轴七片,“3+4” 珠链式结构 中央水系轴 串连北部湿地、中心区, 月塘湖三个片区 “东快”生态轴 串连东部湿地、横沥、 东坑及湿地三角洲四个 片区 北部湿地片区 中心区 月塘湖片区 湿地三角洲片区 东部湿地片区 横沥片区 东坑片区 “东快”生态轴 中央水系轴 总体规划解读 规划结构 总体规划解读 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 案例研究 居住组团 旅游组团 旅游组团 商贸组团 居住组团 商贸组团 产业组团 产业组团 行政组团 中央水系公园 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 南畬郎片区产业布局 总体规划解读 都市型产业: 房地产、旅游业 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机器人产业 现代服务性产业: 总部经济、创意 经济 高新技术产业区 都市型产业区 现代服务性产业区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理念与目标 城市设计目标 城市设计理念 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社会经济双转型”的发展战 略,坚持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相统一,由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 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由“东莞制造” 向“东莞创造”转变,并进一步向“东莞创新”转型的战略决 策。
理念一:科技创新是生态园发展主旋律 东莞市政府的“东莞创新” 战略 从全球视野来看,创新经济体正逐渐成为各自国家经 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 通过政府的全力支持、环境资源优势和后发的技术优势, 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地区,正逐渐成为各 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 理念一:科技创新是生态园发展主旋律 生态园中心区应坚持“全方位、多元化”的理念,从 产业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 中心区城市设计必须以提供创新空间,营造高品质创 新氛围为宗旨 理念一:科技创新是生态园发展主旋律 进行生态修复重建、水系整治,促进土地重新利用 也是市政府提出生态园建设的初衷 理念二:生态修复是基本工作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营造高品质生态 环境是吸引高端人才的关键 修复生态、重现生机蓬勃的生态景观将是生态园中心 区建设的基本工作 理念二:生态修复是基本工作 生态 创新 两 个 主 题 理念三:坚持生态和创新两个发展主题 打造生态水景城,塑造兼具湿地生态修复和 科技创新典型示范意义的新型城市化品牌 城市设计目标 科技创新与旅游休闲科技创新与旅游休闲活动活动 塑造特征与彰显进步塑造特征与彰显进步 生态生态 生态修复和生态技术生态修复和生态技术 城市设计目标 品牌品牌 人人 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内涵: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 经验借鉴 案例研究 东滩生态城位于中国第三大的岛屿崇明岛, 靠近上海、坐落在长江入海 口, 目前是一大片农业用地。
规划在86 平方公里土地上,兴建一个带形城市, 整个项目计划耗时40 年 上海东滩生态城 案例研究 东滩区位带型城市 上海东滩生态城 案例研究 东滩规划为现代中国特色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的城市由三座相互连接的村庄组成,每个村庄 都有一个以旅游、创新科技,以及健康为不同主 题的混合功能开发区规划首先开发旅游为主题 的村庄,计划在世博会之前完工,可容纳8万居 住人口 上海东滩生态城 案例研究 东滩将建立氢能电网,垃圾可通过地下管道运往处理工厂并转化成肥料和能源 能源将通过风力、生物、垃圾,太阳能光板获得东滩正在打造一个展示城市生活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优秀范例 案例分析 中新生态城 生态城的构想引入新加坡的生态技术和 先进经验,在中国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 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作为其他城市 的楷模 它以节能环保、教育培训、服务外 包以及文化创意等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内的现有 大片盐田,约30平方公里,它是继苏州工业 园后中新合作的新亮点 案例分析 中新生态城 中新生态城的指标体系 生态生态 环境环境 健康健康 指标层指标层序号序号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单位指标值指标值 自然环 境良好 1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天数 好于等于二级标准 的天数310天/年 天数 SO2和NOX好于等于一 级标准的天数155 天/年 2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2 达到现行标准IV类 水体水质要求 3水喉水达标率3%100 