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联理论视角下双语词典词条信息的传递与加工.docx
20页关联理论视角下双语词典词条信息的传递与加工 何洋洋摘 要 文章从“用户在加工双语词典词条信息时调取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抽离出用户和编者两大词典活动主体,以“交际词典学”和“认知词典学”的理论为依据,将词典交际纳入到关联理论“明示推理”交际的框架下,进而分析编者编辑词条的明示过程和用户加工词条的推理过程,从而为最初提出的问题提供了解释,即用户在使用双语词典的过程中选择调取的词条信息都是能够达到语境效果、具有关联的信息Key 关联理论 词典交际 语境效果 心力对任何一部词典来说,正文词条永远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部词典编纂水平最重要的参考词条中包含释义、语法信息、搭配信息、例证等,这些信息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形成对条目词的完整解释有词典学研究者对这些独立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如研究词典的释义方法,如何完善释义,进而提高词典的编纂质量等我们关心的则是,词典用户在查阅双语词典中相对独立的某一词条时,经历了什么样的认知过程,即用户从词条中调取的是哪些信息,为什么调取这些信息,而不是其他信息,我们将其称为用户加工词条信息的认知过程梳理这一过程无论对用户使用词典还是词典编者编纂词典都具有启发意义。
一、 双语词典中词条信息的内容及特征双语词典词条中收录的信息类型相对固定,但又因词典的规模、对象、目的等不同而在具体信息的收录上有所不同章宜华等在《当代词典学》(章宜华,雍和明2008)164-170中将双语词典词条中的信息分为以下几类:1. 词目及词头注释,包括: 词目词的类别、词头的功能信息和词头注释信息;2. 语法信息注释,包括词类标注和句法信息等;3. 搭配信息注释,包括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4. 释义与例证;5. 参见信息,包括反义信息、同义信息、相关信息、拼写变体、屈折变化、缩略语词和名称变体;6. 附加成分,如用法说明、语义辨析、提示信息、同音词等这一分类囊括了双语词典中可能收录的大部分信息类型,当然,因为词典的差异,有些词典可能未收录部分信息,也可能收录的信息超过这些,不一而足本文就以上述信息为例,首先对词条信息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之后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1) 词条信息主要满足词典使用者的解码和编码需求双语词典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词典用户进行解码和编码首先,用户在阅读或者翻译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往往会求助于外汉词典,使用外汉词典中的译解直接理解原文或者翻译原文;其次,当用户学习了某个单词或短语,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单词或短语生成句子时,也会求助于外汉词典;最后,当用户写作时,想要表达某个意思却又不知道用外语怎么表达时,往往会求助于汉外词典。
第一种情况下词典主要发挥解码功能,而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中词典则发挥编码功能2) 词条信息的加工是先拆解后组合的过程每一个词条信息都是以“条目词+”的组合形式出现并供用户使用的,即词条中的信息都是以条目词为基础,加上其他信息;而用户在加工词条时也不是对词条整体进行加工的,而是调取词条中提供的、自己未知的信息进行组合比如《大俄汉词典》любить这一词条中的“люблю, любишь”是любить一词的变位信息,可以形式化描写为“любить+变位信息”;“① кого-что,爱,爱戴”,这一信息可以形式化描写为:“любить+接格信息+译解”因此,词典用户对词条信息的调取都是“条目词+”的组合形式,+后面可能同时有几类信息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3) 词条信息的加工可分为对照和使用两种形式我们认为,词典用户在查阅词条时,对词条信息主要通过两种形式的加工——对照和使用来调取所需信息对照信息的例子是,当用户碰到любить一词时,不确定该词怎么读,或者写作时不确定该词怎么写,于是他就需要去词典的любить词条确认该词的音标信息和词形信息;当他不确定该词的接格信息,也可通过词典确认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用户的已知信息就是“любить的词形(当词形不确定时,也是模糊的,只能靠其他方式找到词条位置)+模糊的其他信息”,而词条信息的作用就是验证模糊信息是否正确。
一般情况下,词典用户在对照信息时只有证实和否定自己的判断两种结果使用词条信息可以根据解码和编码的功能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碰到я люблю тебя这句话需要理解,即解码信息时,已知я和тебя的意思,需要知道люблю的意思,就要去词典中找到любить词条,词条信息将补充你心里词库中空缺的部分,让你知道любить的意思假设此时你已知的信息只有“любить词形+一人称变位形式”,那么你在查阅词条时需要寻找的信息至少应该包括“词類标注+接格信息+释义+修辞信息”,词条中的其他信息,如例证等可能对你理解这句话也有帮助,你也在浏览词条的过程中调取并整合加工这些信息才能得出这句话的意思第二种情况,在编码时,你想用любить一词造句,那么词条信息将补充你用于造句可能需要的搭配、语法等信息,即你的已知信息是любить一词,那么你的未知信息至少应该包括:“词类标注+变位信息+接格信息+修辞信息+释义+搭配信息+配价信息”,还要加上该句中其他词的词条信息才能生成一个正确的句子第三种情况,当你想要用俄语说出“我爱你”这句话时,就要求助汉俄词典,词典的词条信息会补充你所需要的相关词形、语音、语法、搭配等信息。
