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专题复习教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doc
2页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专题复习教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文化”很长时间里没有“产业”经营的观念z198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产业统计的文件第一次把文化列入第三产业z 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把“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z“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并作出了划分“两类文化”(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重大决策z 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产业,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它属于新兴的第三产业目前来看,从行业门类上,可把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一)经济意义 1、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2、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展文化产业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刺激需求、优化结构、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二)政治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4、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5、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1、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文化产品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文化市场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以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三、《哲学常识》解读:z1.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必将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z2.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体制。
z3.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学习和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z4.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促进文化创新z5.重视事物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调整产业结构z6.文化创新要按规律办事z7.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又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z8.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说明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z9.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四、《政治常识》解读:z1. 国家行使文化职能,文化部决定在广东、浙江两省实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z2. 国家行使对外职能,发展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z3.国家行使经济职能,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4.实行依法治国,建立完备的文化市场法制体系z5.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命题,体现党对国家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z6.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国策),吸引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z7.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生产力在当代不仅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z8.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