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2022年整理).pdf
20页1 2 2019019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 “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 “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 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15. 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2 14. C 15. 观点一:同意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 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才情豪迈,挥洒自如,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C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 3 D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 15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6 分) 答案: 14(3 分)D 【解析】“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错,数亩荒园指的是女王城东禅庄院,是饯别的地点 15(6 分)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
3 分)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南歌子 吕本中【注】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小令抒写了旅途风物和诗人感受,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 4 B词作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意境与晚唐诗人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很接近 C词中由“晓霜”写到“残菊”,由“残菊”联想到“重阳”,又由“重阳”联想到眼前处境,思绪曲折 D过片“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然之意卓然 15这首词与纳兰容若长相思山一程题材相类,但思想情感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 分) 答案: 14(3 分)D 【解析】“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错误。
15(6 分)不同之处:纳兰词抒写了身飘天涯,思亲无眠的寂寞感伤吕词则抒写了(1)羁旅行役,思亲感伤2)佳节独处,寂寞无眠3)家国沦亡,归而不得,忧时伤乱,痛苦深沉答出纳兰词特点给 2 分,答出吕词特点给 4 分,共 6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 5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15.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4B(“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错,应该是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春之情 15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与赞美。
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每点 2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2.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6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13.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6 分) 答案: 12C(尾联属于直接抒情) 13.“过”有“路过、经过”之意(1 分),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1 分);“摇”即“摆动、轻摇”之意(1 分),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1 分),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2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春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7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 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E.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15.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 【答案】B D 【解析】B 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D 项,“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作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 15. 【参考答案】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8 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 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 丰富了内涵, 突出了暑旱之苦 (答出三点并分析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注释】 投壶: 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 设投壶一个, 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9 15.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6 分) 答案: 14.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好坏 15.慷慨大方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慷慨之人 射艺高超投壶华馆静”是说,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观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潇洒不羁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每点 2 分,共 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11-12 小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10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1C【解析】C“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1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2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其一) 曹唐 白石溪边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 11 鸟啼深树劚灵药,花落闲窗看道书 烟岚晚过鹿裘湿,水月夜明山舍虚 支颐冷笑缘名出,终日王门强曳裾 【注】劚(zh):砍;斫颐:颊;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题中的“处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这个称呼表明了主人的身份。
B首联极力营造隐居的氛围,诗人表示自己要在此构建房屋,过称心如意的生活 C“鸟啼深树”“花落闲窗”写环境清幽,“劚灵药”“看道书”写幽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