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游戏总结报告6300字.docx
26页啤酒游戏总结报告6300字 关于啤酒游戏的思考物流0701 臧瑞雪、张洁佩、许汉、高雅目录1相关背景介绍 ................................................................................................................ 21.1啤酒游戏(beer game) ....................................................................................... 21.2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 22参与游戏角色分配 ......................................................................................................... 23游戏进程简介 ................................................................................................................ 34各个角色的游戏策略与收获 ........................................................................................... 34.1零售商 ................................................................................................................. 34.2批发商 ................................................................................................................. 44.3制造商 ................................................................................................................. 44.4物流商 ................................................................................................................. 55跳出啤酒游戏看市场 ..................................................................................................... 71关于啤酒游戏的思考物流0701 臧瑞雪、张洁佩、许汉、高雅1相关背景介绍1.1啤酒游戏(beer game)啤酒游戏,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MIT 的 Sloan 管理学院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类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戏。
主要用来让学生们实际的感受到整个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牛鞭效应,并体会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在啤酒游戏中有四家公司,它们分别代表四类公司: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和物流商零售商把啤酒从货架上卖给消费者;物流商把啤酒从仓库贩运给各级经销商;批发商把啤酒从仓库贩运给零售商;制造商也有一个仓库,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啤酒生产可以逐渐地增加或减少这三个个体之间,透过订单/送货来沟通也就是说,下游向上游下订单,上游则向下游供货游戏是这样进行的:由一群人,分别扮演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三种角色,彼此只能透过订单/送货程序来沟通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至于终端消费者,则由游戏自动来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以下将详细描述我们组具体的游戏进行状况1.2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都是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决策,加之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不畅,从而导致啤酒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的存货数量发生巨大波动在某些周内这些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的缺货量和存货量分别都会很高,有些甚至还会攀升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这非常类似一个牧童拿着鞭子的一头轻轻抖动,结果导致整条鞭子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发生剧烈的上下波动。
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中称之为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2参与游戏角色分配游戏中,整个供应链由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和物流商组成游戏角色分配及主要任务如表1:表1 游戏角色及任务分配表2关于啤酒游戏的思考物流0701 臧瑞雪、张洁佩、许汉、高雅角色零售商批发商 制造商物流商 扮演者 高雅 臧瑞雪 张洁佩 许汉 主要任务 销售、库存、进货 向上游制造商订货,向下游零售商发货等 根据批发商的订单,组织生产和库存 运送货物、虚拟库存、信息沟通等3游戏进程简介游戏开始及结束时间由老师(即消费者决定),老师随机抽取订单数目后由物流商负责将信息传递给零售商并负责虚拟的货物运输工作,零售商和批发商根据预测市场销售情况即上游订货情况决定是否订货和订货量的问题,制造商则通过预测批发商的动向决定是否生产、何时生产和生产多少的问题在三次游戏中某些假设条件发生了变化具体情况如表2:表2 三次游戏假设条件的变化次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订货周期 2天 1天 2天 信息共享程度 完全封闭 完全封闭 完全共享 市场需求平均数 6.93瓶/天 7.25瓶/天 7.19瓶/天 操作者熟练程度 不熟练 一般 熟练4各个角色的游戏策略与收获4.1零售商作为零售商,首先判断出第一轮不需要定货。
