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呼伦贝尔族际通婚调查.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50964
  • 上传时间:2017-08-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之我见——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免渡河镇的族际通婚调查报告摘 要:通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免渡河镇的族际通婚调查,从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分析影响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因素并在个案的基础上分析族际通婚的成因关键词:族际通婚、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始终伴随着族际间、种族间的通婚婚姻是由两个异性个体及其亲属组成家庭的前提,而家庭则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元素,因此族际间通婚就意味着所涉及的社会关系除了这两个异性个体之外还包括各自所代表的族群文化和社会利益当族际婚姻发生时,就意味着将一个异性成员纳入同族,因此,族际通婚不再是婚姻双方的私事,而是关乎各自族群利益与发展的公共事务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地区,除了蒙古族、汉族两个主体民族以外,还有回、满、鄂伦春、鄂温克、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内蒙古的族际通婚率远低于全国水平,但内蒙古范围内各民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族自身的族际通婚率,仍呈现一个由少到多的逐步上升趋势内蒙古各民族之间通婚均有发生,汉族的族际婚姻数量最大,其他主要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回、满与汉族的通婚率较其他民族而言相对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内蒙古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镇人口增多,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就此,我及几名好友在 2013 年 2 月 20 日——22 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免渡河镇,对路人以及街边店铺经行了简单的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以下是我的针对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概述和总结总共发放 50 张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50 张,其中有 4 人做了深度访谈调查问卷的详细情况如下:有效的 50 张问卷中,有21 张是族际通婚者,其中男性为 12 人,女性为 9 人基本情况如下:女蒙——男汉的人数有 7 人,男蒙——女汉的人数有 10 人,男满——女汉的人数有 1 人,女满——男汉的人数有 1 人,男回——女汉的人数有 1 人,女回——男汉的人数有 1 人教育程度:从未上过学的有 1 人为男性;小学毕业的有 2 人,一名为男性,一名为女性;初中毕业的有 2 人,一名为男性,一名为女性;高中毕业的有 17 人,10 名为男性,7 名为女性被调查者的年龄段数据如下:31——40 岁的人数为 5 人,其中男性 1 名,女性 4 名;40——59 岁的人数为 14 人,9 名为男性,5 名为女性;60——79 岁的人数为 2名,全部为男性。

      其配偶的年龄段数据如下:31——40 岁的男性有2 名,女性有 2 名;40——59 岁的男性有 7 名,女性有 9 名;60—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79 岁的女性有 1 名以上是 21 个族际通婚者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是 29 个非族际通婚者的基本情况非族际通婚者中有男性 16 名,女性 13 人;他们的教育情况如下:从未上过学的女性有 2 名;初中毕业的男性有 3 名,女性有 1 名;高中毕业的男性有 6 名,女性有4 名;大学毕业的男性有 7 名,女性有 7 名被调查者的年龄段数据如下:18——30 岁的人有 8 个,男女各 4 个;30——49 岁的人有8 个,男女各 4 个;40——59 岁的人有 11 个,有男性 7 名,女性 4名;60——79 岁的人有 2 个,男女各 1 个关于族际通婚者的婚姻状况以及婚姻观的调查,有 19 名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婚姻是满意的,有 2 名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婚姻是不满意的19 名满意自己婚姻状况的被调查者对于族际通婚有一下看法对于 7 名女蒙——男汉的族际通婚者来说,有 5 个人同意男蒙——女汉、女蒙——男汉的通婚模式;有 1 个人对于通婚持无所谓态度;有 1 个人同意女蒙——男汉的模式,对男蒙——女汉的模式持无所谓态度。

      对于 8 名男蒙——女汉的族际通婚者来说,有 5 个人同意男蒙——女汉、女蒙——男汉的模式;有 1 个人对男蒙——女汉的通婚模式非常同意,对女蒙——男汉的模式同意;有 2 个人对通婚持无所谓态度1 个回族姑娘和汉族小伙组成家庭,并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而且对于男蒙——女汉、女蒙——男汉的模式也表示同意,1 个回族小伙和一个汉族姑娘组成家庭,但是对于男蒙——女汉、女蒙——男汉的模式表示无所谓2 个满汉通婚者对于蒙汉的族际通婚模式表示无所谓另外还有 2 名对自己婚姻不满意的族际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通婚者表示对于蒙汉通婚很不赞成而且在为孩子申报户口的问题,除了暂时说不上,大多数族际通婚者都更希望孩子可以申报少数民族户口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中发现,只要是对自己婚姻还满意的族际通婚者都不反对孩子成为族际通婚者,而且觉得不同民族文化不会影响婚姻或对婚姻影响不大不过,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还是会有因为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对生活稍有影响在他们看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族际通婚的理由是“社会越来越开放” 、 “政策越来越好” 、 “不同民族交往增多”等对个别被调查者还采取了访谈33 岁的韩维宇先生,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医生,他说周围同年龄段的族际通婚者不是很多,但也有几个,而且生活的很好,不同民族的文化等差异对他们来说没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夫妻之间相互包容、体谅。

