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失意者Arado,Ar,1101.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lj157****0132
  • 文档编号:257961964
  • 上传时间:2022-0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4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失意者Arado,Ar,1101 工业,更是呈现出一种一百零一花齐放、一百零一家争鸣的态势对于新生德国空军的任何一份招标书,都会有2家、3家乃至更多的厂商响应 在这一场又一场的竞标中,其中的成功者,如Bf109战斗机、Fw189侦察机、He111轰炸机等早已成为世界名机,纷纷在航空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有谁曾想过,当年那些落选的失意者又是怎样一番模样呢?历史是无情的,至今人们仍旧只对那些成功者津津乐到;但历史又是慈爱的,它也没有遗忘在一个角落里为那些落选的机型留一下一个位置在本文中,笔者向大家介绍的正是这样一架飞机,阿拉多At1101侦察机,而当年它的竞争对手,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Fw189“猫头鹰”当然,At1101是这场竞争的失败者 1936年,德国空军向各航空厂商发布了一份安排书,要求各公司向德国空军供应一架性能优良的近距离战场侦察机/炮兵校射机/战场联络机在接到该机安排书后,阿拉多、福克·沃尔夫、汉堡飞机制造厂、亨舍尔等公司纷纷作出了响应每家公司都尽可能地依据其各自原来的设计成果或是阅历,针对这份安排书拿出了初步方案,供德国空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比对探讨,以便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许可。

      根据以往航空器发展惯例,哪个方案的设计细微环节最符合德国空军的心愿,哪个方案就最有可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合同,并最终可能得到大批的订单因而,为了争夺最终的订单,各厂商纷纷各显神通,但其走的路途大至可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流派是舍命游说德国空军接受其自己的思路,也就是说最终的方案尽管可能会不太符合安排书,但最终却仍能为军方所接收另一个流派则与之相反,他们深信,既然安排书是由德国空军自己提出的,那么这自然就是军方最终想得到的东西了,他们须要作的就是,让自己的方案尽最大的可能比照上安排书中的每一项 根据这两种思路,福克·沃尔夫与汉堡飞机制造厂提出对该项安排书进行延展,以便发展一种更大型的多用途作战飞机:而阿拉多与亨舍尔则坚持严守安排书,一心一意的去搞近距离的战术侦察机最终的结果却有些出人意料,阿拉多的Ar1101、汉堡飞机制造厂的Ha141、福克·沃尔夫的Fw189、亨舍尔的Hs126均被批准建立原型机德国空军作出此项确定的缘由可能颇为困难,这并不是本文要论讨的重点,但有一点值得留意的是,在这几架原型机中,Ar1101无疑是最贴近德国空军战术侦察机Spec的一架 德国空军当时的意图是,用采纳最新技术的侦察机来代替已经服役多年的He41,当时这种老式轻型轰炸机已经在德国空军中客串战术侦察机多年。

      详细来说,德国空军的这份战术侦察机Spec,大体上说来,主要包括两点内容一方面,要求为这种新型战场侦察机装备动力强劲的发动机,要求该机必需在其速度包线内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并为乘员供应极佳的视察视野:另一方面,要求该机具备优秀的防卫手段及在必要时拥有肯定的对地攻击实力 在经验了多次基本规格的变动后,一份关于建立几架VO批次Ar1101原型机的合同最终在1937年7月同德国空军签订了而在此之前,亨舍尔的Hs126则已经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从细微环节上看,Ar1101是一架采纳上单翼布局的三座轻型飞机,其机组成员分别是飞行员、机枪手/无线电操作员以及视察员由于要兼顾优良的视察视野与高速性能,所以为此特意设计了一个能容纳全部三名机组成员的全封闭式驾驶舱,这一点与亨舍尔的Hsl 26相比是个进步对于一架战术侦察机来讲,由于特殊要强调环形视界的重要性,所以视察员的位置被支配在机翼下部的机腹中,看上去就犹如机腹开裂了一般,这个造形奇妙的视察舱也就成为了Ar1101最具特色的识别标记,同时这里也作为两支牢固的固定式起落架的支撑结构而飞行员与机枪手则分别位于机翼上方的全玻璃座舱中,从而三名机组成员就都有了一个特别相宜的位置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整个舱室分为以机翼为中界的上下两部分,而中间部分是贯穿的,这样的布局极利于三名机组成员之间的沟通顺便还要提一下,由于Ar1101的驾驶舱特别光滑平整且透亮材料覆盖面积巨大,从而使该机获得了“飞行玻璃缸”的外号 Ar1101的整个前机身包括驾驶舱及发动机支架,均运用轻型钢管结构框架,表面采纳薄金属蒙皮覆盖这是因为,阿拉多公司的设计师们认为,采纳钢管骨架薄壁金属蒙皮结构,特别有利于塑造出符合空气动力学特征的外形而该机的后机身,采纳了结构紧凑的无尾桁架式全金属结构,当然这样先进的制造工艺对于一架战术侦察机来说好像有些奢侈 至于Ar1101的发动机选型,则可谓是一波三折在Ar1101的发展中,曾至少考虑3种以上的发动机最初,阿拉多公司的设计师们为Ar1101选择了新锐的宝马BMW 132发动机,这是一种起飞功率达1010马力的星形空冷发动机,其功率/重量比特别高,整体性能非常先进而其他的备选方案则包括,戴姆勒·奔驰的DB 600/DB 601A或是容克发动机制造厂的Jumo210 G等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看上去都很不错,但阿拉多公司的设计师们却忽视了一件事,这些发动机均为试验发动机,其可获得性很值得考虑。

