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7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pdf

36页
  • 卖家[上传人]:Co****e
  • 文档编号:26903266
  • 上传时间:2018-01-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13.16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主办单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合作单位:普华永道 2017 年 12 月 2017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2017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1 2017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摘要 老年人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护理服务?在哪些方面存在严重缺口?成年人怎么看待护理问题?对未来会采取什么规划措 施?我国护理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对老年人和成年人各自不同的特点 、需求和愿望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老年人的失能状态和护理服务需要确定了 我国长期护理制度的起点,而成年人对护理服务及保障的需求则会影响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要研究发现: 1. 老年人失能状态  调查地区有 7.2%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状态如果加上中度失能,总失能率为 16.5%,略低于《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19%的水平  分人群来看,70 岁是老年人失能状况由轻转重的重要转折点,重度失能率从 60-69 岁年龄组的 5.3%上升至 70-79 岁的 8.8%80 岁后持续上升至12.7%  女性的整体失能率(重度失能率 7.8%)和自理能力退化速度(重度失能率从 60-69 岁的 6.3%上升至 80 岁以上的 13.5%)都显著高于男性。

       失能老年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很高(中 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患病率分别为 4%和 9.1%),80 岁以上的重度失能老年人更是“高危”人群(患病率 14.5%) 2. 不同年龄老年人“护理服务群像”  60-69 岁“低龄”老年人: 自理能力较强(80%能完全自理),因此护理服务的使用量和费用均较低,同时服务模式专业 化的趋势初现端倪(医院、养老院、护理院等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占比约 30%)护理支出主要由子女(36.6%)和本人(32.7%)承担,基本医疗保险(18.5%)也发挥了一定筹资作用然而,与理想状态相比,目前服 务状态仍存在较大缺口:一是居家服务1短缺;二是低强度的个人护理 服务,以及高强度的生活照料和基本医护服务短缺  70-79 岁老年人: 70 岁的年龄在身体机能和护理服务两方面都是一个艰难的门槛适合失能老年人需要的专业服务匮乏,这一问题在 70-79 岁这个中等年龄段已经较为严 重,居家和机构护理2两个专业模式方面的缺口尤为显著一方面,这导致老年人得不到照顾的风 险增大(得不到照顾人群比例 11%)另一方面,服务重心被迫转移至家庭,子女成为主要的服务提1即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服务。

      2包括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公寓等非医院的专业护理机构 2017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2 供者(占比 53%),服务专业化 趋势未得到延续同时,护理费用和经济负担明显上升,而这一负担也主要落在子女身上(占比 56%) 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 “高龄”老年人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前一组老年人的延伸或恶化他们得不到照顾的风险继续上升( 达 15%)在受照顾人群中,服务重心也是家庭式非专业服务( 配偶和子女照料分别占 27%和 48%),同时个人照料、生活照料、基本医护三类服务都存在低强度服务需要超额满足、但高强度服务缺口较大的问 题护理费用在整体上升的同时,呈现更显著的“长尾”特征,有许多老 年人出现高额支出,更有一半以上老年人的费用负担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超过 80%在费用分担方面,高龄补贴等政府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减 轻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11%),但主要费用承担人仍是子女(55.2%)  三个年龄段老年人的护理群像显示,调查地区 存在较为显著的护理服务和保障供给缺失中高龄老年人就已经面临专业 护理服务难求的问题,导致服务负担和经济风险集中在老年人的家庭、尤其是子女身上。

      3. 成年人对护理问题的担忧、偏好、态度及规划  成年人普遍对未来的长期护理问题感到忧虑,包括“给家人造成负担”(人群比例 47.2%)、“找不到护理人员/机构”(43.6%)、“ 护理费用上涨快”(47%)  大多数成年人依然认可“居家养老”的模式(支持比例 49%),认为子女应承担护理问题给老年人造成的经济 风险(47%),但希望能通过购买专业护理服务的方式来履行照料父母的责任(65%)  无论长幼、学历、收入,大多数成年人都已认 识到护理规划的重要性,但又对怎样规划充满了迷惘成年人的焦虑感和 迷茫感充分印证了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4. 商业护理保险人群覆盖情况  我国商业护理保险市场人群覆盖率很低,并存 在“重理财、重储蓄、弱保障”的问题  保障型商业护理保险具有很强的“小众”特点,目前客户群集中在中青年、高财富、自有保障充分、偏好专业护理服务的人群中  家中有失能老人、认为护理保险是理财工具、 认为未来不确定因素过多的成年人大多愿意购买商业护理保险  反之,已经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认为护理保 险是重疾保险替代品、希望尽早开始养老规划、认为政府应承担主要护理 筹资责任、愿意靠房产套现来支付护理费用、对商业保险公司信任度低的 成年人大多不愿意购买商业护理保险。

       以上结果可以反映成年人对护理保险功能的理 解:作为风险保障工具,护理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与医疗保险和重疾保险相 互替代,作为投资储蓄工具与其它理财产品相互替代,而作为费用筹措工具与房产相互替代 2017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3  受访成年人对真正的商业护理保险产品所 知甚少:20%了解投保年龄限制,仅 3%了解理赔环节的日常活动能力失能条件 5. 调查人群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制度的了解情况  绝大部分老年人和成年人不了解所在城市是否 属于试点范围:能准确回答的人群比例分别为 21%和 30%调查人群对试点政策的关注度普遍较低 政策及发展建议: 1. 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层面:  我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恰逢其时在 推进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发展专业护理服务体系、特别是适合中高龄及 高龄老年人需要的服务体系同样迫切  建议关注不同老年人群的特殊需要:一是加强对女性和即将进入 70 岁年龄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服务;二是应 对失智老人护理挑战,使用合理的评估工具,并加快培育满足失智老人需要的服务体系  建议加强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宣传和跟踪,提升实施效果和社会效应 2. 护理服务产业发展层面:  老年人服务需要和实际使用之间的差距为护理 服务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建议护理服务产业从“痛处”着手,根 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服务缺口,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供给 3. 护理保险行业发展层面:  护理保险是众多养老规划工具中的一种,必然 在风险保障、投资储蓄、生活费用筹资等方面受到来自其它相关产品的竞 争面对竞争,建议保险行业加深认识,加强创新,提升护理保险在养老规划中的作用  一是利用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创造的“酝酿期 ”,根据社会护理保险“保基本”的原则明确自己的定位,改变商业护理 保险“小众”的局面,改变产品“重储蓄、重理财、弱保障、弱服务”的格局  二是纠正消费者对护理保险的认识偏差,一方 面大力开展保障知识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护理保险条款的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增加信息透明度  三是研究不同人群、不同人生阶段在风险防范 、投资保障、资金流动性等方面的追求,创新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的 保险产品,并尝试开发与其它养老规划工具相结合的产品组合  四是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等方法,改善行业社会形象 2017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4 目录 前言 ............................................................................................................................................. 5 一、概念界定 .............................................................................................................................. 6 (一)失能状态评估工具 ..................................................................................................... 6 (二)长期护理 .................................................................................................................... 7 二、调查方法 .............................................................................................................................. 8 (一)调查框架 .................................................................................................................... 8 (二)问卷设计 .................................................................................................................... 8 (三)调查方法 .................................................................................................................... 9 三、调研数据情况 ..................................................................................................................... 10 (一)年龄分布 .................................................................................................................. 10 (二)性别分布 .................................................................................................................. 10 (三)地区分布 .................................................................................................................. 11 (四)城镇人口比重 .......................................................................................................... 11 (五)收入分布 .................................................................................................................. 11 (六)教育水平分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