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机运质量标准化.doc
10页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标准一、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一)、电气设备及小型电器禁止出现以下失爆现象1、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无锈蚀2、同一部位的螺栓、螺母规格一致平垫、弹簧垫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合紧固用螺栓、螺母应有防松装置3、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垫圈4、 隔爆面间隙不得大于0. 4 mmo5、 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为6扣6、 隔爆接合面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o7、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油或磷化处理8、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其紧固程度以压平弹簧垫不松动为合格9、 接线后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以抽拉电缆不窜动为合格 线嘴压紧应有余量,线嘴与密封圈之间应加金属垫圈压叠 式线嘴压紧电缆后的压扁量不超过电缆直径的10%10、 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应小于1mm密封圈宽度 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必须大于10 mm.;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但必须大于4 mm11、密封圈无破损、不得割开使用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他物体12、 电缆护套穿入进线嘴长度为5~15mm13、 低压隔爆开关空闲的接线嘴应用密封圈及厚度不低 于2赋的钢垫板封堵压紧。
钢垫板应置于密封圈的外面1) 、井下电气设备接地保护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 井下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都 必须设置保护接地2、 井下保护接地网由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接地母 线,连接导线等几部分组成3、 接地网上任一接地点测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Q4、 移动设备或手持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 电缆芯线的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05、 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一块采用面积不小于0. 75 厚度不小于5 nun的钢板制成6、 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 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酮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2)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3) 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4) 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皮 带巷以及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装设1 个局部接地极5)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7、局部接地极应设在巷道水沟内或就近的潮湿处8、 设在水沟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 6m\厚度 不小于3 mm的钢板制成9、 设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 mm、 长度不小于1. 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 于5 nun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
10、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 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25m 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 ninf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 小于4 mm,截面不小于50 m m2的扁钢三) 电缆悬挂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 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吊 钩悬挂,两个挂钩的间距不得大于700mm2、 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电 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3、 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 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离4、 在巷道内,通信和信号电缆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 0. Im以上的地方5、 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 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 I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 的距离不得小于5 0mm四) 机电文明生产1、井下机电设备摆放整齐,标志清楚,设备零、部件 齐全完好、清洁卫生2、设备上架、小电(电铃、按钮、打点器、三通、四通)上板3、机电酮室、电缆沟内外清洁卫生,无杂物,无积水, 无油垢,电缆排列整齐,防火器材二、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运输轨道必须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铺设1、 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 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2、 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 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3、 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ni,下偏差为-2mni4、 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5、 轨枕的间距为1000mm,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o轨 