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汇编练习题附译文和参考答案.doc
29页中考语文文言文汇编练习题附译文和参考答案1.孔子语录(七上)【典型例题】1、孔子教育弟子要终身奉行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2、曾子鼓励门人要有远大报负,一生都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他说:“ , , ? , ?”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两者不可偏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修养,曾子就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孔子认为独立思考很重要,他说:“__________,________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8、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这正如《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论语》中谆谆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只有应随时随地地注意向他人学习,虚心广泛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发表宣言:“如果人类想要在21世纪活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请写出两句能体现孔子智慧与主张的名言: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11、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有缺点呢?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关于选择13、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14、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人士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15、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19、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____________, _________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22、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23、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4、《论语》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优良的学习方法,请列举几例出来: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2.陋室铭 刘禹锡(八上)【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主要内容】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清幽环境和室内生活图景主题思想】通过对陋室环境及室内生活情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典型例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素】则素湍绿潭 天下缟素 可以调素琴B、【金】浮光跃金 阅金经C、【乱】猿鸟乱鸣 人影散乱 苟全性命于乱世 行拂乱其所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无丝竹之乱耳 吾视其辙乱D、【劳】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E、【形】而形貌昳丽 无案牍之劳形 山岳潜形F、【上】苔痕上阶绿 负势竞上 上下天光 受上赏G、【名】有仙则名 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1、理解默写:①文中描写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3.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 5、试做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答: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7.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答: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8.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3.爱莲说 周敦颐(八上)【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爱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兔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对于莲花的爱好,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主要内容】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主题思想】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典型例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想相同的项是( )【益】益慕圣贤之道 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 曾益其所不能【清】香远益清 濯清涟而不妖 清荣峻茂 回清倒影【净】风烟俱净 亭亭净植【宜】诚宜开张圣听 宜乎众矣1: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说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2.类似于“莲”花这种品格的文人很多,除本文的作者外,你还知道谁,就他(她)的一句诗、词、文来谈谈他(她)的思想品德答:比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他安贫乐道,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情趣 4.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答:(同意不同意均可,只要能答出新意,理由充分即可比如不同意,我认为牡丹才是花中君子,它不为恶势力屈服,虽遭贬,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规律开花嬴得花中美誉6.《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答: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7.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不一,选择一种观点,只要有道理就可8、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姿质美好。
美名远扬,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质).3、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众"和(独)相照应.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样的品格?答:庄重而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6、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君子应是品德高尚的人"7、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目的是:委婉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8、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9、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表达自已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10、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11、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13、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14、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 谈谈你的理解答: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