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doc
8页2002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概 述2002年,全市人民在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立足于“环境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全市切实贯彻“环境保护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把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我市“强市升位”、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管理和执法,加强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和建设,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大 气 环 境简 况本市大气环境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常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2002年二氧化硫浓度有所降低,二氧化氮浓度一直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接近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状 况2002年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与2001年相比又有进一步好转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10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0.00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0.003毫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内;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106毫克/立方米,接近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环境质量日报、预报工作正常进行,二氧化硫污染指数由2001的78降至今年的76,二氧化氮污染指数由2001的17降至今年的15,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由2001的66降至今年的63轻度污染9.87%%优27.94%良62.19%空气质量为一级(优)的天数为102天,二级(良)的天数为227天,一、二级出现的频率由上年的83.6%上升到90.1%,三级(轻微污染)的天数为36天降水中的pH值年平均为6.08,较上年大幅好转,连续三年超过国家标准中5.6的“酸雨界线”废气排放 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100.9亿标立方米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31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21万吨,占排放总量的67.74%;烟尘6.6万吨,其中工业烟尘4.9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5.15%;工业粉尘5.21万吨。
与上年相比,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1.71%,二氧化硫、烟尘分别比上年减少6.32%和9.59%,工业粉尘比上年增长1.76%措 施 与 行 动全市工业污染源废气治理投资1453.2万元,完成工业废气治理项目22项,新增工业废气设计处理能力25.98万标立方米/时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建成工业废气治理设施775套,其中脱硫设施240套,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1456.07万标立方米/时,脱硫设施脱硫能力41.87吨/时 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工程建设,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花溪区、金阳新区各改造单位共计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开展清洁能源建设工作,对506台1蒸吨以下燃煤供热装置进行了清洁能源改造和关停或拆除,其中对11家单位进行了处罚并限期停止使用,全市每年将减少用煤量69700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335吨、烟尘排放量3474吨,炉渣13940吨继续加强推广使用煤气、液化气和电热的工作,进一步发展煤气管网,扩大煤气供气范围,2002年全市已建成烟尘控制区 71.69平方公里,覆盖率73.15%完成了全市范围内取缔、关闭、淘汰小水泥企业的抽查验收工作,共取缔普立窑、直径1.7米以下机立窑10家,关停转产2家,淘汰生产线16条,酸雨控制区水泥生产能力减少70.2万吨。
全市新增绿化覆盖面积7.2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40%;加强建筑、道路施工的管理;进行了机动车冒黑烟污染专项治理,全年共查处冒黑烟机动车1000余辆,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水 环 境简 况本市地表水污染基本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等随着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我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改善状 况饮用水源水质 我市饮用水源主要来自阿哈水库(河滨水厂、南郊水厂饮用水源地)、南明河麦达段(中曹水厂饮用水源地)和南门河汪家大井段(东郊水厂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较上年明显好转饮用水源地的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有所下降,阿哈水库、南明河麦达段、南门河汪家大井段降幅分别为4.8%、5.3%、21.1%主要河流水质 2002年城市主要水功能区按国家规定达标,水质达标率为94.44%城市主要河流和湖库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类型仍是有机污染六广河水质达到功能类别要求——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南明河城区河段水质总体状况好于上年,其中:花溪河段水质进一步好转,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下降1.3%;水口寺和普渡桥河段水质明显好转,该两段面的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幅度较大,降幅分别为24.4%和24.0%,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区标准。
南明河城区的主要支流为小车河、市西河,小车河上游河段水质较好,市西河水质污染严重,超过国家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标准,属严重污染水体主要湖泊与水库 红枫湖、百花湖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内,主要环境问题仍然是氨氮和总磷超标阿哈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年均值中没有超标项目,水质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废水排放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6566.8万吨,较上年增加1.45%,其中工业废水6131.2万吨,占排放总量的37.01%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5.08万吨,较上年减少6.45%,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0.59万吨,占排放总量的11.61%;氨氮0.41万吨,较上年减少7.07%,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0.057万吨,占排放总量的13.90%工业废水主要排放行业为化工、金属冶炼、食品加工和采选业工业11.61%工业37.01%况生活88.39%生活62.99%化学需氧量排放状况废水排放状况措 施 与 行 动进一步加大废水污染治理力度,全市共下达废水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3个,全市工业污染源废水治理投资1682.5万元,完成工业废水治理项目25项,新增工业废水设计处理能力25898吨/日。
