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贵州大学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题09.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0263355
  • 上传时间:2018-0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森林的效益:(1)生态效益: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影响水文过程、控制侵蚀、消减洪峰 ;改善气候;净化水质;净化大气;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2)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2、防护林: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及其他防护功能而营造的森林3、防护林体系:在一个自然景观地带内,依据不同的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而营造的各种人工防护林和原有的天然林,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森林植物群体系统4、水土保持林: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和改善山区、丘陵区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用地、水利设施以及沟壑、河川的水土条件为经营目的地森林5、林冠截留作用: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6、林冠截留量: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7、干流量:大气降水过程中,有一部分雨量从林冠枝叶体转到树干流入地表形成树干径流 8、林冠贮水量 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9、林内降雨量:林外降雨量去除林冠截留量和干流量后的雨量。

      由林冠间隙直接降落到地面的林冠通过雨量和从林冠枝叶体表面降落至地面的林冠滴下雨两部分雨量组成10、枯枝落叶层:由林木及林下植被凋落下来的茎、叶、枝条、花、果实、树皮和枯死的植物残体所形成的一层地面覆盖层11、枯落物的水容量:单位干重枯落物所能吸收的水分的数量,用干重吸水的百分数或相当的降雨毫米数表示12、水势:在标准大气压下,从水池中把极少量的纯水从基准面上等温的、可逆的移动到土壤中某一吸水点,使之成为土壤水所必需做的功 13、入渗率:地表与处在大气压之下的水体保持接触时,通过地表进入土壤的水分通量14、导水率:土壤剖面内部水分的传导速率15、水容比: 单位吸力所能保持的水分量16、入渗影响因子:1、土壤含水量;2、土壤物理性质:孔隙度、结构、质地、间层、结皮17、蓄满产流:包气带未达到蓄水容量以前不产流,达到蓄水容量以后全部产流,受控条件为包气带的水分亏缺量18、超渗产流:指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时就产流,否则不产流,受控条件为降雨强度和入渗能力的大小19、水蚀:是由于雨水降落在地面并以径流形式离开地面时,经过水的分散和搬运而造成的一种土壤侵蚀20、雨滴中径 D50:在一次降雨中以该直径为界,大于这一直径的雨滴的总体积,等于小于这一直径的雨滴的总体积。

      21、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子的综合水土保持林改善区域环境就是改善区域的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气候、土壤、水文最为基础22、造林:以林木和林地为主要对象,以培育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森林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技术;也是利用政策、经费、人员的经营活动23、适地适树的定义: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24、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25、经营密度*: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26、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27、造林地的整地:是指造林前通过人工措施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改善,以使其适合林木生长28、土壤管理措施:1.松土除草;2.中耕;3.施肥;4.灌溉29、防护林体系: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林种为主体,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片、带、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综合森林防护体系30、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31、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置和形成32/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珠江防护林体系:辽河防护林体系: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1、林地入渗特征 一般规律:(1)林地>非林地;(2)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都升高,曲线上移;(3)入渗率随时间增加而平缓降低,曲线呈圆滑形;(4)土壤的积水前时间 tP 明显延长;( 5)单位时间内的入渗量提高,对暴雨、大强度降雨的作用明显2、入渗过程:(1 渗吸阶段(通量控制阶段) (2)渗漏阶段(剖面控制阶段)(3)稳渗阶段 3、枯枝落叶的水土保持作用①截留、吸收部分降雨;②彻底消灭降雨动能;③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④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⑤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虑地表径流; ⑥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⑦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稳定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树木生长⑧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⑨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4、林冠截留的作用:(1)增加大气湿度;(2)直接消减径流量;(3)改变林下降雨的雨滴动能;(4)相对延长降雨历时5、森林防护作用 (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 、地表侵蚀防治作用;(重力侵蚀防治机理与作用;(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6、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7、水土保持林对降雨三次分配 (1)林冠层截留: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下木、灌木和活地被物)(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8、水土保持林-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生物措施(1)庞大的根系固持、网络、改良土壤;(2) 枯枝落叶层消灭降雨动能,拦截、过滤、分散径流;(3)树干对土体的支撑;(4) 林冠及地被物对降雨的拦截;(5)土壤较高的渗蓄能力;(6)生物小循环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9、倾斜面上根系的分布的特点 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与坡度关系不大; 不论坡度怎样变化,根系总是沿垂直于坡面的方向生长; 根系的数量以朝向坡下部伸展为多一些; 根系对坡面土壤的固持范围是以垂直于坡面的而非垂直于地心的。

      10、人工林的特点人工选择的苗木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林木分布比较均匀,营养空间利用充分;空间结构合理,郁闭后分化比较小;集约程度高,生长速度快11、水土保持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生物学持续稳定(成活率、结构);具有较高的效益;优先选择乡土树种;选择耐贫瘠的肥料树种(刺槐、胡枝子、锦鸡儿、沙棘、柠条等);注意选择优良灌木树种12、水土保持防护林的树种特征(1)根系发达;(2) 枝叶量大,枯落物多; (3)生长较快;(4) 生物量高;(5)改良土壤能力强;(6) 适应性强13、适地适树的途径(1)选择(选树适地、选地适树);(2)改地适树;(3)改树适地14、林分管理:1.间苗;2.平茬、除蘖;3.割藤;4.除伐;5.修枝;6.幼林间伐15、修枝目的:调节冠幅大小、结构,提高材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