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领导的十条.doc
11页国企领导的十条“军规”│年轻的企业管理者必读 如何做一个有魄力又不失亲和力的领导,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奋进向上,犹如做一位威力的船长带领着全体船员,在无边的海洋里闯荡,唯有暴霜露,斩荆棘,方能成为一番海上霸业国企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手,无疑担负着艰巨的任务 14年前的2001年,中航工业掌门人林左鸣以平白直叙,有条有理的方式,将他在企业最困难时期从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汇聚到这篇文章里旧文新读,在企业中成长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作为国企的一把手,特别是“年轻”的一把手,根据自己近些年来的工作,我总结了认为很重要的十条,姑且叫做《国企领导的十条“军规”》吧好的企业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一般比较少,实际上特别好的企业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后也很难,如果前面的“老板”干得很辉煌,你接上去后能不能干得更辉煌?这是很大的挑战和压力但是大部分年轻人出任领导的企业并不是很辉煌,甚至是很困难的,接上手以后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管理者要干好确实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我从自己这五、六年来走过的道路中体会,总结归纳有这么十条 第一条,圣者在位,能者在职。
这是古人的一句话,也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你应该做到让你的部下永远比你聪明、比你能干 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比较难如果真的你的部下永远比你聪明、比你能干,你这个领导就没有地位了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作为领导,要不断地为你的部下出题,让他们去解比如说 X+Y=?,题解完之后,他们可以兴高采烈地来报告:领导,我这事办妥了给他们以这种表现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作为领导能够不断地给部下出题,让部下不断地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让部下兴高采烈地来报告,你这个领导就做得非常到位,你就真正调动起了所有人的积极性比如历史上的刘邦,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刘邦在当时社会政治混乱的情况下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出了个大题大家围绕这个大题,你有什么本事亮什么本事,这就是刘邦的领导艺术 我的座右铭是“没有无用之才,只有无尽其才”实际上也是这样,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你既然要聘用人,就必须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非常有用的,你怎么用他,就要安排以不同的岗位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这句话无论是作为实际操作,还是作为口号,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不能够事必躬亲,所谓的出主意、用干部,也就体现在这里。
出题的时候就是出了大主意,同时也把干部用好了因此要“在位”而不是“在职”,如果“在职”,就无形中把领导岗位降低了所谓“无为”,实际上是“有大为”要站位很高,要始终对企业发展有前瞻性,要不断地出题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领导这实际上很难没有很高的站位,没有应有的思想高度,领导就不可能不断地出题 第二条,要靠思想管理,不要靠权谋管理领导和长官的区别就是是否有思想所以我非常主张,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企业,实际上都办成了一个文化的组织 (或者叫学习的组织,我觉得应该叫文化的组织 这些企业的领导人都是出思想的,即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非采取一些管理策略不可的话,也要先造舆论,因为先有舆论的策略,那是阳谋,如果没有事先的舆论,就采取一些策略,那就可能变成阴谋了,就不得人心了 毛主席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觉得政策主要是思路,策略就是管理技巧策略怎么出台,非常值得研究,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应该先有革命的舆论,先有革命的理论和思想作指导,也就是要先有革命的方针政策,然后才能有策略所以毛主席说“要搞阳谋不要搞阴谋” 企业管理也一样,做一个企业管理者,抓思路非常重要。
我到黎明公司以后,每年都亲自执笔写重点工作思路纲要,先把思路亮出来,来统一全公司干部职工的思想,形成凝聚力在管理过程中,肯定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可能还要处理一些人,要调整一些领导班子,要采取一些组织措施,但这些行动都是有大思路在前,有言在先先有思路,后再采取一些措施,就不会让人感觉你这个领导做事是鬼鬼祟祟的、不光明正大的,你这样的风气就是一种明正的风气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没有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思路,想到哪里干到哪里,有时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策略,久而久之,就会让人觉得你不光明正大,搞一些小手腕,慢慢地,在组织当中、群众当中就会没有威信,没有地位,不得人心,这一点是很可怕的特别是没有思想的管理,容易形成有些想法只在少部分人中沟通和流传,久而久之,变成了组织上的小圈子;作为企业里的副职搞小圈子,是这个人品质不好,作为一把手搞小圈子最可怕,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愚蠢之举,是自毁长城的做法,你根本就干不下去 第三条,要建立自己的领导权威,先要做服从上级权威的表率一个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最关心、最重要的是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特别是万人大厂,上来以后肯定是想说话要算数,能够令行禁止。
