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和 方法.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f****u
  • 文档编号:112298748
  • 上传时间:2019-11-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8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和方 法 l第一节 立案和最初侦查措施 一、立案的根据和条件 l1、有犯罪事实存在——前提 l2、需要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l3、有无采取侦查措施的需要 二、专案侦查的概念和范围 l指侦查机关对刑事案件中那些案情复杂、危 害较大的重大、特大案件组织专门力量、综 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实行专案专办 l条件:1、重特大案件 2、案中具备可查线索 3、案情复杂 l范围:1、案情复杂、有线索可查的重大、特 大现行案件 l 2、犯罪集团案件 l 3、重大、特大预谋案件 三 、立案前的审查 l确定案件性质 l标准:以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为基本尺 度,以现场勘查和初步调查的情况为依 据 l方法: 第二节 对案情的分析判断 一、案件性质的分析判断 l1、根据犯罪人实施的动机 l2、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因果关系 l3、犯罪人的行为方式特点——犯罪心 理的外化——犯罪动机 对构成案件各要素的分析判断 l(一)对犯罪时间的分析判断 l实施行为(后果开始发生)——行为结束 l实施行为(后果尚未发生)——行为结束— —后果发生 l有些案件中,犯罪时间能反映出犯罪人居住 或藏身的活动范围。

      l依据: l1、知情人提供、事主与被害人提供的基本可 靠 l2、现场的各种痕迹及变化情况 l3、现场物品的状况(通常的规律、行为 人的行为规律、偶然因素) l4、尸体现象和胃内容物 l(1.尸冷:一般情况下表现为 每小时降 低0.5度; l2.尸斑:死后 2—4小时,用手指轻轻压 迫,颜色即可消褪,去压后淡紫红色又 显现 ;12小时后一般不再消退 l5、被害人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可能 被犯罪人利用:和平自然利用或加以改 变) (二)犯罪现场的分析判断 l1、现场反常情况 l2、犯罪痕迹 l3、尸体附近异常的物质 l4、有无其他移尸痕迹 l(三)对犯罪工具和凶器的分析判断 l1、遗留的犯罪工具或凶器 l2、工具痕迹或创伤 l3、遗留的其它物证 l4、死亡原因和现场环境 l5、事主、被害人、知情人提供的情况 l(四)对犯罪人数的分析 l(五)对犯罪活动情况的分析判断 l犯罪实施过程:包括:预伏、侵入现场 的入口、前往现场中心的路线、作案后 逃离现场的出口和方向 l1、外围痕迹及通过情况 l2、现场中心活动情况 l3、遗留物品及其它痕迹现象 l4、研究现场外围脚印、交通工具和遗留 物品,判断犯罪人逃离现场的方向路线 。

      l(六)对犯罪人的分析判断 l1、特征——人身形象、年龄 l2、动机 l3、作案技能和知识经验,地域性、行业 性 l4、职业特点、文化程度、语言习惯 l5、反常变化——实施犯罪后反映出来的 一种个人特点 第三节 侦查计划的制定 l一、侦查方向和范围的确定 l二、侦查途径的选择 l三、制定 l第四节 调查发现嫌疑线索 一、如何发现嫌疑对象 l1、分析判断犯罪人应当具备的犯罪时间 l时间定位:侦查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内位于何 处(侧面调查) l时间排查:调查侦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可能 达到哪些地方 l前提:a犯罪时间大致明确;b侦查对象已有 一项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明确 l行为排查:对侦查对象某段时间内所有的活 动进行调查 l2、分析侦查对象同事主或被害人的关系 l从犯罪动机着手 l从现场痕迹物证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 l深入调查被害人本人的情况,进行逆向调 查 l3、分析侦查对象与犯罪地点的关系,即 研究犯罪人对作案地点和周围环境的熟悉 程度和被害人的活动规律的了解情况;犯 罪人对发案地点的选择是否具有偶然性; 分析犯罪人的藏身落脚点 l4、调查侦查对象是否曾拥有或有条件获 得现场遗留物,或形成现场痕迹的物品 5、从犯罪人同赃物的关系进行分析 l涉财案件:赃物的特征和数量;赃物对犯 罪是否存在保管和销赃的困难;判断案犯 是偶犯或惯犯;赃物是否有特定的交易场 所,价值是否受季节、地域影响,从外表 上能否判断其价值 l6、分析犯罪人是否具有某种特殊技能或 知情条件 l7、分析犯罪人应当具备的反常条件 二、摸底排队的方法 l(一)以专案组为核心,以侦查人员为骨干 组成摸排小组进行摸排 l适用条件:群众基础好,侦查范围较大,涉 及单位较多,侦查方向不明确 l1、组成若干摸排小组 l2、划分责任区:不主张平均摊派、要将难易 分开 l3、根据责任区内工作量的大小,吸收骨干群 众参加 l骨干群众:不能符合犯罪人的条件、具有一 定的工作能力、工作时间 l4、在各自得责任区公布案情、发动群众提 供线索 l调动群众发现自己掌握的线索 l不能公布的内容: l现场勘查的分析判断 l具体的人头线索 l具体的侦查工作部署 l视案件具体情况其它不能公布的内容 l5、定期召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汇总情况 l6、排出嫌疑人名单 l研究各小组名单,逐一进行排出 l7、列出不能排除的人员名单 l(二)引导群众自行分组摸底排队法 l适用条件: l1、范围不大,如内盗(人身同一的证据慎用) l2、初步确定犯罪人在此范围内 l3、群众基础较差 l4、侦查工作受到某种原因的阻碍 l步骤: l1、依据刻画出的犯罪人条件选择骨干力量(分 组的大小在侦查人员引导下自行形成) l2、根据摸排范围的大小,摸排范围内的人数、 分布、合理分组 l3、召开群众大会,适当公布案情、号召群众检 举揭发、再分组调查,同时侦查人员侧面调查 ,了解各小组的情况 l4、不定期的召开群众大会,不点名的敦促犯罪 人自首 对重点嫌疑对象的调查 l(一)重点嫌疑对象的条件 l1、具备作案动机 l2、具备作案时间,无人能证实发案时 的活动,有人证实但不可靠 l3、具备作案技能 l4、具备知情条件(参考依据) 5、作案的物资条件 l作案工具或凶器 l现场遗留物(证明主人到过现场) l赃物 事前表露出对某种财物的需求 作案后一段时间内持有某种赃物 作案后对某种财物的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 满足 有些赃物还会促使犯罪人进行相关的活动 l6、案后特征条件 神态表现反常:惊慌、对某些问题特别关心 行动反常:远离自己的居住地,开始平常很少见的 活动 经济反常 l(二)突破重点嫌疑对象的方法 l1、从作案时间突破 侧面调查 正面 l2、从反常现象突破 (1)结合公开侦查措施或日常治安保卫工作所 发现的矛盾同侦查对象正面接触 (2)发动犯罪嫌疑人的家人或亲友或其它他所 尊重、信任的人做侧面的了解和劝导 (3)制造侦查声势、促使其主动投案 l3、从控制赃物和其它物证上突破 (1)秘密搜查、秘密取证 (2)进行外线监控 (3)使用特情套取或利用犯罪嫌疑人所信任的 人借用 (4)临时架网,进行阵地控制 4、利用技术鉴定获取破案证据 5、对重点嫌疑人或物组织辨认 6、寻找其它借口传讯犯罪嫌疑人或实施, 密捕突审 密捕,非刑事诉讼意义上的逮捕,适用于集 团犯罪,为逆用特情创造条件 突审的目的将其转化,为我所用。

      查清其与 团伙间的关系地位,最近是否有必须出席 的活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