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2.3 绝对值 1相反数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doc
5页精品文档相反数〔opposite number〕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版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及符号的化简2、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相反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在研究了负数的根底上,遵循过渡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 ,既把小学所学的正数、零和初中的负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又为学生以后顺利掌握绝对值的意义,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根底在以后将要学习的二次根式、方程、函数和相关学科等知识领域都有所渗透因此,这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3、教学重、难点确实定及成因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双重符号的化简难点:“-a〞的理解和双重符号的化简由于相反数在许多知识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要能准确地运用它,就得深刻理解它的含义,又因为双重符号的化简是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前提因此,“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和“双重符号的化简〞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认知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能力弱,对于“-a〞和双重符号不容易理解,所以我确定它们为教学难点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选材、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其特征性质;〔2〕、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3〕、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含有双重符号的数能力目标:〔1〕经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a〞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由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一系列探求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启发引导 突出问题 遵循原那么 鼓励探索〞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探讨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以设疑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去想、去思考,以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方法,养成大胆参与,主动学习的习惯,变“学会〞到“会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流程: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显示:两个小动物从某地反向行走3米提 问 :“两个小动物都行走了3米〞能完全表述此动画意思吗?用数学语言怎么表示?再 问 :+3和-3包含了几层意思?将互为相反的两个数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得到初步感知观 察 : +3和-3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再 观 察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分别在原点的 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分别在原点的 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引入数轴,将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为下一步概念的形成铺设道路质 疑 :这样成对的点〔数〕有多少?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设置悬念,试图勾起学生求知欲,顺势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问题一:+3和-3,+2 和-2,+5和-5每组数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符号不同,数字相同〞问题1:+3和-2这组数也具有上述特点吗?问题2:“符号不同〞表达在数轴上是什么意思?随着分支问题1、2的深入,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每组数都含有“只有符号不同〞和“方向相反〞两个意思这样,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对每组数的特点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问题3:+3这个数有上述特点吗?使学生认识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综合以上各点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概念,强调关键词“只有〞和“互为〞观察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在引入新课中已有所铺垫,学生可以很容易发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左右,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同时配以多媒体动画,既直观形象地阐释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又充分利用数轴将点和数联系起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练一练:1、写出以下各数的相反数6, -8 , -3.9, 5/2, -2/11, 100, 0在正确理解概念的根底上,学生可以很快作答,如果对“0〞有疑问,可借助数轴加以解释说明〔三〕、继续探究,深入理解问题二:从练习1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分类,明确问题的指向,渗透归纳整理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进而发现 :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0的相反数仍是0问题三 :从练习1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再次引领学生观察、讨论练习1的分类结果,发现:在一个正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它的相反数由此类推出: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填一填 :+5 5, 100 +100, +b b 〔 填上=、< 或 > 〕让学生发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例 题: -〔-68〕, -〔+0.75〕, +〔-3/5〕, -〔+3.8〕, -〔-x〕, +〔-m〕说一说 :上面这些数表示的意义?做一做 :化简上面这些数试一试 :化简-{+[-〔-9〕]}活动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有理数的意义到双重符号乃至多重符号的化简,起到分散难点,逐一突破的目的辩一辩 :-a是负数吗?以自由辩论的形式,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教师适时调控,疑点自会愈辩愈明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当a为正数时,它的相反数-a是负数;当a为负数时,它的相反数-a是正数;当a为0时,它的相反数-a仍然是0问题四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虽然此内容教材没有涉及到,但为了学生对相反数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我认为经过通俗易懂的诠释,学生完全可以理解接受多媒体动画演示:一动物从某地向东走4米,记作+4米,再转身向西走4米,记作-4米使学生看到此动物又回到原地,轻松发现:+4+〔-4〕=0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类推出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对于任意一个数a,都有a+〔-a〕=0。
〔四〕、稳固练习,拓展思维根底知识题:1、判断正误〔1〕a的相反数是负数 〔 〕〔2〕任意一个数都有相反数 〔 〕〔3〕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 〔 〕〔4〕假设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 〕2、 一个数的相反数小于原数,这个数是〔 〕A、 正数 B、 负数 C、 零3、如果a+b=0,那么〔 〕A、 a、b两个数中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B、 a、b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C、 一定有a=b=0;D、 a、b互为相反数能力提高题:4、如果x+〔-4〕=0,〔+16〕+y=0,试求x 2+y的值5、假设-x=7,那么2x= 开展思维题:如果a、b表示有理数,在什么条件下,a+b和a-b互为相反数?为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我设计了三种层次的题目:根底知识题、能力提高题、开展思维题根底知识题主要考察根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提高题旨在训练相反数知识的应用;开展思维题在列式、求解过程中两次表达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并渗透代数式知识,力图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置不但可以照顾差生,还可以解放优生,同时也能调动中层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到达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五〕、回忆总结,开展情感回忆: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回忆之后,教师加以评价,将零散的知识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方法,体会辩证思想。
〔六〕、布置作业,回归实践1、教材;2、生活中经常看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作业1题要求学生必做,2题提示用小学自然课所学知识去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向家长、老师等请教作业回归,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效劳于实践〞,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五、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来确定的,内容编排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并通过观察、比拟、分析、发现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整个教学过程以四大问题为主体,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安排说一说、做一做、试一试、分组讨论和自由辩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到达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