要做到这一点,要树立自己的权威,首先要做服从上级组织权威的表率,自己的权威永远是建立在自己服从上级权威的基础上如果你在下级面前顶撞你的上级,那就会为下级不断顶撞你提供永恒的理由 所以我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集团公司职能部门的处级干部到黎明公司工作,只要我知道,我都要亲自接待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要做个表率作为黎明公司必须无条件执行集团公司的指示,按照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开展工作只有我率先做到这一点,以后下面的各个分厂、各个部门才会无条件地执行我的指示这是一种辩证关系,你想自己在部下面前要有权威,你就要完全尊重和服从上级组织如果你对自己的上级领导不屑一顾,那你的权威就不可能树立起来最终你这个企业组织还可能搞得令不行、禁不止,或者下面很多部门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一点对我们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年轻人走上一个新的领导岗位,要特别善于利用上级机关来给你助威,有时候也要“狐假虎威”,你有些想法要说服上级机关接受,让上级机关到你的企业来开展工作的时候把你的思想鼓吹宣传一下,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一下,那事情就好干多了这一点非常重要,上级机关定下来的事,你要全力以赴去办、去做,久而久之你的权威自然就形成了。
第四条,不越级指挥,是你的组织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越级指挥,这是我们管理中一大忌讳但是恰恰是一个老企业产生新领导人以后往往会出现越级指挥,为什么呢?新领导上台以后,班子来不及调整,人的关系来不及磨合,组织关系来不及理顺,就急于去抓具体工作,一旦发现指挥受阻或不灵,就越过分管领导,一竿子插到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自己把组织管理体系搞乱,一旦搞乱,难以收拾要么先把班子调顺,组织上磨合好,要么就是前面讲的第二条,把思路讲清楚,观点亮明,统一思想,思想上磨合好当然我到黎明公司以后,班子一个没调,一个没下,提了一个年轻的,有一位老同志退出一线工作,但没免职,主要靠的思想磨合但黎明公司的部处级干部调了两百多人次,几乎全部调了一遍,是结合组织磨合进行思想磨合现在总的来看,这些同志都比较理解我们黎明公司脱困的一整套思路,思想体系能接受,这是黎明公司发展非常有利的一个条件我从来不搞越级指挥,我到下面车间去看,现场有问题,“6S管理”搞得不好,我绝不会直接找车间主任说,我一定找这个厂的厂长,让他去跟车间主任说;看到工人有错,我绝对不会当面批评这个工人,而是找对我负责的直接的下级提出来这一点对我们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人,在机构没有理顺、干部没有理顺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你要想办法来理顺,或者采取其他方法,使得你的副手能够很忠诚地贯彻你的指令,而不要越级这种越级会造成领导班子不和、不团结,整个组织体系失效不越级指挥是我们年轻领导人要非常注意的一件事 第五条,大敌当前,指挥所要靠前这是战争年代部队用的一句话我们集团公司承担很多重要的任务,在任务非常重的紧急关头,作为主帅的指挥所一定要靠前但是靠前不能违反第四条“军规”,不能够直接在那里指手划脚,不能给在那里打机关枪、扔手榴弹的士兵直接下指令你只能在士兵身旁向你的直接下级下指令,即便你身旁出现了白刃肉搏,你仍然必须举起你的望远镜,不能够越过各级指挥系统黎明公司去年完成了大修建成和生产任务,干得非常艰苦,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一个新型号上马,很多零件得不到保障,几乎是要什么没什么那么在这样一种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主要领导人一定要靠前,指挥所一定要靠前比如说发动机长试指长期试车到最关键的时刻,我每天都是晚上两点钟左右起来陪到四点钟,再回去睡觉在那里的时候我不会发任何具体工作指令但是我在那里下达了很多长远的决策指令,就在这些一线工人身边比如说 50台大修建线成功以后 100台怎么办?发动机修理以后企业怎么向前发展 ?工人们会看到、听到这一切,无形中形成一种气氛,给一线战士们的士气以极大的鼓舞,使干部职工很振奋,忘记眼下的艰苦和困难,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就克服了。
我刚到黎明公司时,全年只剩下了50天,50天要完成超过一半的军品任务,按惯例肯定干不完于是就要求全体干部把铺盖卷全部搬到生产一线,科以上干部都必须把铺盖卷搬到生产现场大敌当前作为指挥员一定要靠前,靠前不是你亲自指挥具体战斗,不是包办代替,你要通过靠前来稳定军心,振奋军心我觉得领导艺术对刚上台的年轻干部特别重要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我们行业里的一批领导人都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这批人文化程度并不高,大部分是中专生,为什么能走上领导干部岗位呢?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非常实干,他们是“行伍”出身,在基层一招一式打出来的,这是他们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现在我们的年轻领导人往往没有那么深厚的基本功了作为有这样特点的年轻领导人,特别在任务非常重的时候,当哪里出现最大险情,处在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候你能出现在哪里,尽管你不做具体的工作,但是你在那里出现,在那里工作,那么这个效果就非常好 第六条,不独断专行,但要会独断或专行,即要做到独断众行或众断专行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特别是国有企业领导人,一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走群众路线,不能独断专行但是要会独断或专行什么意思呢?你不能独断和专行一起干,这是肯定不行的。
但是单单搞独断或者单单搞专行一定是要有的,不然你年轻干部的魄力、魅力就体现不出来什么时候独断?众行的时候独断,独断众行什么时候专行?众断的时候专行,众断专行举个例子,我刚到黎明公司的时候,想找一个热点,包装一下自己说明我这个人是敢于实事求是,敢于打破陈规的当时情况不熟悉,经常到下面转,同时也把各位公司副职调动起来下基层刚到新地方,发现很多问题,就要找主管领导了解、联系一下后来我觉得不对头,当时黎明公司干部根据要求没配,很难联系上,都下基层了,不知我们的主管领导在哪里于是我就“大胆”定了一条:副经理全部配,必须配,而且必须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确保我的指挥畅通这个决定对提高工作效率起了很大作用我也借这件事情炒作了一下我自己那就是:我们要实事求是,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能搞教条主义 再举一个例子:众断专行到黎明公司刚开始一年,我们的老同志、老干部都在观望,一年以后看到企业好转了,在岗职工、干部收入也提高了,就提了一个问题,要求增加收入,并委托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找我谈显然这是没办法办的,退休人员享受国家的退休统筹政策,他们收入的增加,国家有统一的政策,不应该由企业再另行考虑和解决。
因为是老领导出面提这个要求,现在班子成员都是他们以前培养出来的,尽管此事都知道没法办,也没人能出面答复后来公司班子开会研究,然后又通过职代会民主议事团一起来研究,大家认为 :这个事没办法办,这时候就众断了,并且由我来和这些老领导谈这个集体的决策我认为,作为领导人一定不能独断专行,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