由于提前期为两轮,手中握有30个商品,在第四轮缺货,因此将在第二轮定货定货成本很高一次2元,但是如果定货过多,会造成库存成本,因此应准确计算所需定货量,以减少定货次数,降低无谓损失 在第一次定货时(第二轮),只订了20个到了4轮,发现第6轮可能会出现缺货现象,因此在第4轮定了10个由于不知道游戏将进行到第几轮,考虑到库存成本的问题,早后面的几轮有些混乱,造成了较多的定货次数在第二次的游戏中,订货周期改为一周,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出现缺货的可能性通过第3关于啤酒游戏的思考物流0701 臧瑞雪、张洁佩、许汉、高雅一次游戏的学习,也有了些经验定货的数量也更加准确及时在游戏中,没有一次延迟销售现象但遗憾的是,在游戏的最后由7个库存,最后的剩余的库存多少会有的,但是应改尽量减少4.2批发商作为批发商,主要担负着协调上下游的零售商和制造商的责任,通过预测消费者需求,从而预测零售商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进而对订货时间订货数量进行合理预测三次游戏的主要目标均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第一次游戏中侧重考虑的是避免延迟供货,延迟供货不仅成本高昂,实际中也会引起商家信用问题第二次游戏则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订货次数、提高单次订货量,来减少总成本,而且由第一次游戏也可以得出订货时间可以比零售商订货时间延后2-3周的时间以减少库存的结论。
因此在第三次游戏中库存量大大减少,成本也大大降低了除此之外,两个因素的变动也应当考虑在内首先看订货提前期,在前两次比赛中,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订货提前期根据游戏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库存量大大降低,这不只与操作者对游戏的熟练程度有关,与订货提前期也有很大关联由此可以看出,物流商的工作效率队整条供应链的优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次看信息共享的程度比较三次游戏可以发现,由于信息充分共享,批发商的库存成本可以说有了突破性的改善,在第三次游戏中批发商甚至做到了“零库存”即库存在路上,这在实际企业运作中,是很多企业一直追寻的一个目标4.3制造商作为整条供应链的源头,离终端市场最远,对市场的反应也最迟钝制造商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生产启动成本非常的高,每启动一次生产,需要花费3元;而同时,制造商的库存成本是最低的,平均每个每天1分钱因此,制造商应企图在最合适的时机生产较大量的可乐,在整个供应链中保持一个较高的库存水平纵向观察这三次啤酒游戏,在第一次中,制造商一共生产了两次,第一次为20瓶,第二次为30瓶,这是一个比较失败的决策,两次生产的间隔较短,说明制造商当时缺少一种对于自我身份的一个认识:我是制造商,扩大化生产和保持较高的库存水平是正确的,不应该像零售商和批发商一样,有着较大的波动。
因此,在第一次游戏中,制造商虽然在库存成4关于啤酒游戏的思考物流0701 臧瑞雪、张洁佩、许汉、高雅本上比较低,但与此同时,订单成本却非常的高昂,达到了6块钱,大大缩减了最后的利益在第二次游戏中,制造商慎重衡量了可乐的订单成本和库存成本,并通过估计整体需求水平(10+5)/2*13,做出了只生产一次的决策——在第三周生产50瓶这个决策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利益从上一轮的亏本一元上升到盈利15.9元但是,同时也可以发现,这种决策实际上是无形的扩大了牛鞭效应在第四周到第十一周,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库存水平,占用并耗费了较大资金,总计库存成本为5.6元,占据总成本的65.11%,由此可见,如果可以合理规划库存,定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在第三次中,由于加入了信息共享的因素,并吸取了上两轮游戏的经验,更加精确了可能的需求,推迟了生产的时间,这一举措来自于对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处理,并直接有效的将库存成本从5.6元降到3.3元,成本下降了41.07%,由此也说明了信息沟通对降低牛鞭效应的重要性4.4物流商物流商在游戏中负责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的订单处理和货物运输等物流活动游戏一共进行了三轮,在前两轮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存货与需求信息是不能共享的,从物流商的角度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无法实现有效的需求信息共享导致了需求信息随着供应链级数的增加波动越来越大我们游戏数据经过EXCEL处理后每个企业的订货量如下图所示:图一 第一次游戏各个企业订货量由图一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次游戏中,以第一轮游戏为例,由于制造商和批发商都无法得知具体的需求信息,再零售商像制造商发出了9瓶啤酒的订单之后,批发商却向制造商5关于啤酒游戏的思考物流0701 臧瑞雪、张洁佩、许汉、高雅订购了20瓶啤酒,而制造商生产了30瓶啤酒,并且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的订货点都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并且上游企业的订货量总是比下游企业的大,产生的牛鞭效应直接导致了批发商和制造商库存的累积,带来了巨大的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
图二 第二次游戏各个企业订货量在第二次游戏中,信息仍然不能共享,但是由于订货周期缩短了一半,因此使得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的订货点也并非像第一次游戏那样都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而是有些在一个时间点上,而有些却不在一个时间点上,而是在上游企业订货的时间点之后,这便节约了相当部分产品的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牛鞭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缩短订货周期或者订货提前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牛鞭效益图三 第三次游戏各个企业订货量到了第三次游戏的时候,由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因此从图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6关于啤酒游戏的思考物流0701 臧瑞雪、张洁佩、许汉、高雅零售商和批发商以及制造商它们的订货点都不在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