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日本的_少子化_及其对策.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81752867
  • 上传时间:2022-04-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9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日本的_少子化_及其对策 外国问题研究11018年 第2期论日本的“少子化”及其对策 关春影 战后50余年来,日本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日本,老龄化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识和重视,并对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关于少子社会、少子化给日本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是在近些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教育界,正在对这一课题进行广泛的研究并探索和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少子化的现状 从日本人口的变化来看,自1920年以来,平均每年大约有200万左右的婴儿出生但在1947—1949年的三年里,人口数增长迅速,每年大约有270万婴儿出生这是由于二战后,人们有了安全感,同时,从国外归来的士兵大都处于生育适龄期,因此出现了第一次生育高峰,日本人把在这一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称之为“团块世代”另据统计,1947年“合计特殊出生率”,平均每位妇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数为4.5人 1948年,由于日本制定了《优生保护法》,使堕胎合法化,加上避孕手段迅速普及,日本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下降的情况,1953年出生的婴儿数为150万人。

      到1957年,合计特殊出生率为2.4人,日本进入了低出生率时期直至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每对夫妇2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但1966年的情况较为特殊,这一年出生的婴儿非常少,仅有136万人,这是因为1966年为丙午年,许多日本人认为丙午年出生的女孩命运不佳,而不愿意在这一年生孩子从1971年至1974年,“团块世代”到了结婚生育年龄,这一时期的出生率连年超过200万人,出现了第二次生育高峰这一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为“子团块世代”,其人数超过800万此后,合计特殊出生率再次呈下降趋势,11019年下降至1.57万人,跌破了1966年丙午年1.58人的这一日本最低记录,日本人称其为“1.57冲击”而实际上,日本要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合计特殊出生率必须保持在2.1人11013年以后,最低合计特殊出生率记录一再被改写,11013年为1.46人,11014年为1.50人,11015年为1.42人, 11016年为1.43人这一系列的数字虽有小幅度变动,但它确确实实地告诉人们“少子社会”已正式到来了日本在11012年发表的《国民生活白皮书》中,首先使用了“少子社会”一词 自1947年以来,日本平均千人的婴儿出生率基本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1947年为34.3人, 1957年为17.2人,1967年为19.4人,1977年为15.5人,11017年为11.1人,11017年为9.6人(详见下页表格)由此可见,日本的少子化进程之快,已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二、出现少子化的原因 日本的少子化进程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已婚妇女生育数量减少 造成日本少子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已婚妇女生育数量逐年减少众所周知,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能对人们的某些传统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去,日本也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是随着“核家庭”的增多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观念逐渐淡化,依赖子女度过晚年的想法已不象以前那么强烈另外,日本教育费用不断增大,考试竞争日趋白热化,使得许多家长为子女的前途忧心忡忡,这些都无形地加大了已婚妇女育儿的精神负担需要提及的是日本的职业妇女,她们既要同男人一样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