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编辑出版-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等十一则.doc
4页宏观编辑出版: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等十一则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 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 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陆费逵在出版活动中,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出版业是重 要的文化产业,不是一般经济领域的产业出版业生产和销 售的产品是物质载体承载的精神产品出版业对社会的重大 贡献是文化力,是舆论导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是 出版的灵魂文化建设才是出版活动的根本目的,而经济运 作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遵循这个原则,在出版活动中, 出版者对文化价值取向和商业价值取向不断进行协调和平 衡刘杲文化建设服务是编辑出版业的根本功能文化力是人类 开发和应用的所有力量中最深厚、最强大也是最持久的力 量时光匆匆,文化不朽出版和编辑为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人民幸福服务,具体是通过为文化服务来实现的出版 物价值评价体系的核心是文化价值离开了文化,出版和编 辑工作就没有价值,也不可能获得发展文化自觉是编辑工 作的起点——桂晓风文风背后是思想,思想来源是实践,因此对文风的改进 其实是一个切入点,背后有广阔纵深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这句话深中肯 繁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文风无从真切;不联系群众、 体恤民生,文风无从生动;不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文风无 从新颖;不勤于思考、孜孜不倦,文风无从深刻因此,文 风也是镜鉴一一于事,文章上的穿靴戴帽,空洞无物,照见 的是作风上的慵懒散奢,人浮于事;于人,文章上的装腔作 势、矫情做作,照见的是党性不强、修养不足——《光明日报》评论员我不认为编辑是一种最具创造性的天才,那是非常难得 的……人们从我身上发现的作为编辑的那些品质,譬如眼 光、善意、品味、耐心,以及旺盛的精力啊什么的,这些都 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对这些素质反倒不看重……我其实只做 了一件事,那就是保护和培育一个艺术家的才华我的工作 就是呵护这些美妙的天才——美国文学编辑及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利布(系《第 二十二条军规》一书的编辑)蒋孔阳先生在《美学新论》中讲了一段话,我想我们可 以从中领悟到一个编辑具有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意义他 说:美向着高处走,不断地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和升华,以 致超出了一般的感受和理解,在对象中形成了一种不可企及 的伟大和神圣的境界,这时就产生了崇髙我们编辑就应该通过我们编辑的图书,我们写的文章, “不断地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和升华”。
编辑自己也会因此 而感到职业的神圣与崇高 杨牧之如果说电影是有魅力的,期刊是有利可图的,报纸是有 影响力的,电视是强大的,那么对许多人来说,图书业则是 整个大众传媒业受人尊敬的基石——《21世纪出版业的文化和商业属性》、《出版业》等著作的作者阿尔伯特•格雷柯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能充实人生的行业,编辑本身也是 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 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式各样的具影响力的人物你 等于在修一门你愿意付费的终身学习课程,不同的是,你修 课的时候不但领薪水,而且还可以在知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 衡量的满足——美国编辑M.林肯•舒斯特在《给有志于编辑工作者的一封公开信》中说为编辑者,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职业追求,一旦脱离自 身的轨道和追求,除了会感到孤独、恐惧之外,将会坠入为 生活而生活,为编书而编书的循环,徘徊在无所适从,了无 生趣的巷口,与快乐与满足无缘海猫出版,是在用凝重的情感和专业的态度来礼遇文化,致 敬文化出版,要求视角开阔,兼容并包,须知知识和意识, 恰是人生本质的体现,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 审美出版人尽己之职,致力于提供宽广的平台,传播争鸣 的声音,唯有如此,才能让读者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心存 警觉地分析、鉴别和采择各种论述,通过博弈、冲突和调和, 以知识求实,循逻辑求是,从而不为偏见所惑,接近事实的 本来面目。
——吴航斌从事数字出版,最大的收获不是研发出多么精妙的产 品,因为更新迭代总是迅雷之势;更不是赢得多少收益,因 为做这行的人心里都清楚,口袋中是一枚多么干瘪的果子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是在这已成型的书业走向暮年之 时,我们成为它新鲜奔腾的血液,并在这艰难行走中,磨砺 了一颗愈来愈坚韧光亮的心——李晓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