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建成工业废水治理设施467套,处理能力达87.22万吨/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明河三年变清”目标,加大对南明河治理的检查力度,每月一次对南明河段8个监测段面及其沿岸重点污染源单位进行监测制定了《“南明河三年变清”的水环境目标》,拟定了《贵阳市“南明河三年变清”污染源达标排放整治措施及限期目标责任制》,召开“南明河三年变清” 污染源治理单位与市政府签定责任书会,在《贵阳日报》等报刊上登载了南明河沿河两岸207家污染源单位名单,向广大市民宣传,接受社会监督,市环保局设立了举报中心建立“南明河三年变清”专项巡查制度,对各污染源单位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污水排入南明河及其截污沟的情况进行巡查,对污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和闲置未用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对重点污染源坚持每日一查对67家限期整改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这些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管,确保稳定达标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实施城区污水管网铺设、截污沟建设、河道清淤等工程;贵阳市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八万吨污水)项目已建设完成,投入运行根据《国务院关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批复》精神及《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贵州省实施计划编制大纲》的要求,汇总编制了各区、市、县政府申报的贵阳市三峡库区影响区及上游区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
项目总计75个,涉及贵阳市乌江水系内的南明河、猫跳河、鸭池河、麦架河、南门河、六广河、清水江、谷岔河、息烽河等主要河流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声 环 境简 况我市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噪声污染源的防治、管理,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状 况2002年城市声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0分贝,较上年降低0.3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1分贝,较上年降低0.2分贝城市环境噪声仍以社会生活噪声为主,占声源构成比的52.7%措 施 与 行 动不断加强建筑施工和社会噪声的治理和管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实效特别是在省、市党代会及贵阳各类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对会场、宾馆周围污染源的检查,对影响较为严重的立即要求其暂停作业或采取措施,确保了各项活动有较好的环境;在中、高考期间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为考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声环境,受到市民好评2002年全市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 58.17平方公里,覆盖率59.36%固 体 废 物简 况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的处置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环境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状 况 工业固体废物 2002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91.7 万吨,排放量9.54万吨。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仍以粉煤灰、煤矸石和化工废渣为主生活垃圾 2002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40.17万吨,处理率100%,其中无害化处理量18.4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45.9%措 施 与 行 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投资1079.8万元,完成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7项,新增工业固体废物设计处理能力222吨/日2002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50.21万吨,处置量223.48万吨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发挥固体废物专业处置单位的作用,使固体废物处理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贵阳市比例坝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03年完成主体工程,投入试运行生 态 环 境简 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生态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5.66%状 况风景名胜区 到2002年,全市已建成8个风景名胜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级1个措 施 与 行 动加强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工作,启动第二环城林带建设工程2002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对全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进行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了花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建设农村沼气池24155口,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和村容村貌配合农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对我市308个村点进行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现状环境监测,选出符合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限值的村点101个,统一授牌作为无公害种、养殖生产基地在市中药材基地建设中,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对全市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分散基地,根据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进行产地环境监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基地面积23.3万亩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贵阳市办公室于2002年11月16日在贵阳市环境保护局挂牌成立并开展工作环 境 管 理城 市 环 境 综 合 整 治2002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实施美化工程、亮丽工程、绿化工程,城市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十五”指标体系的要求,我市2002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得分60.53分(总分为89分)在省政府对我市进行的第三届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的届末检查中获得好评环 境 法 制进一步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制定了《贵阳市南明河环境保护和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