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必修内容《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重点学习《.doc
5页1.学习必修内容《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重点学习《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 就一个教学案例(自己的或别人的),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测评三个角 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以下这篇教学设计是四川成都的网友发给我参考的教学设计的书写模式,在书写这篇教学设 计时,作者还在初中部任教,现在已经在高中部就这篇设计谈谈日己书写教学设计时候需 要改进的地方探究一种变异现象”教学设计成都十八中刘霞附注:本篇教学设计是作者参加2007年“四川省优质课展评活动”时所写,作者在本次比 赛中以说课、上课均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四川省一等奖本文曾发表于《四川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2007年第2期一、 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打节教 学内容本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通过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来说明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控制, 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理解更加全面,同时为学 习“遗传育种”和“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二、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木章前四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简明地理解了生物遗传的实质,但要理解基因、环境与性 状表现的关系仍然有一定难度。
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并不陌生,对其产生的 原因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这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通过积极探究,自主获得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 能力目标: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出实验方案,能使用图表表 达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 作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难点:根据现象提出可探究的问题以及设计实验方案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两种花生,探究活动记录表六、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木节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采取“引导 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探究、相互支持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 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则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提出问 题,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引入新课;2、观察花生的变异现象并提出问题;3、设计探究 方案;4、表达与交流;5、总结。
七、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一、引入 新课出示幅异卵双胞胎图片,提1可: 这对双胞胎性状为什么不一样?学生活动教学说明观察并找出双胞胎的性状差异, 讨论并猜测双胞胎变异的原因用学生常见 又非常好奇再出示一张问卵双胞胎的图片,提 lJ:当遗传物质相同时,双胞胎非 常相像,那么,她们之间是否一模 一样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说明:引起变异 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哪些原因?变 异有哪些类型?从而说明本节课内 容并引出课题的生活实例,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 时说明除了 遗传物质外, 还有其他因 素会引起变 异二、观察花 生变异现 象并提出 可探究的 问题教师说明:自然界的变异现象非常 普遍,今天先来观察花生的变异课件以“小资料”的形式说明两种 花生种类是同一种野生花生的后 代实物投影仪展示两种花生提问: 仔细观察,你能找出其中有哪些变 异现象吗?课件显示本次探究活动的内容及目 标活动内容:“探究花生的变异 现象”活动目标:探究引起变异的 原因;探究哪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哪些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的问题观察花生,说出其中的变异现象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变异现 象,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 设,然后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上。
提出问题后,通过交流,师生共 同对这些问题的可操作性进行评 价,并从中选取一些易于操作的 探究问题提高学生通 过观察提出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问 题意识,激发 学生探究的 兴趣让学生填写 记录表既能 保证全体学 生参与,又便 于教师在巡 视过程中收 集典型的问 题三、设计实 验方案及 预测实验 结果教师提醒:你所设计的实验,是否 需要对照?如果需要,根据你的假 设,变量应该是什么?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 视各小组,做好各小组的过程评价, 及讨论气氛的引导以就近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 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每 位小组成员先独立设计方案,再 通过组内交流,完善方案,最后 推选出最好的方案,用于下一环 节的交流通过分组探 究,使学生体 会到科学探 究需要与人 交流和合作四、表达 与交流教师在组间评价的过程中,引导提 M的小组要围绕发言组的内容有针 对性的发问,以防止问题偏离到与 之无关的内容上去在组间评价后,教师对每个小组方 案进行及时评价,提出学生没有考 虑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实验 方案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实验方 案以“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现象” 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比 较花生果实长度时,是比较某两颗 果实的长度还是比较多颗的果实长 度?多颗的话又如何比较?(平均 值)在讨论基础上,教师可出示一组实 验数据,并进一步提问:在探究果 实大小时,会涉及到测量和记录数 据,这也是科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 研究方法,那么把数据记录下来以 后是否就意味着实验结束了呢? 除了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完善外,教 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 析出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实验方案, 并通过投影仪展示其方案在每 个小组代表介绍方案后,组内其 他同学可做补充或解释说明,其 他组同学要对其方案进行评价, 指出其中不足之处或对其中不理 解的地方进行提问思考,讨论,明确数据测量的一 般方法,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思考如何表达整理实验数据,表 达实验结果在分析实验方案时,结合生活实 例,总结变异的原因及类型在交流中不 仅可完善各 小组实验方 案,还可提高 学生交流与 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个案 例,提高学生 处理实验数 据和表达实 验结果的能 力一五、总结一是借助课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 点,一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表现进 行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 表扬总结探究活动中的不足和收获附1、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 引起变异的原因:1、遗传物质不同 2、环境因素二、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仅巾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附2、探究活动记录表探究活动记录表小组成员:一、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二、 我们小组作出的假设是:三、 实验方案:四、 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根据朋友给我的这个教学设计,让我知道教学设计的书写的模式,虽然有些东西自己知道该 怎么去做,但是在书写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无从下手。
第一,从教学设计角度分析让我知道平时自己一直念叨的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上课的 备课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就体现在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在教材分析中将木课题在整个知识 体系中的地位,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出来,在学生分析中,要掌握好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 度,掌握好学生的兴奋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怎么样的教学模式在作者的帮助下让我学会了这么将a己的思路转化为文章第二,从教学策略角度分析由于作者当初是在初中部任教,初中生相对比较活跃,对新鲜 事物的认知充满好奇,求知欲相对较强作者是采用了 “引导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教 师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探究、相互支持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 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则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 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作为高中阶段的我们,对于我现在任教的学生,引导探究模式也能采用,但是仅仅局限于部 分可能引起学生重点关注的知识点,绝大多数的内容学生可能不会非常感兴趣,也不肯真正 的参与进来又或者只是浮于表面的但是从新课程理念上来看,作者的这种策略最好能多开 展,毕竟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现在的高考非常注重与生产生活实践的联 系的。
第三,从教学测评角度分析作者在初中部开展的该教学设计,测评可以通过学生的探究活 动记录表中体现出来,因为毕竟初中部没有很强的考试观念我想现在作者在高中部任教了, 这样的教学测评应该也不会让她满意了由于高中毕竟面临着高考,需要解题,因此教学测评方面应该增加一些相关的习题或者问题, 让学生在课后马上进行分析,学有所用,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在解题中的运用总体而言,作者的这篇教学设计是借给我借鉴的,更何况是得奖且发表的呢,好呗!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