以核心词“爱”为例,你的已知信息是“爱”这个汉字,未知信息至少包括“любить的词形+词类标注+变位信息+接格信息+修辞信息+释义+搭配信息+配价信息”,你首先要从众多的俄语等值词中找出最合适的俄语词,然后再经历上述的造句过程在使用汉外词典时,外语词形的选择至关重要,往往需要修辞信息、例证信息、语义辨析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词典用户在使用信息时往往将已知信息和词条中提供的、相对于他的未知信息整合加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二、 交际和认知视角下的双语词典编纂与使用我们分析词条信息的内容和特征是从词典用户的角度出发的,侧重于词典的使用,但词典的编纂也是词典活动的重要方面,而词典编纂的主体则是词典编者,编者是决定词典质量最重要的因素用户所加工的词条信息正是编者提供的内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互动呢?早在2001年,雍和明在《词典交际论——关于词典本质问题的再探讨》一文中就提出了“词典交际论”交际词典学在对‘词典工具论和‘词典语篇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交际学研究中的过程派的观点为其基本框架,提出词典交际的理论模式,将词典看作是词典编者与用户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交流和传输系统章宜华,雍和明2007)31-32词典交际论的提出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词典学背景,那就是词典学中“用户视角(user's perspective)”的崛起,这涉及更为宏观的词典交际,包括词典用户的反馈和词典的修订等,不过这些都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词典交际论”对本文的意义在于: 将编者和用户抽象为交际双方作为词典交际的基础。
上文我们已经结合例子说明了词典用户加工词条的几种方式,但我们想要分析的是其认知过程,即词典用户在加工词条信息时,认知层面发生的变化词典学的一个分支“认知词典学”的研究内容就包括:“a) 词典潜在用户的词汇心理表征;b) 用户查阅词典的要求;c) 用户查阅词典的认知心理过程;d) 用户查阅词典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等章宜华,雍和明2007)32本文的研究内容更接近于c),即用户查阅词典的认知心理过程关于词典技能的研究中,也有人“研究查阅词典的认知过程”(章宜华2011)这说明,从认知角度研究词典学问题有一定的依据交际词典学和认知词典学为我们思考词典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两种理论都针对的是一般词典学,自然也适用于双语词典两种理论对“用户如何加工词条信息”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 抽离出了词典活动的两大主体——编者和用户,为我们从认知角度探讨“用户如何加工词条信息”这一问题提供了依据能否将“用户如何加工词条信息”这一问题纳入到一个理论框架内进行分析呢?上文提到,可以将词典活动看作是一种交际活动,同时也可以从认知角度思考词典学问题,二者的结合促使我们思考能否用关联理论分析我们关心的“用户如何加工词条信息”的问题?关联理论本质上是一种“认知交际理论”,从认知角度解释人际交际(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若干问题。
对于关联理论是否能够用于分析词典学问题,雍和明、彭敬(2013)指出:“关联理论对词典学家所从事的词典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直接的启迪意义和应用价值它不仅涉及词典和词典信息本身,也涉及词典用户赵彦春(2003)也认为,关联理论可用于认知词典学的研究,并指出:“认知词典学所关切的不仅是对词的认知,而且也会把词汇信息的传达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至此我们已经论证了词典活动是一种交际行为,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为关联理论应用于词典交际过程的分析扫除了理论上的障碍接下来我们就要结合关联理论的具体概念和词典学的相关问题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三、 明示推理與词条信息的传递与加工当接受了把词典活动看作是编者与用户的一种交际行为这一前提,如何解释关联理论的一些核心概念,如: 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1])、认知语境(cognitive context)、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心力(processing effort)等,即如何用关联理论的核心概念解释词典交际行为?由于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明示推理的过程,所以接下来我们将从词典编者明示和词典用户推理两个方面叙述关联理论在词典交际活动中的应用。
虽然Sperber & Wilson(2008)56认为:“推理型交际和明示是相同的过程,只是观察的角度有所不同: 讯递者(the communicator)的角度涉及明示,受讯者(the audience)的角度涉及推理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还是将其分开来谈,而且关联、关联原则、关联推定(presumption of relevance)等概念在讯递者和受讯者身上的分布各有侧重,分开来谈会更清楚根据关联理论,明示推理交际的基本流程应该是: 讯递者向受讯者传递明示刺激信号(ostensive stimuli),以完成传信意图(informative intentions)并借此完成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而这个明示交际行为传递了一个推定(presumption),推定自己达到了优化关联(optimal relevance),受讯者根据该明示刺激信号进行推理(inference)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关联(relevance)的过程,方式为: 将新旧定识根据演绎规则和认知语境(包括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在演绎设施(deductive device)中形成定识(assumption),定识在说话人的认知语境中具有关联当且仅当它在该语境里具有某个语境效果时,关联的大小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心力成反比。
语境效果分为语境蕴涵(contextual implication)、增力(strengthening)和矛盾(contradictions)如果从受讯者的角度来看,只要在推理过程中形成的定识具有语境效果,就能达成关联,使讯递者的传信意图变得互为显明(mutual manifestness),识别交际意图,顺利完成交际以上对交际过程的描写基本上囊括了关联理论的所有核心概念下面,我们就结合词典学的实际,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词典的交际过程进行刻画由于词典交际的主要内容是编者传递词条信息及用户加工词条信息,因此,我们以双语(俄汉、汉俄)词典词条信息的传递和加工为例对这一过程进行阐述1. 词典编者的明示过程词典交际与人际交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