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品合理应用冯汉鸽.ppt
83页药食两用品的 合理应用,湖北省中医院 主任药师 冯汉鸽,内容提要,概述及概念 药食两用名单及性质 药食两用误区 药食两用应用原则 药食两用饮片使用实例,“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淮南子·修务训》,药食同源的理论来源,药食同源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种籽、植物根茎果腹,才有区分对人有易或者有害动植物的初步认识;,氏族社会:神农尝百草,才有医药; 夏商周时期:农耕技术进步,有了谷物,发明了酿酒,从此与医疗结下不解之缘故有《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周礼·矢官·疾医 》记载:“以无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山海经》中记载药品有116种,其中植物52种,动物61种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其中秫米即是禾本科植物粟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将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中品多是补养的药物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113方中广泛使用既是食品,又作药用的有:大枣、甘草、茯苓、粳米、葱白、生姜、干姜、五味子、阿胶、土瓜根、蜂蜜张仲景,《金匮要略》262首方剂中除应用上述药物外,更有当归、羊肉、猪油等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概述,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食品和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
研究者们按照现实生活需求开发了大量的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药食两用”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虽说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能随意食用,要有针对性和适宜性,要有量的限制,过量食用或不对症将适得其反 如何让“药食两用”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发挥其应有作用,让百姓能对症选择,真正让“药食两用”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发挥保健作用 有必要掌握一些合理应用“药食两用”品的相关知识概述及概念,中药与食物的关系是――药食同源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 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 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 但其中的少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防病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药食同源,药物与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只能用来治病的就称为药物,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药食同功,药物,食物,,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
均具有形、色、味、气及作用部位这5个方面,这里的“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作用部位是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某一特定的内脏有明显的亲和力如酸的药物或食物先人肝,首先对肝脏发挥其影响和作用每种食物或药物在这五个方面都有所专,这就构成了每种食物或药物各自的特性或性能药食同理,指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这种结合气候变化选择药物或食物的治疗原则,中医学称作“因时制宜”概念,食品: 我国《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食品添 加剂:美国FDA的定义:食品添加剂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成分或食品构成成分 保健食 品:(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 行)》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定义: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概念,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食两用名单--相关文件,(卫生部关于进 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5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现印 发《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药食两用品87种--卫法监发[2002]51号,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 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 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 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 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 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 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 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2015-03-13 卫计委最新公布101种药食同源品种名单,名单显示,此前,共有86种药品被列入了药食同源名单,此次新增加了15种。
