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区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docx
11页民族地区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对会计学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除具有与全国一致的特点外,最为明显之处在于 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培养地方发展所需的会计学人才主力军的重任 主要落在地方院校上新疆财经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教学的对象包括维、 哈、回、蒙、汉等民族学生,不同民族学生入学时的知识储备具有差异 性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呈现出多民族、差异化特征2001年9月至 2006年1月,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发扬创新与务实的精神,设计并推 行了一套完善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创新与务实的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 体系,并于2006年2月开始全面实施经过七多的实践检验,该体系实 现了项目设计的预期效果,主要改革措施得到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二、 改革历程与核心内涵(一)构建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历程2001年9月至2006年1月,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分阶段、有重点 地设计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图1)以棵程体系优化 为标志辎学内容改革以提升师资能力和健全教学监管 2006 为标志的教学保障改革2001-2002 为标志帼学手段形成创新与务实在校内实施 本科会计教学体系图1:教学改革实践图(-)构建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内涵创新与务实的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五方 面:以民族地区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创业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培养 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为基础;教学方法创新为路径;师资能力涵养为支 撑;教学监管体系健全为保障(图2)。
图2:创新与务实的会计学木科专业教学体系核心内涵三、改革的主要举措(一)确立了务实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民族地区本科会计人才“就业一创业”双导向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 个系统工程本项目运用系统设计思想,构建了由培养目标、培育机制、 营销机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人才培养架构,根据培养目标,选择合适 的培育机制,在校内培育出就业导向型会计学人才和创业导向型会计学 人才,再通过有效的人才营销机制(就业导向型人才的“推介机制”和 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孵化机制”),在校内、校外搭建桥梁,将学校与人 才市场对接,输出应用型会计学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参见图3、图4、图5)通过树立创业意 识、培养创业技能、组织创业活动,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市场需求:就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就业一创业”双导向型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1应用型会计学人才 n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图3:民族地区本科会计学人才“就业一仓J业”双导向培养模式流程图“就业”导向型 会计学人才培育机制“创业”导问型 会计学人才培育机制11“就业FHk ”双导问 会讨学人才垢育机制图4/就业T业”双导问会计人才培育机制的实现方式流程图市场“就业FHk ”双导问 会it学人才营餡机制图5「就业T业”双导问会计人才营角机制的买现方式流程图(二)优化面向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构筑经就业一创业力双导向人才培育机制的共用课程平台共用课程平台是为双导向会计人才培养提供的能共同使用的课程设置。
我们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渠道作用、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做 了 一系列的工作: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公共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作为必 修课;在任意选修课中设置了管理沟通、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公共关 系学、社交与礼仪、演讲与口才等综合素质课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从而为宽口径人才培养提供空间2、设置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专业方向教学模块为开辟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对专业培养方向进行柔性化设置,按 照先打基础(专业基础),后分流(专业方向)的模式进行培养2005 年新增“注册会计师方向2008新增“国际会计方向”方向,将注册 会计师考试和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ACCA)的课程融入到教学模块中 针对新疆的经济发展状况,非营利组织可能成为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重要 领域,为此,于2005年增设“非营利组织会计方向"专业于此同时, 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设了《会计技能培训与测试》、《审计技能 培训与测试》、《财会沟通技巧》、《会计应用文写作》、《新颁财会法规》、 《村集体会计》以及《就业与创业专题讲座》等实用型课程,为学生今 后更快融入工作环境奠定基础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一一教学改革的路径1.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会计人才,从“适应教学环境与要求的变 革,教学激情的培养与教学技巧提高”的要求出发,推行“四动教学法”, 即:“动心”指使学生热爱所学习的课程;“动脑”指使学生跟随教师授课 的思路进行学习;“动手”指让学生动笔做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动嘴" 指让学生勇于张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的过程。
相 应地,举办以“分享与提高”为主题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过程中 的心得体会,以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 教学手段的创新全面建立数字化教学体系,并在使用中以全员参与结合个性特点充 分体现的方式,实现了集体智慧与个性特征的融合同时,教学不再局 限于课堂,学生可将学习中的有关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反馈给教师 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相互勾通,建立起了互动式协作教学关系3・采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训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构筑并完善财会书法训练与财会文书写 作实训、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手工模拟实验、观摩实习、沟通技巧讲座、 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配套实践教学内容(图6)图6:技能培训结构图(2)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校内创业指导教师外,还专门聘请知名企业的高管人员担任校外 创业指导教师,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实施“二元 化,,教育,使学生了解创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选派年富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文化学术节等创业 大赛,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合作意识、组织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 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改变大学生只会做知识的“储 存器,、实践的“矮子”的蹩脚形象。
