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上期数学文科复习知识点总结5450.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73532845
  • 上传时间:2024-08-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00.6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二上期数学文科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立体几何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底面:互相平行侧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 平行且相等 (2)棱锥 底面:是多边形侧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3)棱台 棱锥被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 2.旋转体的形成 几何体 旋转图形 旋转轴 圆柱 矩形 任一边所在的直线 圆锥 直角三角形 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 圆台 直角梯形 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 球 半圆 直径所在的直线 3.直观图 (1)画法:常用斜二测画法. (2)规则: ①原图形中 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 45°(或 135°),z′轴与x′轴和 y′轴所在平面垂直. ②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 x 轴和 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 y 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 4.三视图 (1)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 (2)三视图的画法 ①基本要求: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②画法规则: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侧俯一样宽;看不到的线画虚线 5.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 圆柱 圆锥 圆台 侧面 展开图 侧面 积公式 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 S圆台侧= π(r+r′)l 6.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名称 几何体 表面积 体积 柱体 (棱柱和圆柱) S表面积=S侧+2S底 V=Sh 锥体 (棱锥和圆锥) S表面积=S侧+S底 V=13Sh 台体 (棱台和圆台) S表面积=S侧+S上+S下 V=13(S上+S下+ S上S下)h 球 S=4πR2 V=43πR3 二、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四个公理 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  共面直线 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定义:设 a,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 O 作直线 a′∥a,b′∥b,把 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的角(或夹角). ②范围:0,π2. (3)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3.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公共点 直线与相交 a∩α=A 1 个 平面 平行 a∥α 0 个 在平面内 a⊂α 无数个 平面与平面 平行 α∥β 0 个 相交 α∩β=l 无数个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l∥a,a⊂α, l⊄α,∴l∥α 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l∥α,l⊂β, α∩β=b, ∴l∥b 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a∥β,b∥β, a∩b=P,a⊂α, b⊂α,∴α∥β 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α∥β, α∩γ=a, β∩γ=b, ∴a∥b 6.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直线 l 与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α 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a,b⊂αa∩b=Ol⊥al⊥b ⇒l⊥α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αb⊥α⇒a∥b 7.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l⊂βl⊥α⇒α⊥β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α⊥βl⊂βα∩β=al⊥a⇒l⊥α 三、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0°. (2)倾斜角的范围为[0,π). 2.直线的斜率 (1)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 α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 k 表示,即 k=tan_α,倾斜角是 90°的直线没有斜率. (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经过两点 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 k=y2-y1x2-x1=y1-y2x1-x2. 3.