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学说.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56763974
  • 上传时间:2024-04-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学说摘要: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本来只能提高人的境界,本来不能使人有对于实际事物的积极的知识,因此亦不能使人有驾驭实际事物的能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并不能交给人具体实际的科学知识,但它能提高人的境界能使人不断的超越自我,从而发现自身更高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之中,人一方面是不断提升了对于哲学的世界的“真际”的领会和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领会和了解解答了人如何安身立命的这个人生的根本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虽无具体只用却又有人生根本的大用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学说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的精华部分,同时又采取了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的逻辑分析方法,把西方哲学的理性成分与中国人生哲学相结合,从而构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境界学说人生境界学说在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和理解冯先生整个哲学系统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冯友兰先生自己说过,他的哲学是“接着程朱讲的”,是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继承更是发展,因而有助于对整个中国哲学的理解此外,人生境界学说还具有富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人生境界学说本身是关注人的学说,是对人生该何去何从、生命的意义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它关心的事每个人的幸福。

      因此无论是在冯友兰先生的时代,还是现在的我们乃至未来的人们,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为人生学说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冯友兰先生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关键词:冯友兰 人生境界 觉解1.冯友兰人生境界学说产生的理论基础冯友兰先生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哲学十分精通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是组成其哲学思想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其中对他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宋明理学尤其宋明理学中的程朱理学其“新理学”哲学体系正是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之上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创新创立起来的冯友兰先生自己也说过,他的新理学是对程朱理学“接着讲”的,而不是“照着讲”的是以程朱理学为基础上的,是对程朱理学的巩固,更是对其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冯先生也吸取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道、禅、名乃至玄学等各家各派的思想,创立出自己独特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即他的“新理学”所涵盖的体系,而人生境界学说则是“新理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其人生境界学说受到了程朱理学的直接的影响如新理学中的“理、气、道体、大全”等主要概念及其他相关的概念,都是直接来源或是经过改造创新的程朱理学中的概念此外,冯友兰先生同时又对西方哲学有着广泛和深刻的了解和研究。

      西方哲学所采取的的逻辑分析方法是中国哲学中所欠缺的,冯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系统的研究了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的方法,并把它运用于此后自己的哲学体系之中实用主义大师杜威和新实在论大师蒙太古都曾经是冯友兰先生的老师,因此在他的“新理学”哲学体系中,西方哲学的思想尤其是新实在论与实用主义的思想也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其“人生境界”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冯友兰的“新理学”正是结合了中国哲学的传统与西方西哲而产生的是运用了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方法、 新实在论等观点,对中国传统的理学进行发展创新的结果新理学所构建起来的哲学体系特别是其构建的形而上学体系是人生境界学说的直接理论基础2.觉解在人生境界学说中的关键性作用冯友兰先生在自己的人生境界学说中把人生划分为四个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人自然就具有的,后两个境界则是需要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时也只有后两个境界才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人如何才能最终达到天地境界而成为与天地合为一体的“圣人”、找到自己的归宿,才正是冯先生构建其形而上学、建立其人生境界学说的目的,也是人生境界学说的价值所在那么怎么才能提升人生的境界呢?人生的境界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对人生境界的制约性因素:觉解的理解。

      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可见在冯友兰看来,“觉解”中“觉”是自觉的意思即人的自觉,人自觉自身是在做某事而“解”是指人对于自己所做的某事的了解,对自己所做的事的充分理解了解是一种活动,自觉是一种心理状态,所以并不依概念我们有活动,我们反观而知其是某种活动,知其是怎样一回事此知虽然是反观底,但亦是了解,不过其对象不是外物而是我们自己的活动而已我们于有活动时,心是明觉底有了解的活动时,我们的心,亦是明觉底此明觉底心理状态,谓之自觉从冯友兰的解释来看,我们可以领会到“了解”并不是“自觉”,即“解”和“觉”是相互区别的了解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的过程是和概念有关的,因此它包含了理性的过程;而自觉则“不依赖于概念”那么自觉或说“觉”是非理性的对自身活动的了解而达到一种“明觉底心理状态”即是冯友兰所说的“觉解”它是以自身的活动为了解对象的,对这个对象的“明觉”并没有借助于概念,因此也就不能说明这个对象是什么,对它没有明晰的语言表达这种“觉解”类似于佛教哲学中的“顿悟”,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是人在思想上的一瞬之间的质变而冯先生在对于如何“觉解”时,他的方法依旧是采用了“格物”的方式。

      总的来说,冯友兰在此还是借助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采用了“负的方法”,只是说它不是什么这也是他的哲学思想的神秘主义的表现觉解”在人生境界学说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新原人》中冯先生这样写:“人对宇宙人生底觉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人自觉的做着他所能了解的事情,这事情便对他具有了某种意义伴随着人对自己所做的理解的不同,意义也随之发生改变人生的境界也随之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领会到,这里的“境界”有其独特的含义境界”一词来源于佛教在《入楞伽经》中提到:“我弃内证智,妄觉非境界佛教中的境界是指“情景”、“环境”,转为“阶段” 六义,是觉悟的程度的意思而冯友兰先生借用此语是指在通过觉解的过程,对自身所处理的各种事的意义了解,并综合起来的主观精神世界这区分于通常人们所认识的自身以外的外部世界,而是一个人领会的自己所处理事,人的自身活动对自身的意义所构成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冯友兰先生的逻辑:由觉解出发,对宇宙人生的不同的觉解形成不同的对人的意义,这些不同的意义又构成了不同的人生的境界。

