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选择, 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doc
25页林毅夫董先安 殷韦NO.C2002017 2002 年 12 月 5 日内容提要:Lin(l994, 1996a,b, 1999, 2001)的技术选择假说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山其耍素禀 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所采収的发展战略如背离了最优的技术选择将影响该国的经济 增长速度及是否能够向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收敛本文构建了一个增长函数,除技术选择外,还同时■考虑 地理位置、政府质量等因索长期内对各国全要索生产率(TFP)的影响我们用跨国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估计, 检验影响长期TFP差异的各种假说,结果支持Lin的技术选择假说、Sachs etal.( 1995, 1999)的地理位置假 说,但结果未支持政府质量假说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选择技术扩散经济收敛林毅夫所在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通讯地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100871联系:62757375E-mail: jlin@董先安所在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通讯地址:北京大学32楼229室邮政编码:100871联系:62759679, 13681421100E-mail: xad0n2@殷韦所在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通讯地址:北京大学47楼2114室邮政编码:100871联系:62879057E-mail: yinwei @Technique Choice,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Economic ConvergenceJustin Yifu Lin(Peking University and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an Dong(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Peking University)Wei Yin(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Peking University)*我们感谢姚洋、李水军、章奇、楚天舒、赵忠、王明进、刘明兴、陶然、李志赞以及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毎周发展讨 论会参与者■的评论和帮助。
半然,作者■承担本文全部责任此文M在内容提要:Lin(1994, 1996a,b, 1999, 2001)的技术选择假说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山其要索禀 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如背离了最优的技术选择将影响该国的经济 增长速度及是否能够向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收敛本文构建了一个增长函数,除技术选择外,还同时考虑 地理位置、政府质量等因素长期内对齐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我们用跨国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估计, 检验影响长期TFP差异的齐种假说,结果支持Lin的技术选择假说、Sachs etal.( 1995, 1999)的地理位置假 说,但结果未支持政府质量假说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选择 技术扩散 经济收敛Technique Choice,Technological Diffusion,and Economic ConvergenceAbstract Lin (1994,1996a,b, 1999,2001) hypothesizes tha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a country is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by its endowment structure. If a developing countrys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ults in a deviation of the technique choice from the optimal choice, the country^ growth rate will be adversely affected and the country will fail to converge to the developed country. The paper constructs a growth function. In addition to technique choice, the function also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geological lo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The paper uses cross-country, time series data to estimate the growth function. The results support Lins technique choice hypothesis and Sachs et al/s location hypothesis・ However, the results fail to support the government quality hypothesis.Key Word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echnique choice; technologic^ diffusion; economic convergence・JEL Classification: 010, 040, 057引言在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可分解为投入耍素数量增加、质量改进以及投入耍素 的使用效率提高。
