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pdf
4页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重庆 ) 一、概念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系指除外了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二、临床表现症状上腹痛:指上腹正中部疼痛,可为隐痛、胀痛、空腹痛或餐后痛等;上腹不适:指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体征多不明显三、类型(一)西医分型1、溃疡型:以上腹痛、饥饿痛、或伴反酸水为主要症状,进食及制酸剂可缓解2、动力障碍型:以上腹胀、嗳气、早饱及恶心为主要症状3、非特异型:症状难以归属上述任何一型,或两型症状混杂者二)中医证型1、肝气郁结证(1)主要证候①脘胁胀痛,痛无定处②脘闷嗳气③急躁易怒2)次要证候①口苦②失眠或多梦③精神抑郁,喜长叹息④咽部异物感⑤烧心或泛酸⑥腹胀纳呆或呕吐⑦舌淡红或尖边红,苔薄黄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 项加次证 1 项,或主证第1 项加次证 3 项2、脾胃气虚证(1)主要证候①脘腹痞满隐痛, 劳累后加重或饥饿时疼痛②纳差而饱 ③大便溏软 ④舌质淡 , 体胖有齿痕 , 苔薄白或白腻。
2)次要证候①泛吐清水②嗳气不爽③口淡不渴④头晕乏力⑤脉细弱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 项加次证 1 项,或主证第1 项加次证 2 项3、肝气犯胃证(1)主要证候①胃脘痞满,闷胀不舒,胀及两胁,情志不遂易诱发或加重②嗳气呃逆③烧心泛酸④心烦急躁⑤脉弦或弦细2)次要证候①两胁气窜走痛②口干口苦③小便淡黄④舌质黯红,苔薄白或白厚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 项加次证 1 项,或主证第1 项加次证 2 项4、湿热滞胃证(1)主要证候①胃脘痞满,闷胀不舒②恶心欲吐或呕吐③纳呆食少④嗳气不爽⑤舌质红,苔黄腻2)次要证候①头身困重,肢软乏力②口苦吐酸③大便不爽而滞④小便黄赤⑤脉濡数或细数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 项加次证 2 项,或主证第1 项加次证 2 项注:合并慢性胃炎者按其分型处理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1、过去一年内至少4 周、科研至少12 周(不需连续)具有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嗳气)等症状2.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等及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3.排除以腹痛、大便次数和性状异常为主症的肠易激综合征者二)鉴别诊断为达到上述两个“排除”,必须进行以下各项检查:1、详细问病、系统查体详细询问病史以了解患者的症状类型,判断症状的来源和性质。
同时要特别注意了解对药物的治疗反应,有无精神刺激、抑郁、焦虑,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体检常无阳性发现,但要特别注意营养状态,腹部压痛的部位和范围,肝脾有无肿大2.实验室检查为排除器质性病变,下列项目应作为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粪隐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糖,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必要时测定相应的肿瘤标志物3.器械检查(1)胸部 X 线摄片、心电图、肝胆胰B 型超声、胃镜应作为常规检查,不愿或不适应胃镜检查者可行气钡双重造影2)CT或 ERCP :个别患者B 型超声不能明确者,必要时尚需做CT或 ERCP 3)体表胃电图: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过缓比较多见,也可有胃动过速或节律失常4)胃排空功能测定:常用放射性核素闪烁扫描技术测定液体或固体食物的排空时间,钡条内服法及实时超声测定胃排空的方法大约有 50% 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固体排空延迟5)胃腔内压力测定:多用气囊测压法和末端开放灌注导管测压法,功能性消化不良常有近端胃容受性舒张障碍和餐后胃窦运动减弱CT 或 ERCP及体表胃电图、胃排空功能测定、胃腔内压力测定等不是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必须的,尤其后三者,只是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无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手段。
附图:我国消化不良的诊断流程五、疗效判断标准1、总疗效(1)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在3 级以上,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保持2 个月以上不再复发; (2)显效:症状、体征减少或改善在2 级以上,异常指标明显改善;(3)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或改善在1级以上,异常指标好转4)无效:症状、体征及异常指标均无好转2、症状疗效按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4 个层次来表达,按计分法算出相应的率和总有效率1)症状分级症状Ⅳ级( ++++ )Ⅲ级( +++)Ⅱ级( ++)Ⅰ级( +)0 级(-)1.神疲,乏力精神不振, 不能胜任工作身体疲倦,不耐重工作四肢乏力,不耐持久工作容易疲劳, 但可胜任 工作无2.胃纳减少食量减 少1/2 以上食量减少1/3 以上,不足1/2食量减少1/3以下食量不减, 但觉乏味无3.