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绘图基础教学课件.ppt
51页考古绘图基础考古绘图基础考古绘图中正投影的画法考古绘图中正投影的画法 根据不同投影的特性,考古绘图选用正投影方式来进行绘图也就是说考古绘图中一般画的都是被画物体的“正投影图”习惯的做法是设想在绘图者和被画物体之间有一个透明的平面,从被画物体的每点向这个平面引垂直线,这些垂直线和平面相交,交点所构成的图形就形成该物体的“正投影”,把这个图形绘制在纸上便可得到该物体的“正投影图”多视图及多视图及视图位置排列规则视图位置排列规则 形状简单的物体只要画出最能表现出其特征的一面正投影图就行了,形状复杂只画一面不能反映它的全貌,就要适当添加其它面的正投影视图,添加的视图习惯按制图学中的“第三角法”排列方式排列各视图,即以前视图为中心,左侧视图放左侧,右侧视图放右侧,俯视图放上面,底视图放下面严格遵循考古绘图的视图位置排列规则“上下对正、左右平齐、横竖相等”局部添加其它视角视图局部添加其它视角视图 在考古绘图中,允许在大家都广为了解的物体上添加局部侧视图或上视图,单独用来表现局部特征这样不但不影响对物体的全面表现,还可以节省版面在考古制图中虽有多视图表现物体外形,但物体不尽相同的内部结构和局部细节却无法表现出来。
为此,考古绘图常常要对所绘物体进行假想剖切,这样可以直观地表现出物体的剖切面情况和其内部情况,进而反映出物体的更多细节和信息物体剖切后形成的断面称为“剖面”,剖面一般填充上疏密相等的45度角细斜平行线或全部涂黑(金属或较薄的物体),有时也用特殊的图例表示地层、砖石、木材)剖面、剖视图和剖面图(剖面、剖视图和剖面图(1 1)剖面、剖视图和剖面图(剖面、剖视图和剖面图(2 2)将剖切面和剖切后所能看到的物体内部结构全都表现出来的视图,称为剖视图剖视图所反映出的所绘物体息信最为全面,考古绘图原则上应尽量使用剖视图表现所绘物体剖面的表现可在单一视图上直接表现,一幅视图上不便表现的根据剖切的部位和角度选用适合的视图进行添加有时为了画面的简洁和突出剖面形状,也可只画剖面,只表现物体剖面的视图称为剖面图剖面、剖视图和剖面图(剖面、剖视图和剖面图(3 3)采用剖视图还是采用剖面图要视具体绘制对象来看,考古绘图中一般可在表现非旋转体器物和遗迹的断面形状时采用剖面图不论剖面图还是剖视图,其摆放位置一般应按考古绘图视图位置排列规则摆放,不然会造成读图时的错误理解剖面的剖切方式剖面的剖切方式 考古绘图根据所绘物体具体情况的不同应用几种不同剖切方式:全剖、1/4剖、局部剖。
全剖全剖 假设将物体整体剖切,完整地呈现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全剖时形成的剖面考古绘图中习惯称为全剖面,其往往不单独出现,常配合平面图(俯视图)共同使用主要应用于遗迹现象的表现1/41/4剖剖 常用在对称物体的剖切,假设以物体轴心处剖切掉物体的四分之一俯看物体形成相互垂直的两个剖面,让右侧剖面平行于正视方向,将左侧剖面完整呈现,这样不但能完整地表现出物体的外轮廓,还可很好地表现出物体一半的外部形态和一半的剖面结构对剖切时而形成的剖面,因其剖面结构占全部画面的一半,习称为半剖面按我国目前考古绘图的习惯,半剖视图一般位于左侧,其主要用来表现有内容的物体,如器皿、容器等,是器物绘图中最为普遍的剖切方式局部剖局部剖 同局部视图一样,为了表现物体特殊部分的构造而在局部进行单独的剖切然后只绘出其局部剖切面的剖面图这类剖面图可采用旋转剖面、移出剖面、详细剖面(多剖面)、隐线剖面来表现旋转剖面表现旋转剖面表现 在不影响主视图的前提下可将剖面翻转90度后直接画在剖切位置上,这种剖面的表现形式在考古绘图中习惯称为旋转剖面这种表现方式一般在表现局部剖切时最为常用移出剖面表现移出剖面表现 为使剖面不影响主视图的整体性而将旋转剖面移出主视图以外,按照视图位置的排列规则放置在物体近旁,并标示出具体剖切部位,因其将剖面移出表现在考古绘图中习惯称为移出剖面。