枕下应捣实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 水6、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道岔的钢轨型号, 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二)巷道标准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及设 备安装、检修、施工需要,并符合下列要求:1、 主要运输巷道和主要风巷的净高,自轨面起不得低 于2米2、 采区(包括盘区,以下各条同)内的上山、下山和 平巷的净高不得低于2米,薄煤层内不得低于1.8米采区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及采区内的溜煤眼等的净断 面或净高,由煤矿统一规定三)运输巷道标准运输巷两侧(包括管、线、电缆)与运输设备最突出部 分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掘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道 渣面起1.6米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米(综合机械化采 煤矿井为1米)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 8 米;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 3米(综合机械化采煤矿 井为0.5米)。
巷道内安设输送机时,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的 距离不得小于0.5米;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 离应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米巷道 内移动变电站或平板车上综采设备的最突出部分,与巷道支 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3米2、 生产矿井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本条第一款 第(1)项的要求时,必须在巷道的一侧设置躲避砸,2个躲 避碉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米躲避酮宽度不得小于1.2 米,深度不得小于0.7米,高度不得小于1.8米,躲避酮内 严禁堆积物料3、 在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从巷道道渣起1. 6 米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1米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 不得低于1.8米4、 在双轨输运巷中,2列列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 对开车时不得小于0.2米,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米,矿 车摘挂钩地点不得小于1米车辆最突出部分与巷道两侧距 离,必须符合本条的要求UI)小绞车管理一、小绞车完好1、 滚筒无裂纹、破损或变形,固定螺栓和油塞不得高 出滚筒表面2、 制动装置动作灵活、可靠3、 JD-25小绞车,制动手把的自动锁紧装置动作灵活可 靠制动后,自动锁紧装置应有足够余量4、 JD-11.4型调度绞车,施闸后闸把位置不低于水平位 置、与水平夹角不超过45。
拉杆螺栓有背帽紧固,无显著 弯曲,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无损伤变形5、 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3mm,钾接可靠不松动, 闸座螺丝紧固有效6、 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mm,闸轮表面无油迹7、 底座无裂纹,基座螺丝紧固护身板完整、无变形8、 运转无异响,无甩油现象9、 自制小绞车底座必须是钢材制成,其强度满足使用 要求,小绞车底座与自制底座的联结螺栓采用不小于M20双 螺母或加厚螺母连接,严禁采用焊接螺栓连接10、 小绞车零部件要齐全,制动闸、制动手把、制动拉 杆灵活、可靠,护身板符合规定11、 小绞车钢丝绳在滚筒上固定不少于2副卡子,且有 防松垫圈,滚筒上应留有10圈余绳,盘绳整齐不跑偏,无 断丝,杜绝死弯、窝鼻子、压扁、咬绳现象二、小绞车安装1、 小绞车安装必须保证平稳、牢固,并在实底上,固 定方式可根据底板岩性和使用时间选择地锚或压俄点柱2、 使用时间在三个月及以上,必须采用地锚固定绞车; 临时的可采用压俄点柱固定绞车3、 地锚固定绞车:锚杆不少于4根,锚杆长度1.5m以 上,直径不小于20mm锚杆与底座必须用双螺母联结牢固、 可靠锚固力达到每根50kN以上地锚必须进行拉拔试验 并详细记录在案。
4、 压俄点柱固定绞车:四根压点柱不得缺少、倾斜, 两俄点柱与底板倾角控制在45 ~70压俄点柱固定必须 牢固可靠,并捆绑柱头,防止脱落倾倒伤人5、 点柱必须打在底座焊接的柱窝内,严禁穿鞋点柱 的顶端严禁使用重叠盘头,严禁直接打在支架上柱头窝深: 灰岩顶板10Omni以上,砂页岩顶板20Omni以上6、 中、底层假顶下的俄柱应带帽;俄.在棚梁上的俄柱 要求在棚梁上打反俄柱;灰岩顶板下俄柱可打防滑概或打反 俄柱,防滑概眼深300mm以上,外露长度400mm以上,铁撅 直径O >40mmo正、反俄柱夹角907、 点柱采用木柱,必须使用Q > 160mm优质红松圆木; 点柱长度在2. 5m以上时,必须使用180mm的优质红松圆 木五) 斜巷运输1、 在倾斜井巷内安设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 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置2、 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 区段的阻车器3、 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 点的阻车器4、 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挂 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5、 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1列车长度的地点,设置能够 防止未连挂的车辆继续往下跑车的挡车栏。
六) 、斜坡防跑车装置数量规定一、上部为平坡头:1、 坡长小于20m时,必须设“二挡”,平坡头自动复位 阻车器和变坡点下常闭式联锁罐挡2、 坡长大于20m小于50m时,必须设“三挡”,平坡头 自动复位阻车器、变坡点下常闭式联锁罐挡、坡底常闭式单 罐挡3、 坡长大于50〜150m时,必须设最少“四挡”,平坡 头自动复位阻车器、变坡点下常闭式联锁罐挡、坡底底式自 动捞车器、坡底常闭式单罐挡4、 当坡长超过150m时,必须在以上3规定的基础上, 在坡中间再增设一套底式自动捞车器5、 斜坡各中间偏口上方10~15m处必须设一套底式自 动捞车器,各偏口道岔分支线下设一常闭式挡车装置,以防 带绳车辆误入二、上部为甩车场:1、 坡长小于20m时,必须设“一挡”,设坡底常闭式单 罐挡2、 坡长大于20m时,必须设最少“二挡”,道岔下底式 自动捞车器、坡底常闭式单罐挡和底式自动捞车器,两底式 自动捞车器间距最小为20m,当坡长超过150m时,必须在其 中间再增设一套底式自动捞车器3、 斜坡各中间偏口,偏口上方10~15m处必须设一套 底式自动捞车器,各偏口道岔分支线下设一常闭式挡车装 置4、 存矿车平车场,车场两端各设一道阻车器。
七)、斜坡防跑车装置的位置规定1、 平坡头自动复位阻车器设在平道段,距变坡点lm处2、 平坡头变坡点下方设常闭式联锁罐挡3、 上部为甩车场的道岔下20m为底式自动捞车器4、 坡底常闭式单罐挡和底式自动捞车器设在起坡点上 方,分别设在距变坡点10m和20m处坡底为甩车场时,挡 距坡底道岔上10m和20m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