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阅读29】山体效应.pdf
5页1 山体效应 【阅读材料】 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巨大山体(山系或高原)创造其周围的气候 在任一相同的海拔高度上,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则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也 就越大也可以这么理解山体效应,该 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 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 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 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 部比外部 (或外围低地) 温度高的温 度分布格局山体作为突起的热岛, 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 其温度远高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 温度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注: 山体内部并不是指山体地下的内部,而是以山体地表本身作为内部,以外区域为 外围进行区分的 山体效应之所以产生,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以推断出: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 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再加上山 体内部气候较为干燥降水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 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 减弱。
山体效应在山体上比边缘地区明显,山体越大,植物生长的上限相对越高,垂直自然 带的相应界线也越高 山体效应对山体本身也有影响,与低地相比,山地的气压、气温和湿度都有所降低, 而日照和辐射则有所增加,到一定的高度时有较大的降雨量在山坡上,多种不同气候带 2 的分布与从赤道到两极气候带的分布有些相像在低纬度地区,高度可起调节温度的作用 因此,即使在赤道上,高山也会终年积雪 山体在垂直方向上,受水热条件影响不同,呈现不同的植被景观的变化,因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甚为复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山体效应也是山体越大,其效应越明显 【地理试题中的山体效应】 山体效应是指由于山体隆起,对山体本身及 其周围环境造成的气候效应下图为38oN 科罗 拉多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 布高度图据此完成1 3 题 1图示结果说明,山体效应的表现为 A焚风效应B降温效应 C温室效应D增温效应 2造成图示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A吸收太阳辐射多B吸收地面辐射多C大气逆辐射强D吸收太阳辐 射少 3落基山脉由于山体效应,使得 A山麓自然带向北延伸B山体内部的垂直带谱更完整 C山麓自然带向南延伸D山体内部的自然带向高处抬升 【答案】 1D 2B 3 D 【解题思路】第 1 题,图示曲线表示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布高 度,根据曲线形态,图示结果说明,同一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的海拔高,外部分布的海 拔低,山体效应的表现为增温效应,D 对, B 错。
焚风效应指的是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 不是山体内外差异,A 错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作用的表现,与山体内外差异无关,C 错 3 第 2 题,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造成图示结果山体内部气温较高, 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B 对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不 是大气主要直接热源,A 错大气逆辐射强、吸收太阳辐射少不是大气温度高的原因,C、 D 错 第 3 题,落基山脉由于山体效应,使得山体内部的温度较高,同一自然带向高处抬升, D 对山麓自然带受纬度影响,不会向北、向南延伸,A、C 错山体内部的垂直带谱不可 能增加,不会更完整,B 错 【点睛】 图示曲线表示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布高度,同一等温 线在山体内部分布的海拔高,外部分布的海拔低,山体效应的表现为增温效应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同一自然带向高处抬升,垂直带谱不可能增加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 (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比 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 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T1)远高于山体外相 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
研究表明,形成山体效 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另外,山体越大, 和周围环境差异越大;山体效应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据此完成46 题 4下列山地中,山体效应最显著的是 A泰山B华山C阴山D横断山 5山体效应的形成不是因为 A地形闭塞,同外界的热交换少B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 C晴天多,光照强D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 6与山体效应最吻合的地理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由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分异D非地带性 4 【答案】 4D 5 B 6B 【解题思路】 第 4 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由“ 山体效应 ” 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 外部 山体效应 ” 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降水和山体的大小泰山位于我国的山 东,华山位于我国的山西,阴山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山脉的山体较小,而且降 水较少,因此 “ 山体效应 ” 并不强显著,横断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成南北走向,山体 高大,而且来自印度样的湿润气流可以进入山谷,降水较多,因此,该山脉的“ 山体效应 ” 最为显著,故答案选D 第 5 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内部的气温高于山体外部的气温,主要是由于山体内 外热交换较少的原因,A 正确;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温度较高是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转换成长波热能的原因,并非大气的保温作用,B 错误;晴天多,光照强,山体才容 易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C 正确;而且,基面高,空气稀薄,大气易被加热,D 正确。
故 答案选 B 第 6 题,由山体效应的现象可知,与低地相比,山地的气压、气温和湿度都有所降低, 而日照和辐射则有所增加,到一定的高度时有较大的降雨量、在山坡上,多种不同气候带 的分布,类似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故答案选B 项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 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 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 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 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 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 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 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 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 降水图 a 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 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 温线分布高度 5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 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 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 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 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 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m), 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山体外部 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 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解题思路】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及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 山体效应 ” ,再 根据题干提示 “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及对图 a 的解读,总结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反映处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 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及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山 体为北美洲西部山地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由“ 山体效应 ” 可知,山体内部 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在依据题干提示“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即可得出结 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