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业倒闭的原因及对策.docx
6页珠三角企业倒闭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例如玩具、制鞋、纺织服装等行业的企业正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困境,许多企业被淘汰出局,导致珠三角企业的破产、倒闭和转移的原因有能源和原材料涨价、美国的金融危机、新《劳动合同法》和不断走强的人民币汇率等,珠三角危机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那就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所以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关键词:珠三角企业成本利润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珠三角称为“中国工厂”然而从去年到现在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富甲全国的珠江三角洲,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困境,许多企业相继破产和倒闭,部分工厂相继迁移内陆省份或南下东南亚国家一、珠三角企业倒闭的外在原因珠三角企业的倒闭现象折射出我国外贸加工业的现状,同时也隐藏着深刻的原因,那就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美国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能源和原材料涨价:近年来,随着劳工荒、电荒、油荒的出现,原材料价格开始轮番上涨,产品成本上升了,美欧等海外采购商和经销商不肯提高成本上涨以后的产品新报价,企业只能压减自身的利润空间。
今年以来,珠三角企业经营成本上涨超过25%,而许多行业如钟表业和制鞋业等的平均纯利润已经降到低至5%,在企业不能提价而压减自身利润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了空前困难同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我国也提高了燃油的价格,这对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美国金融危机:去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今年接着又爆发了金融危机,该危机不仅重创美国经济,还波及到世界上许多国家这次危机致使美国消费力下降,欧洲市场上也出现了消费衰退,而珠三角的服装、鞋类、家具等主要出口到欧美和日本市场在这次危机中,它们受的打击首当其冲尤其是今年,受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客商对价格更加苛刻,而国内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又大幅度上涨,外销市场已越来越难做,许多企业因此倒闭人民币升值:随着美元的贬值,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国内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呈陡涨之势不少接了订单的工厂,会忽然发现自己按照当时汇率计算出来的利润,竟然被人民币升值蒸发得一干二净,甚至于亏本很多外商跟客户谈订单价格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预测出交货时人民币升值的程度,所以客户也不会接受你提出的加价要求,而企业主也因害怕美元贬值侵蚀利润也不大愿意接出口订单,这样就导致部分企业出口业务下滑进而破产倒闭。
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在全球化中获益少,在外贸的整条产业链中,如果利润为100%,前期的研发和后期的渠道可以拿走90%的利润,以加工贸易方式,中国拿到的利润只是剩下的不到10%最近两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出口政策和措施,其中一个是降低出口退税率,降低退税率会直接增加出口的成本,退税率下降了,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就缩小了广东全省预计有加工贸易企业近8万家,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全国该项出口总额的约四成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势在必行但却对加工贸易企业造成了影响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今年我国迎来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在劳工保障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对最低工资也做出了硬性规定新法的出台,直接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用人成本的提高,这在“劳工荒”、“电荒”、“油荒”、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下, 无疑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又一新的巨大的压力,一直以来,珠三角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和工厂在用工上不够规范,新法的实施,也因此触动了珠三角部分违规企业和工厂的利益二、对策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开始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转移,选择北上内陆省份或南下东南亚国家。
然而,企业迁移除了要考虑成本外,还要考虑产业配套、地方产业政策、地方文化和风俗民情等变数最后,不管这些企业走向哪里,留给珠三角地区的选择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自主创新1、技术创新:珠三角危机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那就是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丧失,面临的危机就不单纯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摆脱困境,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科技含量光靠引进不行,必须要自主创新,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低成本优势向高效率和技术优势转变,只有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出路2、体制与机制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各地的机场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大项目的布局都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同时,珠三角各地的发展都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项目到本地“落户”,以抢占重要产业、未来产业“制高点”为目的,很多城市都想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总部基地等未来产业中心,竞争多于合作,地方政府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GDP的增长上,较少关注企业的创新发展。
行政管理看速度、看总量、看税收,这些方面的种种弊端,导致争项目、争投资、争税源,粗放型发展方式愈来愈被强化,随着“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消失,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各种问题就立即暴露出来,现在只有创新体制与机制,建立起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鼓励改革创新试验的政治生态,即建立起促进珠三角创新和统筹、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以协调处理好包括分级负责与整体发展、区域发展与全省统筹发展之间的矛盾三、结语珠三角企业倒闭潮的阵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阵痛过后的“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果一场危机能够使珠三角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苏醒的话,那么这场阵痛无论对于珠三角企业还是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都算得上一个“利好消息”有美国学者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创造财富的形式,一种是汗水型,一种是智慧型,珠三角此前走的是汗水型道路,并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就需要转入智慧型之路,而智慧型的财富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自主创新,这是珠三角唯一的希望Reference:[1]殷莉.珠三角上千企业倒闭调查:成本上升致企业外迁[OL]. [2]宋菁.“问诊”珠三角企业倒闭潮[OL]. 2008.03.05[3]王宇.是倒闭还是产业升级 透视珠三角企业外迁真相[OL]. . 2008.03.27 (作者:韶关学院外语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