直线方程 名称 几何条件 方 程 局限性 点斜式 过点(x0,y0),斜率为 k y-y0=k(x-x0) 不含垂直于 x 轴的直 线 斜截式 斜率为 k,纵截距为 b y=kx+b 不含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两点式 过两点(x1,y1),(x2,y2),(x1≠x2,y1≠y2) y-y1y2-y1=x-x1x2-x1 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截距式 在 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a,b(a,b≠0) xa+yb=1 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Ax+By+C=0(A,B不全为 0) 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斜截式 一般式 方 程 y=k1x+b1 y=k2x+b2 A1x+B1y+C1=0(A21+B21≠0) A2x+B2y+C2=0(A22+B22≠0) 相 交 k1≠k2 A1B2-A2B1≠0 当A2B2≠0时,记为A1A2≠B1B2 垂 直 k1=-1k2或 k1k2=-1 A1A2+B1B2=0 当B1B2≠0时,记为A1B1·A2B2=-1 平 行 k1=k2 且 b1≠b2  A1B2-A2B1=0,B2C1-B1C2≠0或 A1B2-A2B1=0,A1C2-A2C1≠0 当A2B2C2≠0时,记为A1A2=B1B2≠C1C2 5.两直线的交点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 l1:A1x+B1y+C1=0,l2:A2x+B2y+C2=0,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 A1x+B1y+C1=0,A2x+B2y+C2=0的解,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反之,亦成立. 6.几种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上的两点 A(x1,y1),B(x2,y2)间的距离公式 d(A,B)=|AB|= x1-x22+y1-y22.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P(x1,y1)到直线 l:Ax+By+C=0 的距离 d=|Ax1+By1+C|A2+B2.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 Ax+By+C1=0 与 Ax+By+C2=0 间的距离 d=|C1-C2|A2+B2. 四、圆与方程 1.圆的定义及方程 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 标准 方程 (x-a)2+(y-b)2=r2 (r>0) 圆心:(a,b),半径:r 一般 方程 x2+y2+Dx+Ey+F=0 (D2+E2-4F>0) 圆心:-D2,-E2, 半径:12D2+E2-4F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M(x0,y0)与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 (1)若 M(x0,y0)在圆外,则(x0-a)2+(y0-b)2>r2. (2)若 M(x0,y0)在圆上,则(x0-a)2+(y0-b)2=r2. (3)若 M(x0,y0)在圆内,则(x0-a)2+(y0-b)2b>0) y2a2+x2b2=1(a>b>0) 图形 性质 范围 -a≤x≤a -b≤y≤b -b≤x≤b -a≤y≤a 对称性 对称轴:x 轴、y 轴 对称中心:(0,0) 顶点 A1(-a,0),A2(a,0) B1(0,-b),B2(0,b) A1(0,-a),A2(0,a) B1(-b,0),B2(b,0) 轴 长轴 A1A2的长为 2a 短轴 B1B2的长为 2b 焦距 |F1F2|=2c 离心率 e=ca,e∈(0,1) a,b,c 的关系 c2=a2-b2 3.双曲线的定义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1)在平面内; (2)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一定值; (3)这一定值一定要小于两定点的距离. 4.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x2a2-y2b2=1(a>0,b>0) y2a2-x2b2=1(a>0,b>0) 图形 性质 范围 x≥a 或 x≤-a,y∈R x∈R,y≤-a 或 y≥a 对称性 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A1(-a,0),A2(a,0) A1(0,-a),A2(0,a) 渐近线 y=±bax y=±abx 离心率 e=ca,e∈(1,+∞),其中 c= a2+b2 实虚轴 线段 A1A2叫作双曲线的实轴, 它的长|A1A2|=2a; 线段 B1B2叫作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B1B2|=2b;a 叫作双曲线的实半轴长,b 叫作双曲线的虚半轴长. a、b、c 的关系 c2=a2+b2(c>a>0,c>b>0) 5.抛物线的定义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1)在平面内; (2)动点到定点 F 距离与到定直线 l 的距离相等; (3)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6.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p 的几何意义:焦点 F 到准线 l 的距离 图形 顶点 O(0,0) 对称轴 y=0 x=0 焦点 F(p2,0) F(-p2,0) F(0,p2) F(0,-p2) 离心率 e=1 准线方程 x=-p2 x=p2 y=-p2 y=p2 范围 x≥0,y∈R x≤0,y∈R y≥0,x∈R y≤0,x∈R 开口方向 向右 向左 向上 向下 焦半径(其中P(x0,y0) |PF|=x0+p2 |PF|=-x0+p2 |PF|=y0+p2 |PF|=-y0+p2 7.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 l 与圆锥曲线 C 的位置关系时, 通常将直线 l 的方程 Ax+By+C=0(A, B 不同时为0)代入圆锥曲线 C 的方程 F(x,y)=0,消去 y(也可以消去 x)得到一个关于变量 x(或变量 y)的一元方程. 即 Ax+By+C=0,Fx,y=0,消去 y,得 ax2+bx+c=0. (1)当 a≠0 时,设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判别式为 Δ,则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 C相交;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 C 相切;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 C 相离. (2)当 a=0,b≠0 时,即得到一个一次方程,则直线 l 与圆锥曲线 C 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此时,若 C 为双曲线,则直线 l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若 C 为抛物线,则直线 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重合. 8.