与此同时,鼓励在校本科生申报科研基金项目,并配备科研能力 强、有责任心的教师进行全程指导至目前已有累计50余项校级本科 科研基金项目获批,其中32项已顺利结项,7项成果被鉴定为“优秀J4・积极推行少数民族学生导师制和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施民族学生导师制,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加强国语的学 习,导师也可直接针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科研训 练、就业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知识的,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 平、增强其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为其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体现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允许国语考试(汉语水平考试)达到8级的 少数民族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插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班级学习从而 使少数民族学生会计专业培养计划和汉族学生保持一致,以确保民汉培 养口径的同一性四) 师资能力的涵养与提升一一教学改革的支撑1、 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融合为了打造适应改革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整合资源,以 若干具有相互联系和承续关系的课程为纽带,建立起了以课程组为主体 的教学团队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 作用2、 科研资源与人才培养的融合(1) 科研成果入课堂近年来,我们鼓励教师将精品科研成果适时、恰当地融入至课堂教 学中,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本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初步的了解,激 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此外,在横向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学生参 与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中涉及的现状、问题等情况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融 入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给予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这不仅使 学生对身边的企业有所了解,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目前,我们已完成的60余项横向课题已经以案例的形式进 入课堂,公开出版发行了《现代企业会计案例解读》、《全面预算管理案 例与实务指引》等教材,并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使枯燥的理论教 学变得生动2) 科研成果促教改组织骨干教师将多年关注的会计问题的研究心得,进行整理和提炼, 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科研攻关目前已完成一项教育 部教改课题《民族地区应用型本科管理学人才“就业一创业”双导向培 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完成四项校级教改项目,在研两项这些教学研 究成果对于推动实践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四、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成效(一)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团队发展方面“四动教学法”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性,激发了学生对知 识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学生 专业课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教学方式实现多载体.多视角、多方位的表达, 轻松解决了会计专业教学中内容抽象的问题,化繁琐为简化,使学生易 于理解,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采用多媒体教 学后教学时数减少了 25%,但教学内容同比在增加,如果考虑这一因素, 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实际教学时数减少了约30%,实现了 “向五十分钟要 效益”的目标2013年,姜锡明教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年,会计学院成本管理会计教研室获自治区总工会发的“工人 先锋号”称号2011年,姜锡明教授受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2012 年-2015 年)2011年,会计学院获批成立“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会计学教学团队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 荣誉称号2010年,《管理会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会计学专业评为国家级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5年,《财务会计》课件获全国第五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师资能力与师德建设包括维、哈、回、蒙等少数民族教师在内的整体师资能力逐年的提 高,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多人获得学校和省部级以上不同层次的多项奖 励其中:姜锡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郑石 桥获“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遴选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姜锡明教授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11年, 姚文英教授获自治区教学能手称号2011年,胡本源入选第四批全国学 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2012年姜锡明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刚 等撰写的论文获得“中国会计学会2011年度优秀论文” 一等奖三)课程建设和教改成果发表方面2009年,《管理会计》课程被评为自治区以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 目此外,自2005年以来,《会计学》和《财务会计》被评为自治区级 精品课程,另有四门专业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两门课程被为校级 优秀课程201 2年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课程评估中,《会 计学》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位列全疆高校各门课程评比前5名2009年至今,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共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出版《企 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与案例分析》、《内部控制学》、《全面预算管理 案例与实务指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等多部教材学生综合素质方面2009年以来就业情况(就业率〉1.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校民、汉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009、2010级国际会计班74 人累计通过331门ACCA课程考试,其中,有2人通过13门、6人通过 11门。
近年来,毕业班约有78%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