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运城市中学西校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8页山西省运城市中学西校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与康有为同为“救亡”人物的王照,曾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这说明 A、康有为推行激进变法 B、维新派存在严重分歧 C、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 D、开启民智是救亡前提参考答案:A2. 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宋明理学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奢侈之风盛行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商品经济活跃,与宋明理学相反,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A项错误;D项只是表面现象点睛: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社会中服饰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商品经济符合题意。
3.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②走上独裁道路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C4.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参考答案:B【详解】由题干中“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等信息可知,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和家庭具有共同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B项正确;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表象,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在探讨家长制作风,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揭示宗法关系的广泛影响,故D项错误5. 某中学的历史课外研究小组正在开展研究活动请从他们组织的材料(见图)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C.康乾时期的盛世景象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参考答案:D6. 图2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C.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的发展方向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表信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图表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7. 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 (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参考答案:D8.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主要反映出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参考答案:B雅典民主政治注意材料信息“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说明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要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AD不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C说法明显错误,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因此选B。
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采用汉族的统治制度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参考答案:D10.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参考答案:A11. 上海妇女服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相对低调时期,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妇女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上海的妇女服饰成为全国流行的模板,左右着外地城市妇女服饰变化上海能够左右外地城市妇女服饰的主要原因是 ( ) A.是中国主要经济政治中心 B.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地位增强 C.上海人开放意识领先全国 D.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参考答案:B12. “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
这说明A.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B.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C.“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D.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引起人们追逐以及“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可知时间为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显赫地位的象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故A项正确;瓷器传到西欧,引起上流社会人们的追逐,没有体现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排除B;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瓷器传到了西欧,改变了西欧人民的生活,没有体现殖民扩张活动的影响,排除D13.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参考答案:A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14.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据统计,农村的耕读小学在校学生达2400万人,占全国小学学生总数的20%;半工半读农业中学有5.3万所,学生310万人,占全国中学学生总数的25%由此可知A.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B.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C.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D.高等教育实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参考答案:B材料中“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故选B;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排除A;1965年,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实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结合该时期的我国历史阶段特征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容易得出结论15. 观察图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状况反映出①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A.①③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参考答案:A16.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A.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参考答案:B17. 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C18. 战国时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运动的理论依据是(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参考答案:D19.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参考答案:B20. 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出现了一场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 )A.旨在寻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B.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并有效地维护了清政府的国防安全C.因得到最高统治者和部分地方大员的支持而取得了空前成功D.促进了近代工业发展并进而有利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基本变革参考答案:D21.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