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粮仓监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doc
89页数字化粮食仓库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总体设计建议书〕2009年9月目 录目 录21引言52 系统平台建立总体技术路线63 缩略词74 系统设计原则84.1系统设计的总思想84.2 系统接口和标准化84.3 用户管理人员与开发人员相结合的原则84.4 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原则94.5 数据的组织原则94.6 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94.7 系统平安原则95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95.1第三级管理中心105.1.1网络与系统集成105.1.2实时数据采集集成115.1.3基于Web GIS智能化监控管理集成平台115.2第二级管理中心125.2.1全区粮食储藏资源浏览125.2.2 智能化监控125.2.3报警应急预案与指挥调度135.2.4辖区粮食储藏管理135.3第一级管理中心135.3.1实时监控与报警应急调度145.3.2全市粮食储藏仓库资源查询145.3.3全市粮食储藏管理145.4系统维护145.4.1系统设置145.4.2权限管理155.4.3系统管理156 解决方案156.1新增智能化监控硬件工程156.1.1数字图像监控子系统156.1.1.1系统功能特点156.1.1.2 系统设计依据166.1.1.3系统组成166.1.1.4系统设备配置176.1.1.5系统设备选型186.1.2 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安装工程246.2 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软件工程276.2.1网络集成276.2.2系统架构286.2.3系统扩展接口296.2.4基于Web GIS集成平台功能构造296.2.5数据库306.2.5.1数据库总体框架316.2.5.2根底地理数据分层要求326.2.5.3 属性数据库336.2.5.4 系统流程与数据关系346.2.5.5工作空间控件366.2.5.6 数据建模376.2.5.7 可扩展的属性数据库构造设计386.2.6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396.2.6.1 Map Objects 组件396.2.6.2网络地图发布引擎406.2.6.3空间数据引擎〔Map SDE〕416.2.7多媒体显示416.2.8业务效劳器416.2.9系统维护426.2.9.1日志查看426.2.9.2系统监控426.2.9.3用户管理436.2.9.4系统平安性设计436.3 用户效劳层集成功能446.3.1分层次集成功能446.3.2互操作功能446.4系统集成平台应用系统446.4.1单个粮库监控集成平台446.4.2系统主页窗口466.4.3系统主页菜单476.4.4应用系统集成平台与地图根本功能476.4.5储藏粮库平安监控496.4.5.1仓库储存粮外环境要素监测报警496.4.5.2 门禁报警系统集成506.4.5.3 周界报警系统集成516.4.5.4视频监控系统集成516.4.5.5消防报警系统集成536.4.5.6突发自然灾害报警系统集成546.4.5.7报警应急预案、指挥调度系统546.4.5.8市、区储藏粮管理中心报警应急指挥调度协同工作模式如下556.4.6粮库机电自动化设备监控566.4.6.1 给排水系统集成566.4.6.2 公共照明系统576.4.6.3 粮库环境空调系统和送排风系统576.4.6.4粮库动力传送带系统586.4.6.5粮食出入库电子地磅监控系统586.4.7综合管理系统636.4.7.1储藏粮库粮食储存管理系统646.4.7.2储藏粮储运调度系统716.4.7.3粮库人力资源管理756.4.7.3.1人事信息管理756.4.7.3.2劳动合同管理816.4.7.3.3人力资源规划826.4.7.3.4部门设置826.4.7.3.5岗位设置836.4.7.3.6薪酬管理846.4.7.3.7培训管理846.4.7.3.8员工排班管理846.5系统管理866.5.1 权限管理866.5.3用户管理866.5.4密码修改866.5.5使用帮助866.5.6 日志管理866.5.7平安性866.5.8系统管理866.5.9系统设置86附件:弱电系统防雷工程871 防雷方案871.1接地设施871.2电源防雷881.3信号防雷882 防雷设备选型892.1 EPP40T三相电源避雷器892.2 EPP20S单相电源避雷器89. z.-1引言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2003年国家投入巨资,率先在政府部门实行电子政务数字化技术导致地理信息技术在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推动着3S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地走向深入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业也纷纷使用数字化技术以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和可视化、智能化,进而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据市统计局统计,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177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438万人〕,加上居住半年以下外来人口143万人,实有人口1921万人是一个特大型粮食消费城市据统计,2005年,年粮食总产量105万吨,其中:稻谷85.5万吨,小麦等19.5万吨当年,年粮食需求量570万吨〔原粮〕左右,其中口粮370万吨〔粳稻谷300万吨〕,饲料用粮170万吨,食品加工等用粮30万吨粮食消费所需粮源,当地郊区生产提供20%,其余80%从购和国外进口2005年度储藏粮轮换总量53.5万吨,轮换储藏油2万吨从2002年起,粮食局在调整储藏粮构造的根底上,科学测算自然化速率,合理计算储藏粮轮换专项补贴,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级储藏粮轮换新机制,有效控制轮换价差推动储藏粮动态管理,确保常储常新,增强政府粮食宏观动态调控能力。
