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三大举措 力抓粮食生产.docx
4页强化三大举措强化三大举措 力抓粮食生产力抓粮食生产强化三大举措力抓粮食生产 今年,我县进一步强化重粮抓粮的政治责任,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强化各项措施,力求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粮食安全“三赢”效果 一、担牢首责,强力确保任务落实 围绕争创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目标,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责任分解到人,计划落实到村,早稻育秧到丘一是分层落实将早稻种植、集中育秧、晚稻种植、高产创建等任务分解到乡镇,明确县级领导联乡镇,涉农部门帮大户、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责任机制,实行粮食生产与“转移支付资金、奖补资金、涉农项目、考核评定”四挂钩二是分乡督导派驻76 名督导员下到 24 个粮食主产乡镇开展粮食生产督导,主要负责所在乡镇粮食生产工作的调研和指导,督促乡镇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及时反馈粮食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好的作法三是分段考核出台《***县 XX 年粮食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粮食生产考核列入县对乡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制订高产示范片、粮食生产乡镇、村级、优秀种粮大户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四个层面的考核评分细则,采取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结合,现场考核与资料考核结合,全年综合评定,分类排队。
四是分类奖罚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600 万元用于奖励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启动问责机制,对出现单个面积 5 亩以上抛荒斑块的,通报批评乡镇长和主管负责人,粮食生产阶段考核中未达标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约谈,分类排队位于倒数第一名的,扣减当年县对乡镇预算经费今年早稻集中育秧面积达 10.6万亩,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 3.5 万亩 二、强化支撑,全力挖掘增产潜力 以科技增粮为重要举措,认真抓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是抓高产创建树样板全县共创办 3 个万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创办 8 个 5000 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创办 9 个 XX 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创办 2 个 5000 亩以上的玉米示范片要求示范片实行“四统一”: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专业化防治,各示范片建立 100-200 亩连片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点二是抓高产栽培提水平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合理密植技术、安全齐穗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收获与稻草还田、超级稻主要病虫草害综合控制等主推技术,扩大超级稻种植,并积极示范推广“双杂种植、双季超级稻、双季机插、双季产量均过 600公斤”的水稻“四双”科技增产模式。
早稻主导品种覆盖率达 85%以上,主推技术入户率达 80%以上三是抓专业统防统治保安全狠抓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探索总结了抗旱防涝、防病治虫等应变管理措施,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全县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 30 万亩以上,完成连片整村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15万亩以上三是抓全程跟踪优服务严格实行“县级技术骨干联乡镇、农技人员包村组”联村包户制度,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技术推广新机制要求农技人员对重点村、集中育秧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技术与物资“一对一”全程化服务 三、创新机制,努力提高种粮效益 按照“适度规模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发展规模生产,提升种粮效益,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首先,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种粮职业化通过技能培训、政策扶持、一对一技术帮扶等方式,培育一批以“以种田为本、种田为根、种田为业”的职业农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生态、高效、安全方向发展培育 30亩以上种粮大户 2600 多个,省级示范性种粮家庭农场 43家,专业合作组织 105 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800 个,辐射带动 16000 多户从事水稻高产创建,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 26 万多亩,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达到 3.2 万亩。
其次,优化政策资金扶持,提高种粮积极性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将土地优势资源向新型种粮主体集中,创新粮食奖补机制,改事前发放为事后补贴,改摊大饼为按实补,即多种多得,少种少得,不种没得,把集中育秧、农机作业、大户和种植合作社等奖补,一并列入双季稻补贴范畴,一并考核、一并补贴整合各类粮食奖补资金和项目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重点支持集中育种、双季稻种植、高产创建、全程机械化、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环节,提高政策资金效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