在研究各国的经济增长时,总量生产函数一般设定为Cobb-Douglas形式, 许多研究发现使用这种生产函数所估计出来的参数与典型事实一致,I而且,发现教育回报 率在各国相当稳定(Mincer 1974)经济学家对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进行考察一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方法,尽管这 种方法存在缺陷,甚至可以说它是人们鉴丁对经济增长过程所知甚少,而不得不采取的一 种衡量方式2 Hulten(2000)认为TFP方法可以提供一个考察经济增长的内部逻辑一致的简 单框架,使用TFP模型时可先对参数进行设定,并运用固定效应方法,或者假定各国稳态 TFP相同的方法,反过来检验这些设定是否合理故而,TFP方法仍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 究方法冃前经济学界对TFP的动态过程进行建模并估计的方法尚未统一Mankiw, Romer 和Weil(1992)假定齐国稳态TFP相同,即假定在同一技术下各国经由资本深化将可导致经济 收敛他们采用跨国宏观数据估计一个包含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累积的扩展的Solow模型, 发现要索投入对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Mankiw(1997)强调这种用宏观数抑估计经济增 长方法的优越性在丁•,它考虑到了物资资木与人力资木在总量水平上的外部性,3而在采用 微观数拯来估算要素回报率时,可能无法考虑到这个影响。
对Mankiw, Romer和Weil的方法,Prescott(1998)提出了有力的反对意见他认为各国 TFP的稳态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他根抑从微观研究中获得的要索冋报率,用校准方法 (calibration)对增长模型进行测算Prescott的研究结果表明,要素投入的差别只能解释我 们观察到的国与国Z间人均收入巨大差距中的很小一部分,人均收入巨大差距的主耍来源 是TFP的差距Islam (1995)、Caselli, Esquivel和Lefort(1996)的研究也假定各国的TFP水 平存在差异,并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分析他们考虑到TFP的差异反映技术差异,当存 在技术扩散时,预期这个差异会逐渐缩小这种允许各国的TFP水平存在差异的处理方法1指不违背Kaldor典型事实,包括人均GDP与人均资本的稳定增长、利率与资木占GDP比率的稳定、以及各国生产率增长 率的差别(Kaldor, 1961) o2 TI中方法的困难在于缺乏直接的TI中数据,只能根据回归生产方程的残差项來进行估计3通常在用受教育程度度量人力资木时,就隐含地假定人力资木的生产与物资资木无关,该假定忽略了总量水平上物资 资本的外部性■详见Romer (2001)冋应Ben S. Bernanke和Refet S・ Gllrkaynak评论的菲正式文Is Growth Exogenous? Taking Mankiw, Romer, and Weil Seriously"。
还得到Klenow和Rodriguez・Clare(1997)等人的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Bloom, Canning和Sevilla(2002)的研究结果也异7 Mankiw, Romer 和Weil(1992)的估计结果他们同样采用宏观数据,但增长模型设定稍许不同,结果没有 找到资本积累和教育投资对增长的贡献高丁微观回报率的证据他们的结果表明,总量水 平上的外部性影响也许并不存在,基于微观冋报率,用校准方法(calibration)对增长模型 进行测算的方法有其合理性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理论上,采用宏观数据估计增长模型有其自身的缺陷 估计结果取决丁•生产方程函数形式设定正确与否换言Z,我们应该正确地刻画要索投入 影响产出的机制,阐明TFP的动态过程(包括跨国TFP水平差异、增长率差异),以及控制收 入水平与耍素投入之间存在的互为因果关系所可能引起的偏误有鉴于此,本文在设定生 产函数的形式时考虑到由这个函数形式估计出来的结果是否与典型事实以及微观回报率一 致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与技术扩散模型,允许即使在长期,由丁政府的技术选择 政策、地理位置和制度质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各国TFP仍然可能存在差异。
我们对该模 型进行估计,检验了关丁•造成长期TFP差异原因的各种假说,主耍包括Lin(1994, 1996a,b, 1999, 2001)的技术选择假说、Sachs et al.(1995,1999)的地理位置假说以及Kaufmann et al.(1999a,b)的政府质量假说我们通过对所设定模型的计量估计,检验这些相互竞争或者 互补的假说的有效性Sachs et al.(1995,1999)的地理位置假说的主要含义是,地理位置和气候通过作用于交 通成本、与气候有关的疾病和农业生产率、甚至贸易政策等等,对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产 左显著影响Gallup, Sachs和Mellinger(1999)发现远离海岸线的国家,由丁•从事国际贸易 的运输成本很高,或者热带地区国家由丁•较高的疾病发病率,经济增长缓慢Kaufmann et al. (1999a,b)的政府质量假说认为政府产生、运彳亍与更替过程,政府政 策执行的有效程度,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机制状况以及公民对政府的态度等等会影响 经济增长的速度有关技术选择假说将在本文第二部分提出,第三部分建立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第四部分对所采用的数拥进行描述,第五部分报告经济增长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最后是 总结评论。
二、技术选择假说根据Solow(1956)的开拓性工作,从新占典增长理论可以推导岀一个结论,即由于资 木的边际报酬递减,发展中国家应该比发达国家增长更快,两者的人均收入差距应该逐渐 缩小,最后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将等丁•人口增长率然而,经验证据表明,虽然美国国内各 州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出现了收敛(Barro和Sala-I-Martin,l 992; Baumol,1986;Williamson,1995),但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并没有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 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