      就他自己来说,他的妻子是蒙古族,而且比他大 2 岁,他们有一个 5 岁大的儿子,一家三口生活的和睦快乐,妻子很有能力,而且很体贴很顾家,把工作家庭两方面维护的很好,很佩服他的妻子他个人很支持族际通婚,他认为族际通婚不仅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沟通,而且还能在生活中懂得相互谦让与谅解他认为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主要是语言不通,其实所有的因素都不足以成为影响婚姻状况的理由只要相互真心、诚恳,相互包容、体谅,没有什么语言不通文化隔阂之说从韩先生的访谈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韩先生对于他的婚姻是相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当满意的,而且对于族际通婚的态度是很肯定的支持2003 年结婚的一对男蒙女汉的夫妻,相恋 3 年以后结了婚丈夫说:“我们的态度都很坚决为了这事我都失去了好多朋友那时候,一有朋友到我家来,我父母就说我们的事情,还让我朋友劝我我的朋友没有办法只好还劝我,我什么也听不进去,有时候脾气不好会把气氛弄得很僵最后一有人劝我,我就直接说‘别说了,谁说我跟谁急 ’记得有一次,我的朋友请我喝酒我刚坐下没多久,他们就开始劝我了,我就对他们说‘你们今天是请我喝酒聊天的,咱们就继续,如果是为了劝我,那咱们改天再喝酒聊天吧,今天就到这儿。

      ’就这样那段时间我失去了一些朋友不过现在又好了我朋友很佩服我,我想是因为我现在和她们家人的关系非常好了吧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你要用实际行动去做,不能说是光动动嘴皮子就行了的结婚后我和我媳妇在外面租房子住,我经常会到她家里去看看,干干活,你想在城市里能有多少活要干?无非就是换换煤气这样的活重一些,能有多累?一点小事情!再加上我嘴甜,会关心人,会体贴人她父母生病了,我会问哪里不舒服,感觉怎么样?很细致有人出远门了,我会叮嘱多少遍注意安全,好好照顾自己所以他们家人现在对我是比较满意的我们俩就是这样努力的现在我们搬回我家和我父母一起住了,我媳妇和我妈现在也相处的很好了她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一说她就会改,所以我们觉得没有什么难的,关键是你用不用心 ”从这位被调查者来看,他对自己娶了一个汉媳妇是相当自豪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不存在什么反对族际通婚,族际通婚会影响婚姻状况的想法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发现,族际通婚的比率正在呈上升趋势,而且,族际通婚者的婚姻大多数都是很美满的极少数是因为不同民族,不同习惯等问题导致家庭破裂美国教授戈登认为文化、社会意识、通婚、民族意识、民族偏见、民族歧视行为的消除、价值观念和权力冲突的消除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方面,其中通婚作为民族融合七个重要方面之一。

      只有当两个民族集团在语言相通,有大量日常社会交往,价值观彼此认同,法律和权力分配方面基本平等,相互没有民族歧视和浅见的客观条件下,信仰和生活习惯等等达到相当的和谐和融合,大规模的民族通婚才有可能实现从文化认同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区汉族在相对数量上远胜于蒙古族,使语言流向发生了转移,语言趋势转向为蒙古族接受汉语文化教育,蒙汉双语教学反而逐渐减少到极小的比例由于民族特性和民族政策,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于汉族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适应性普遍较强,价值观念趋于汉化城市汉族杂居,缩短了两族接触的距离,使族际互动处于全面、充分、活跃的状态,在文化上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使得良民字之间的文化差异民族偏见缩小,民族关系融洽市区蒙汉两族除了体貌特征有一定的差别外,文化方面几乎达到融合不仅仅是在市区,即使是在牧区的蒙古人也很少穿蒙古袍所有市区人都会讲流利标准的汉语从的民族性分析,蒙古族没有如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较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强的统一的宗教信仰城市的风俗习惯已经趋于汉族,饮食无重大禁忌,语言毫无障碍,婚丧嫁娶与汉族无异经过简短的分析后,有以下总结,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密切,民族之间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认同是相互的,个人认同群体的同时还存在是否被群体接纳的问题,什么情况个人和群体相互认同,什么情况个人和群体一方认同,一方认异,这往往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而与对民族分界的认识有关有这样几种观点:同一种文化者属同一民族,相互认同者属同一民族,或拥有同一先祖的血统为同一民族等根据情境论的主张,心理认同才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如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没有完全统一的宗教,没有统一的文化,它是建立在心理认同基础上的民族在儒家文化中,以“礼”为标准,所谓“诸夏用夷礼则夷之,夷狄用夏礼则夏之” ,文化认同成为夷夏之别的边界(马戎,2004:149)也有学者指出,对中国人而言,文化的特征是可变的,所以最终是二次的,而民族性的人种定义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一个人只要有中国的血,就永远是中国人”(吉野耕作,2004,125 页)就目前我国的政策来看,事实上个人基本以血统来确定民族身份,因为子女的民族成份必须与父母双方或一方相同,只有养子女或继子女可以例外正如前文所说,这种民族身份的确定有时与本人的认同是有距离的,就更不易被该民族群体真正接纳认同的层次性不仅表现在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如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身份的认同,同样表现在群体对个人的认同方面。

      个人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血统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方面,表现的越地道、越纯粹,就越多地被该群体所认同,个人的族名和血统往往是认同的基础,其他则是认同程度的表现;语言是最易联结情感、建立认同的工具;个人虔诚的信仰和丰富的宗教学识会使其获得同教人的尊重和认同对于外貌及文化差别较大的民族,个人的血统和语言能力是最重要的外在识别因素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并不能取代浅层次的族名或血统认同,但建立在浅层次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认同会使个人更易得到族群的信赖和尊重在内蒙古范围内的蒙古族汉化程度越来越高,以至于除了语言仍有不同之外,其他文化、风俗等,几乎和汉族无异蒙古族没有明显的宗教信仰,只是老一辈的蒙古族人会在家里悬挂成吉思汗的画像所以对于蒙汉通婚的这种现象,大多数人持支持态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