详细剖面(多剖面)表现详细剖面(多剖面)表现 为更加详细表现物体构造,可在物体多部位进行剖切,将形成的剖面统一移出后绘制在主视图旁,这些移出剖面的总称为详细剖面为明确各剖面的所属部位,可在各剖面和剖切位置处用相同字母标示隐线剖面表现隐线剖面表现 一些特殊物体不便直接绘制其剖切后的状态,又不便将剖面移出时,可用虚线来表现物体的剖面,这种剖面的表现方式考古绘图上习惯称为隐线剖面剖视图、剖面图的补充说明剖视图、剖面图的补充说明 1.按我国目前考古绘图的习惯,半剖视图一般位于左侧2.对器物一般采用直线剖切,并要求在剖切位置绘出剖切指示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允许根据器物的具体情况采用偏剖视或折线剖视的形式为便于明确剖切部位和其所属,除旋转剖面外剖面图必须标明剖切部位和指示线,剖面图要严格按照剖切指示线位置的形状和尺寸绘图可根据需要采用多种剖视形式来表现器物不同部位的断面形状和内部结构对某些特殊器形中被剖切掉的部位,可以有选择地保留,也可以用虚线绘出比例的标示比例的标示 考古绘图不在图上标明尺寸,但要图形右下方标明比例比例尺可以定义为: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即 比例尺图上长度/实际长度 考古绘图常用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有:数值式比例尺和线段式比例尺。
数值式比例尺是用数值来表示比例关系如1/2,1/4;1:20,1:50,其多用于遗迹图、遗址位置示意图等线段式比例尺使用范围较广,它是用线段图形来表示所绘图形缩放后的实际长度,并用数字标明制版用图宜使用线段式比例尺,这样可以方便放缩排版文字、符号文字、符号 图纸上所标注的文字和数字通常采用图纸上所标注的文字和数字通常采用宋体宋体,其字,其字高宽之比为:,字体高度不宜超过厘米高宽之比为:,字体高度不宜超过厘米对遗迹、遗物等目前多采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对遗迹、遗物等目前多采用符号或字母表示:“”表示探沟或探方;表示探沟或探方;“M”M”表示墓葬;表示墓葬;“F”F”表示房表示房址;址;“H”H”表示灰坑;表示灰坑;“Y”Y”表示窑址;表示窑址;“K”K”表示灶表示灶坑等石碑、石窟、寺庙、水井等一般均以符号表示石碑、石窟、寺庙、水井等一般均以符号表示图线的使用图线的使用 考古绘图主要使用单线勾勒的线图表现,为了使考古绘图的内容能够主次分明、清晰易读,绘图时习惯采用不同粗细变化的图线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结构关系一般外轮廓线用粗一点的线,中轴剖线为次粗线,剖面上的平行斜线为细线有时为了突出剖面而将剖面轮廓线用最粗的线表现。
折棱明显处用实线,不明显的用渐隐线明显棱线逐渐不明显的,线条也要由实到清淡虚无物体看不见的轮廓线(遮挡部分)以及物体复原部分用虚线表示,它的粗细程度与其所处的部位之实线相等,虚线线段长度与其间隔长度以三比一为宜考古绘图一般以左上方为光源位置,在绘制时也可使用有压感的线条表现物体的细节:受光的亮处线条轻细疏淡,背光的暗处线条粗重密浓凸起处下方右方重浓,凹陷处则是上方左方重浓测量工具测量工具绘图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