脘腹隐痛,食后腹胀整 日 脘 腹 隐 痛 或腹胀脘腹隐痛或食后腹胀不足2 个小时偶 有 脘 腹 隐痛,或食后腹胀少于 1 小时偶 有 脘 腹 隐痛,食后腹胀半 小 时 内 自行缓解无4.大便溏 而不爽大便呈糊状, 每日多于 3 次大便不成形,每日 1~2 次大便稍溏,每日 1 次大 便 溏 或 先硬后溏无5.胸胁、脘腹胀痛呈刺痛性质, 需服止痛药每于情绪波动时发生胀痛某一部位发生疼痛,时间少于 2 个小时偶 而 发 生 疼痛,半小时内可自行缓解无6.嗳气、泛酸嗳气每日多于10次,并有酸水泛出嗳气每日7~10次,有烧心感嗳气每日4~6 次,有易饥感嗳 气 每 日 少于 4 次无7.恶心、呕吐经常呕吐涎沫, 质稀量多时吐涎沫,数量不多偶 有 呕 吐 涎沫自觉恶心, 无物呕出无8.烦躁易怒,或失眠多梦经常烦躁发怒, 难以自我控制, 易失眠易烦躁发怒,但多数能控制,夜间多梦有时情绪不稳定,易烦躁发怒,夜眠易醒偶 有 情 绪 不宁,睡眠基本正常无9.口干苦,或 咽 部 如有 物 梗 阻感整日觉口干苦, 咽部有物梗阻感, 伴胸闷、时叹息精神抑郁,时有梗阻感,有时咯痰,晨起口干苦偶有口干苦,自觉咽部有梗阻感,不咯痰咽 部 偶 有 梗阻感, 短时间内可缓解无(2) 疗效指数按每级 3 分计,即Ⅰ级3 分、Ⅱ级 6 分、Ⅲ级9 分、Ⅳ 12 级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疗前证候总分- 疗后剩分数)/ 疗前证候总分×100% 疗效指数 86% 为临床治愈。
六、治疗(一)一般治疗1、耐心解释,增强信心:说明本病不是器质性病变,仅属功能失调所致,经调理和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要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胜病信心必要时给予镇静和抗焦虑治疗2、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不吃辛辣、肥腻冷硬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烟、酒和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 对早饱、餐后腹胀明显者,建议低脂肪及少食多餐二)药物治疗1、促胃肠动力剂:对各型,特别是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用吗丁啉,10~20mg/次, 3~4/d ;西沙比利或莫沙比利,5~10mg/次, 3/d 2、胃肠动力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汀(商品名援生力维,100mg/次, 3/d ,口服),马来酸三甲氧苯丁氨酯(商品名舒丽启能,20mg/次, 3/d ,口服)均对胃肠动力有双向调节作用,特别适用于胃肠动力紊乱、肠易激综合征大便秘泻交替出现者3、抑酸剂:适用于溃疡型消化不良患者可用H2受体阻断剂,如泰胃美,800mg/次,1/d ,睡前服;雷尼替丁,150mg/次, 2/d ;法莫替丁,20mg/次, 2/d 也可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20mg/次,1/d ;兰索拉唑, 30mg/次,1/d ;泮托拉唑, 30mg/次,1/d ;雷贝拉唑,10mg/次, 1/d 。
4、胃粘膜保护剂:对合并慢性胃炎者尤为适用如铋剂(德诺、丽珠得乐、果胶铋、迪乐等) ,硫糖铝,麦滋林,施维舒,喜克溃等任选一种5、其他药物:(1)内脏止痛剂非多托素(Fedotozine ,为 Kappa 激动剂)能降低胃的高敏性,有止痛作用 (2)5-HT1 激动剂如舒马普坦(Sumatriptan ) 、丁螺环酮(Buspirone )能改善胃的容受性、改善与进食有关的症状3)止呕剂恩丹司琼(Ondansetron )或格拉司琼为 5-HT4 受体拮抗剂, 对恶心呕吐症状有效 ( 4)抗焦虑抑郁药阿普唑仑(佳乐定) 2mg/次, 1/ 晚或 3/d ;帕罗西汀20mg ,1/d ,对症状顽固及精神症状者有效三)中医中药治疗1、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证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消滞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柴胡、白芍、枳壳、陈皮、川芎、香附、神曲、苍术、栀子、甘草)加减:胁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腹胀明显者加川朴、大腹皮、广木香;咽部有异物感者加炙半夏、厚朴、桔梗;烧心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2)脾胃气虚证治则: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半夏、陈皮、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纳差食少者加炒三仙;泛吐清水者加吴茱萸,高良姜;腹泻者加炒扁豆、淮山药、炒薏苡仁;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沉香。
3)肝气犯胃证治则: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药:四逆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实、沉香、香附、砂仁、延胡索、川楝子、甘草)加减:嗳气、呃逆者加旋复花、代赭石;烧心泛酸者加浙贝母、煅乌贼骨;心烦易怒者加炒山栀、合欢花;泛吐苦水者加炒吴茱萸、酒炒黄连4)湿热滞胃证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淡竹叶)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橘皮、生姜汁;痞满明显者加川黄连、全瓜蒌、生姜;纳差者加炒谷芽、炒神曲;大便滞下不爽者加枳实、槟榔片2、中成药治疗:如香砂六君子丸、陈香片、六味能消、六味安消、胃力康、气滞胃痛冲剂等3、针灸治疗:如取穴足三里、风市、风池、曲池、胃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