弦长公式:设斜率为 k(k≠0)的直线 l 与圆锥曲线 C 相交于 A,B 两点,A(x1,y1),B(x2,y2),则 |AB|= 1+k2|x1-x2| = 1+k2·x1+x22-4x1x2 = 1+1k2·|y1-y2| =1+1k2·y1+y22-4y1y2. 六、简单的逻辑用语 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 一般地,用 p 和 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 p 和 q 的否定,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 原命题:若 p 则 q(p⇒q); 逆命题:若 q 则 p(q⇒p); 否命题:若p 则q(p⇒q); 逆否命题:若q 则p(q⇒p). (2)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3)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若 p⇒q,则 p 叫做 q 的充分条件;若 q⇒p,则 p 叫做 q 的必要条件;如果 p⇔q,则 p 叫做q 的充要条件. 4.逻辑联结词 命题中的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p 且 q”记作 p∧q,“p 或 q”记作 p∨q,“非 p”记作 p. 5.命题 p∧q,p∨q,綈 p 的真假判断 p q p∧q p∨q p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6.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它的否定∃x∈M,p(x). (2)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 并用符号“∃”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 叫做特称命题, 可用符号简记为∃x∈M, p(x), 它的否定∀x∈M,p(x). 七、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一般地, 已知函数 y=f(x), x0, x1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 记 Δx=x1-x0, Δy=y1-y0=f(x1)-f(x0)=f(x0+Δx)-f(x0), 则当 Δx≠0 时, 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ΔyΔx称作函数 y=f(x)在区间[x0,x0+Δx](或[x0+Δx,x0])的平均变化率. 2.函数 y=f(x)在 x=x0处的导数 (1)定义 函数 y=f(x)在点 x0处的瞬时变化率______________通常称为 f(x)在 x=x0处的导数,并记作f′(x0),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何意义 函数 f(x)在点 x0处的导数 f′(x0)的几何意义是过曲线 y=f(x)上点(x0,f(x0))的____________. 导函数 y=f′(x)的值域即为__________________. 3.函数 f(x)的导函数 如果函数 y=f(x)在开区间(a,b)内每一点都是可导的,就说 f(x)在开区间(a,b)内可导,其导数也是开区间(a,b)内的函数,又称作 f(x)的导函数,记作____________. 4.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表 原函数 导函数 f(x)=C f′(x)=______ f(x)=xα (α∈Q*) f′(x)=______ (α∈Q*) F(x)=sin x f′(x)=__________ F(x)=cos x f′(x)=____________ f(x)=ax (a>0,a≠1) f′(x)=____________(a>0,a≠1) f(x)=ex f′(x)=________ f(x)=logax(a>0,a≠1,且x>0) f′(x)=__________(a>0, a≠1,且 x>0) f(x)=ln x f′(x)=__________ 5.导数运算法则 (1)[f( x)± g( x)] ′=__________; (2)[f( x) g( x)] ′=______________; (3)fxgx′=______________ [g( x)≠0] . 6.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函数 u=φ(x)在点 x 处有导数 ux′=φ′(x),函数 y=f(u)在点 x处的对应点 u 处有导数 yu′=f′(u),则复合函数 y=f(φ(x))在点 x 处有导数,且 y′x=y′u·u′x,或写作 f′x(φ(x))=f′(u)φ′(x). 7.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1)若 f′(x)>0 在(a,b)上恒成立,则 f(x)在(a,b)上是______函数,f′(x)>0 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______区间; (2)若 f′(x)<0 在(a,b)上恒成立,则 f(x)在(a,b)上是______函数,f′(x)<0 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______区间; (3)若在(a,b)上,f′(x)≥0,且 f′(x)在(a,b)的任何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零⇔f(x)在(a,b) 上为______函数,若在(a,b)上,f′(x)≤0,且 f′(x)在(a,b)的任何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零⇔f(x)在(a,b)上为______函数. 8.函数的极值 (1)判断 f(x0)是极值的方法 一般地,当函数 f(x)在点 x0处连续时, ①如果在 x0附近的左侧________,右侧________,那么 f(x0)是极大值; ②如果在 x0附近的左侧________,右侧________,那么 f(x0)是极小值.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 ①求 f′(x); ②求方程________的根; ③检查 f′(x)在方程________的根左右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 f(x)在这个根处取得________;如果左负右正,那么 f(x)在这个根处取得________. 9.函数的最值 (1)函数 f(x)在[a,b]上必有最值的条件 如果函数 y=f(x)的图象在区间[a,b]上________,那么它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2)求函数 y=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①求函数 y=f(x)在(a,b)内的________; ②将函数 y=f(x)的各极值与________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