新增中药材物质15种,1、人参 2、山银花:华南忍冬、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 、黄褐毛忍冬 3、芫荽 4、玫瑰花 5、松花粉:马尾松 6、油松 :同属种植物 7、粉葛:甘葛藤 8、布渣叶:破布叶 9、夏枯草 10、当归 11、山奈 12、西红花:藏红花 13、草果 14、姜黄 15、荜茇,药食两用性质,在中医中,药食同源,药食互补,药食互用,药与食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将二者配合起来,用以养生疗疾,是中医的一个显著特色 传统中医学认为食即是药,或者说相当于药因为它们同源、同用、同效 食物的性能与药物的性能一致,包括“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内容,并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 传统中医食与药并没有明确界限,因此药疗中有食,食疗中有药药食两用性质,大多数药食两用品性质平和,作用和缓,对身体有不同程度的调理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如红枣、芝麻、核桃、绿豆、扁豆、山药、莲子、米仁、木耳、龙眼(即桂圆)、百合、菊花、枸杞、蜂蜜等都可以列入保健品的范围 但需说明的是,药食两用的品种较多,并不能因其性能和缓而可不分时节,不分对象,不分身体状况而随意选用。
因这些品种,同样有寒热性能,作用有攻有补 仍需遵循中医药理论(四性、五味)进行个人体质辨识来辨证施治四性 即是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寒热偏性不明显的即为平性 寒凉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药材多具有温里散寒的特性,适用于寒性病症 五味 即是通称的辛、酸、甘、 苦、 咸五种药材滋味,另还有淡味 五味作用特点在于“辛散、 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四性具体表现,,五味具体表现,,1、花类(共7种),白 扁 豆 花 ——消暑化湿功同扁豆 代 代 花 ——三世同堂的香花 丁 香 ——古代的口香糖 槐花(槐米)——凉血要药 金 银 花 ——药铺小神仙 菊 花 ——药中圣贤,2、果实类(共23种),八角茴香——能治冷气及诸疝痛的调味料 佛 手——形异香清的果中仙品 覆 盆 子——风靡全球的黄金水果 枸 杞 子——轻身却老的上品 黑 胡 椒——在黑色时尚中大行其道 花 椒——涂壁凝香汉宫中 罗 汉 果——凉茶铺里的甜中药 麦 茅——女性乳房的“益友” 木 瓜——强筋壮骨之要药 青 果——肺胃之果 桑 椹——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沙 棘——维生素宝库 砂 仁——醒脾调胃又安胎 山 楂——解酸消食有兼功 乌 梅——有“五止”之功的良药 香 橼——可药可香的橘品 小 茴 香——能治寒疝的香料 益 智 仁——温脾肾的良药 余 甘 子——减肥美容的南方奇果 栀 子——形似酒杯的清热药 枳 椇 子——解酒良药 紫 苏 籽——消痰顺气之良剂 大枣(附:酸枣、黑枣)——天然的维生素丸,3、叶类(共3种 ),荷叶——减肥消暑荷香馔 桑叶——健身益寿的“至宝丹” 紫苏——善解鱼蟹毒,4、种子类(共19种),白扁吾——健脾化湿消暑良药 白 果——公孙树结银杏果 赤小吾——擅消水肿的“心之谷” 刀 豆——温中止呃胜于柿蒂 榧 子——天然驱虫美食 黑萝麻——平民的滋补佳品 黄芥子——辛辣的调味酱料 火麻仁——延年益寿的佳品 决明子——明目通便千里光 莱菔子——三钱换个红顶子 莲 子——清香可口入莲馔 胖大海——润肺通便的护嗓药 芡 实——水中的珍馐佳蔬 肉豆蔻——脾家瑞气 酸枣仁——养心安神治失眠 桃 仁——活血祛瘀又止咳 薏苡仁——抗癌治疣的“粮药” 郁李仁——润燥滑肠治便秘 杏 仁(甜、苦)——美容、抗癌的平喘要药,5、根茎类(共13种),白 芷——古代的美容药 百 合——益肺抗癌解秋燥 甘 草——能调和诸药的“国老” 高良姜——温中散寒止胃痛 葛 根——补益丰胸的药材 黄 精——仙人之余粮 桔 梗——著名的“狗宝咸菜” 山 药——平补佳品鲜 白茅根——止血良药 鲜芦根——不花钱的退热药 薤 白——能治胸痹的野蒜 玉 竹——滋阴润肺善养生 生姜(附:干姜)——常食生姜御百邪,,6、全草类(共9种),薄 荷——清凉美食 淡竹叶——清心除烦的治暑良药 藿 香——除湿而能醒脾 菊 苣——走入大众餐桌的时尚特菜 马齿苋——天然抗生素 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 香 薷——夏月麻黄,治暑首药 小 蓟——止血良药 鱼腥草——风味独特的大路野菜,7、皮类(共4种),龙眼肉——养血安神荔枝奴 肉 桂——能引火归元的天然香料 橘 皮(橘红)——脾胃之圣药,8、 其他类(共3种),淡豆豉——药食兼宜的调味佳品 茯 苓——美容延年之上品 昆 布——海产良药,动物类(共6种),阿 胶——善补女人血 蜂 蜜——养颜益寿的滋补品 鸡内金——消积除胀的灵药 牡 蛎——海底牛奶 乌梢蛇(蝮蛇)——“一溜黑”的美味无 毒蛇,附、药食同源品种按功能分类表,,,药食同用误区,病养不分(药食不分) 扩大食药用途(虚实不分) 忽略药食区别(剂量、时间、用法),过分依据文献经验 忽略中医理论的指导 药性寒、热不辨 虚不分类 ——食药不对症,应用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 明辨药性是寒、热,体质阴阳。
——药食不对证,药食同用误区,药食同用误区,,使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 宣传报道误导; ——滥用,用药剂量过大; 无病用药,主要指长期使用以保健为目 的的补药品,以及不必要的预防用补药; 轻症用重药:①贵重药;②用药分量重 ——食药过分,食用过量的性味食物伤五行,酸过则伤肝,筋则受损 辛过则伤肺,产生虚咳 甘过则伤脾,肥胖发黄 咸过则伤肾,减少寿命 苦过则伤心,神志难守,食疗误区大盘点,误区一:药食同源食疗效果和药物一样好, 有病可以不吃药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既然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那么食疗是比药物更好的选择 解释:食物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而治疗疾病则是药物的责任 我们不否认食物对部分代谢性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有较强的干预能力,但在具体的应用时应基于实实在在的证据,而不是想当然或者迷信传统说法,一定得看“疗效” 食疗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些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身体不适,例如便秘、口干舌燥等,通过规律饮食以及适当的食谱调整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选择食疗前必须要就医,通过诊断排除大病、重病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后才能进行 此外,对于科学已知需要服药治疗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饮食调整确实很重要,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