4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 5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吨-C/百万美 元 150 6*自然湿地净损失40 人工环 境协调 7绿色建筑比例%100 8本地植物指数0.7 9*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人12 生态环境健康 社会和谐进步 经济蓬勃高效 区域协调融合 微软西雅图总部高密度低强度建设模式 微软公司总部位于西雅图市520号公路侧,占地约1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形 平坦功能主要为办公、研发和培训 案例研究 微软西雅图总部高密度低强度建设模式 案例研究 该基地无配套居住及生活设施,布置大量研发办公建筑,层数最高不超过4层 该总部用地面 积受限,功能主要 为办公研发,以及 配套停车场、停车 楼 甲骨文西雅图总部高密度高强度建设模式 案例研究 该总部办公建筑层 数为816层,建筑朝 南布置后方布置多 层停车楼 该地块用地面积 有限,在有限用地内 集中建设,留出用地 开挖人工湖以营造良 好办公环境 案例研究 甲骨文西雅图总部高密度高强度建设模式 案例研究 深圳科技园 高密度高强度建设模式 案例研究 深圳科技园高密度高强度建设模式 在土地使用上采用混合型 土地利用模式,产业用地与生 活用地、研发用地、企业总部 用地相互混合 生态城建设 经验借鉴 国内开始兴起了生态城建设,目前大都处于起步阶段,东莞 生态园规划建设的进程尚处前列,在这一批生态城中,东莞 生态园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 东莞生态园与中新生态城规模相近,现状条件都较差,为了 达到较好的生态目标,应向其学习建立自己的生态指标控制 体系 东滩和中新生态城都全面应用了生态技术,考虑到东莞生态 园现状条件的复杂性和可实施性,建议生态园中全面应用较 成熟的生态技术,适度应用较前沿的生态技术,同时建立一 个全面应用生态技术的生态示范区。
新加坡纬壹 技术园 香港数码港 北卡罗纳州 百年园区 微软雷德蒙德 园区 良好的研发及生活服务设施,集工作、 生活和休闲一体 建设高品质景观环境,吸引高端人才 集聚 高效、联系紧密及易辨识的公共交往 空间,营造良好交流、创新氛围 园区环境和设施 经验借鉴 经验借鉴 400m 400m 深圳科技园 园区肌理与尺度 250m 200m 美国硅谷圣荷西(SAN JOSE)研发片断 broadcom 开发建设模式 南畬朗渠以南结合中 央水系形成强调生态 环境景观,采用低强 度低密度的建设方式 南畬朗渠北侧采用类 似于深圳科技园、甲 骨文总部的高强度高 密度建设方式,以高 效利用土地 经验借鉴 第三部分南畬郎片区总体城市设计构思 构思三:构建复合多元的城市功能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构思四:建设岭南特色的文化之城 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总体空间结构 两轴一带,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 产业发展轴 生活旅游轴 生态游览带 总体城市特征 将城市空间与生态湿地水景紧密结合,塑造城水 相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规划围绕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利用中心区现状地形条件, 总体形成: 岛湖相依,城水相映的岛 城空间发展格局。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岛 城空间发展格局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岛岛 城空间发展格局城空间发展格局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岛 城空间发展格局 城城城 岛 岛 岛 岛 岛 岛 岛 岛 岛 岛 岛 岛 总平面 南畬郎片区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中心区城市设计总平面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中心区鸟瞰效果图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空间布局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总体高度分区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总体空间形态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中心区高度控制 24米以下米以下 36米以下米以下 50米以下米以下 75米以下米以下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中心区开发强度控制 0.5以下以下 0.8以下以下 1.5以下以下 2.0以下以下 2.5以下以下 容积率:容积率: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 湿地植物群落 为多种鸟类提供生境 落实生态理念,建 立完善稳定植物群落, 同时通过种植鸟饲植物、 引鸟植物、蜜源植物, 吸引鸟类、昆虫等动物, 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景 观。
营造丰富多样的生物景观 营造多种生境 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