      可以说没有一定程度的觉解也就没有相对应、相关的人生境界的产生,同时,不同的觉解会引起人生境界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可以说,觉解,是构成人生境界的关键性因素3 冯友兰人生境界学说的内部构成由“觉解”出发所阐释出来的人生境界,既不同于佛教原义中的“境界”,也非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境界”,它与“人生”二字相搭配,共同构成了“人生境界”的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它是人对自己所做的事的觉解,换句话说,即是人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交往的意义的理解和领会这种“意义”的领会也是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判断,这个价值是在怎样的程度上满足了什么样程度的需要的?是个人、社会或者更高程度的宇宙天地?满足不同的需要就产生不同的价值,相应的映射出不同的人生境界从而又影响着人的行为这一切都是跟人自己的觉解有关,跟人对于自己的活动的领悟、评判有关而人是不同于动物的,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活也不是动物的生活否则人也不能称其为人,因为在自然构成上,人与动物是没有区别的因此这个“境界”是在人所在“人”的生活中同时对于自己的生活的理解和领会,它内在于人的生活中,同时又跳出这个“生活”、影响着人的生活本身人生境界是由人生活的意义构成的,是人对自己生活的领会和体验,是一种自觉,是人对自己人生的各方各面的在精神上的理解和建构。

      它包括人对于人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态度、情感归宿、生活方式等等的理解,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人生境界的丰富内涵主体对于生活不同的理解使人的活动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些不同的意义又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学说中,把人生的境界具体划分为四个部分,即自然境界、功力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个部分3.1人生境界之自然境界自然境界是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学说中人的第一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对自己所作所为并不了解,并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和价值这时的人可以说是被动的,他主动性、自觉性尚未充分的显现出来此时与动物的区别不大处于这个境界中的人,如冯先生所说,其行为时“顺才或顺习底”顺才”是说他的活动是出于自己的生理本能,也即是率性而为的,人是依照自己的动物本能活动的;所谓“顺习”是指活动受到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制度、习惯所制约的,而并非处于自身的目的,主动的要这么去做由此可见,在自然境界中的人的活动、行为是受到本能自然的需求或外在的目的的制约,而不是来自于人作为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的要求,没有来自于人的社会性的要求自然境界是人生境界中的第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可以说是无需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了解和领会的,因为一切活动都是“顺习”、“顺才”而行,不存在着什么人生的思考。

      在这种无“觉解”的前提下所构建起来的人生,可以说是懵懂的人生,是未开化的人生,在这个境界中生活的人也因此是懵懂的、为开化的正如人在年幼的时候,自己的各种活动都被自己的父母、长辈所安排设定好,让其读书写字,而自己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不知道这么做对自己会产生如何的影响;又如时下常见的“吃饭是为了生存,生存又是为了吃饭”等言论,都是没有充分了解自己行为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觉解”人生的表现3.2人生境界之功利境界自然境界是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学说之中最初的境界,也是最低的、处于起始阶段的的境界冯先生认为,人生活在这个宇宙世界之中,为充分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人生最终的关怀以坦然面对人生,人就需要不断的以更高的觉解来理解自己所处之中的宇宙人生因此人不能始终处于自然境界之中,而是要对宇宙人生要有更多、更深入的觉解,这种更多、更深入的觉解也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胜解”,只有对宇宙人生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胜解”,才能超越出人生最初的自然境界,从而进入人生的第二个境界:功利境界人生的各个境界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觉解的过程,是人对自己所处理的事情的意义的理解和领会,由这些意义构成的主观精神世界。

      这是一个由“意义”所构成的综合的精神世界因此说人生境界的本质是觉解,划分人生境界的关键、标准也是觉解,不同的觉解的基础上所派生出的不同的意义世界即是不同的人生境界功利境界之所以是对自然境界的超越,正是因为人从混沌无知中醒觉,产生了对宇宙人生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领会,这时的人觉解到了自身的存在,觉解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我”和“我”的利益基于这种觉解,他的活动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为了自己的“利”这个“利”包括物质的利益,也包括非物质的、精神上的利益个人为自己追求钱财、名誉等等都是人在功利境界“为利”的表现功利境界是对自然境界的超越,是人在自然境界的基础上的提升但功利境界还远远没有达到人生目的和理想,在功利境界中,人始终还是存在着不能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不能得到心灵的安慰和平静这也构成了人向更高的境界进发的动力3.3人生境界之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是在功利境界的基础上的人生境界的又一次上升这种上升当然也是伴随着人的觉解的提升而提升的,从根本上来说,是觉解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人的主观精神境界的发生的变化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同于功利境界中的人,处于功利境界中的人仅能关注于自身,仅能觉解到自身和自己的利益的存在,他对对象的领悟和理解仅限于此。

      在这个境界中的人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他人,只能看到个人,而看不到个人所处的社会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仅能看到二者的差异和矛盾之处,而不能看到二者的联系和贯通之处而在道德境界之中的人则能够领会到人不仅是个别的人,生物的人,而且是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