      结果,当这些安排中的发动机一个个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缘由而不能在短期内交付时,阿拉多公司才发觉这很可能会对Ar1101项目进程造成严峻的耽搁不得以,最终阿拉多只能退而求其次,在Ar1101上安装了功率稍逊一筹的勃兰登堡发动机制造厂Bramo 323 A-1,其最大起飞功率g00马力 尽管最终选择了相对成熟的Bramo323 A-1发动机,但仍旧由于须要对该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而导致Ar1101的首架原型机Ar1101 V1直到1938年3月初才从阿拉多的工厂跚跚下线,为掩人耳目该机的民用注册号为D-ODLG在不久之后进行的首飞中,人们发觉,总的来说,在巡航中该机的飞行特性可以被认为是特别平安的,但在低速状态下,Ar1101 V1在各个轴向上均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好在由于试飞员阅历丰富,终于没有在首飞中出现什么事故,但可想而知,这样的飞机在起飞着陆中将是非常危急的对于一架用于野战环境下的战场侦察机来说,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阿拉多认为是由于过份延展了相对机翼来讲位置过低的机身的原因,因而,在后两架原型机上,对这一布局作了肯定的调整此外,为了改善Ar1101 V1的飞行性能,阿拉多为Ar1101V1加装了先进的自动襟翼。

      虽然此举的确在肯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机的性能,但对于一般飞行员来说,这套装置的运用过于困难 抛开性能上的问题不谈,由于过高的造价、装配过程的繁复以及对阿拉多工厂作出的缺乏足够生产实力的评价等等又引来了新的指责,所以最终德国空军技术装备办公室,终止了一切有关Ar1101接着向大规模生产发展的安排而亨舍尔Hs126及福克·沃尔夫Fw189则作为这场竞争的成功者,最终投入了批量生产,起先向德国空军大量交付,终成一代名机 然而,尽管生产安排被取消了,但阿拉多却仍旧确定自筹资金接着对Ar1101项目原型机进行测试其次架Ar1101原型机Ar1101 V2很快也被完成,但该机随后却被移交给了德国空军飞行器测试中心不久之后,在进行了一系列特别胜利的试飞后,V2原型机在一次着陆中严峻损毁当时由于在高速飞行中,V2号机的左侧襟翼突然打开,造成了机翼结构的部分破坏,飞行员被迫将该机强行迫降在了粗糙的地面上,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V2的机体却损坏严峻,最终只能报废了事好玩的是,那架Ar1101 V1 D—ODLG,却在消退了前述的设计瑕疵之后,胜利的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其性能渐渐起先变的成熟起来,这又重新激起了阿拉多的工程师们极大的热忱。

      此后,由于该机具备良好的下方全向视察视界,所以阿拉多又进行了在视察员舱装备专用的侦察设备,以及将该机改装为战场救援机等的尝试另外,更鲜为人知的是,Ar1101其实还有第三架原型机V3,但只完成了80%,用于地面静力测试 平心而论,Ar1101在经验了原型机阶段的磨合后,其性能未必就比其竞争者们落了下风但由于强大的工业实力,对于同一种需求,德国空军实在是有太多的选择,所以,Ar1101的最终落选可以说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当然,与其同一命运的机型,远不只Ar1101一家,它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罢了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