整个城市对粮食的巨大需求量为粮食仓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市各粮食仓储装备及其现代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分散各地的仓库智能化监控系统由于通信协议不一致,只能在当地仓库独立运行,没有建立统一的分级监控管理集成平台,上级主管部门难以实时监控各地仓库粮食仓储情况,致使有的仓库存在虚报、假报仓储数量,无法准确统计储藏情况;偷梁换柱以换新导致储粮价损;粮食收储、运输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有的粮库不能及时检测并控制仓储粮食温度、湿度造成粮食霉变等等传统的粮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其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分散性已不能适应这一开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这里我们提出市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正是顺应现代数字化管理理念3S+C技术可将市分散在各地的粮食仓储管理的各种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简捷直观可以管理的数据量更大,分析功能更强,新技术和新手段的采用对粮食仓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社会效劳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可以与现代化粮食仓储管理模式和理念有机结合,博采众长,集技术的先进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于一体,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为翻开粮食仓储现代管理之门,科学、高效、规地进展管理铺平道路。
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以数字化为根底,通过网络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通讯集成等多种技术,建立基于Web GIS的空间可视化集成平台软件工程通过接口模块组成实时监控网络神经系统表达了空间可视化、智能化和总控管理自动化的技术水平,集多种专业管理系统、通用办公系统、Internet应用等多方面的合理整合它不仅规和完善管理部门部的业务流程、操作模式、管理模式,而且利用Internet的覆盖能力,实现了对各相关部门和粮食仓储监控管理系统相联接,构成电子化的虚拟粮食仓储系统以适应当前与未来开展的客观需求2 系统平台建立总体技术路线系统采用面向空间、面向对象、面向用户的构件设计思想综合应用数字化技术、GIS技术、电子标签〔RFID〕技术、传感与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市各地粮食仓库仓储监控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体集成平台具有空间可视化、分级管理、跨部门协同、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智能化等功能首先是对各粮食仓库管理空间进展数字化处理,建立矢量电子地图数据层集和监控属性拓扑关系,将粮食仓储监控管理的各种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了表达空间可视化、智能化和总控管理自动化的技术水平,系统既能提供综合性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效劳,又是集中显示分控的效劳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通畅的指挥调度平台;既能集中监控管理,又能分散维护检测。
系统界面友好,以帮助和地图空间导航为导引,提供灵活快捷的可视化空间查询手段;快速准确的统计数据;直观的图形图像操作GIS地图引擎可以支持海量数据的交互,分析功能更强,新技术和新手段的采用对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未来粮食仓储业务增值效劳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管理决策于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 缩略词数字化粮库——广义上讲是指"粮库信息化"狭义上讲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传感与控制、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粮库的各类监控电子设施进展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粮库管理和辅助决策效劳的技术系统,它是真实粮库的数字化再现,主要效劳于粮食储藏管理、公共平安等管理领域的相关部门,以及需要粮食储藏根底数据效劳的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根据各个粮库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报警事件类别、出现位置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方案Internet——采用卫星、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等现代通信手段,以为依托的广域计算机网络系统Intranet ——采用Internet的通讯协议和技术手段,在单位部进展信息传输的网络系统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依靠ISP和其它NSP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
具有平安、质量保障、可扩大、可管理性GIS——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管理为根底,结合空间数据库管理和关系数据〔属性数据或非空间数据〕库管理为一体的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Web GIS——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Web方式地理信息发布系统RFID——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物流储运、智能化监控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空间数据——地理位置或具有定位、定形信息的准确数据描述属性数据——对地理点、线、面相关属性信息的描述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数据的分析〞和"数据的空间分析〞,前者的中心是以数学〔统计〕模型来描述和模拟空间现象和过程,将本来模拟的地理模型转换成数学模型,以便于定量描述和计算机处理后者则从空间位置、联系等方面去研究空间事物,以期对空间事物作出定量的描述,它答复了"是什么?〞、"在哪里?〞和"怎么样?〞。
ODBC——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的首字母缩略词Microsoft WOSA 构造中的一种接口,为基于 Windows 的应用程序提供一种通用语言来访问网络数据库OPC——OPC(OLE for Pr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