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源金花山风景区规划设计.doc
28页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概况1. 1地理位置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隶属于朝阳市管辖,地理位置为北纬400 35' 50"至41 0 26',东经1l80 50' 20'至1190 37' 40",西南与河北省平泉县、青龙具毗邻,北与建平县、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接壤,东临喇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它接锦州连承德邻北京,自古有“天然孔道”之称凌源市东距省会沈阳354公里、距朝阳106公里,西距北371公里 金花山位于凌源乌兰白镇大凌河畔,景色秀丽迷人,是凌源市重点风景区,距凌源市中心东南九公里,整个景区南北长3. 5公里,东西宽3公里,总面积二万多亩交通便利,公路有国道6701, 6306,铁路有北京至丹东、沈阳至承德、沈阳至包头、魏杖子至塔山贯穿东西南北1994年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且周边拥有自然风光、森林、古建等旅游资源,适合进行休闲度假旅游1. 2气候条件 凌源市地处中温带,属大陆季风一生气候,是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度地带南部属半湿润区,北部属于半干旱区,境内平均气温8. 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458毫米.无霜期146天。
四季分明,具有日照时间长、积温高、温差大特点,适宜高粱、玉米、大豆、谷物等作物的生长1. 3地质地貌 凌源市南北长93. 3公里,东西宽66. 1公里,地处辽西丘陵山区山地占总而积的60. 5%,丘陵占25 7%.河谷盆地占13. 8%,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景观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中部天柱山山脉隆起成为青龙河与大凌河南北分水岭平均海拔552米,境内超干米的山峰28座,其中山南部的红石位山,王峰海拔1256米,为朝阳地区最高山峰境内河流总长度1164. 4公里,河网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王要有横贯西东的大凌河匹支于北东部,山北向南的青龙河于四南部.西南东北流向的渗津河与东南部西东流向的四官营子河于东部,为四条自成一体的河流,分属大凌河水系和滦河水系1. 4生物资源 境内动物植物种类繁多草本植物约500700种,乔灌木175种,药物植物532种,水域常见浮游植物7门43属,天然鱼4科21属28种这里林森树茂,品种繁多,有松、柏、杨、柳、榆、槐等,珍希树木几十种;有灌木、草本植物上千种;野生稀有珍禽、动物几十种上千只,如:狍子、獾子、山狸、野免、巨蛇、山鸡等 凌源自然资源丰富,有矿产资源25种,矿点57处。
主要有金、锰、铜、铁、煤、大理石、莹石、方解石、石灰石、膨润土、珍珠岩、沸石、玛瑙、高岭土等其中,石灰石贮藏量12亿吨以上.己探明黄金贮藏量折黄金12吨,膨润土贮藏量大,而且是钠基质,品位亦佳贮量大的铁矿有黑沟、野猪沟两处红砖生产有取之不尽的红粘土原料凌源黄金储量丰富,是辽宁省重点产金地之一花卉产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在业界已享有“南有云南、北有凌源”之美誉蔬菜保护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钠基膨润土以质优量大获“亚洲第一土”之美誉,产品远销国内外1.s生态环境 金花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四季皆绿,常年鸟语花香优美的生态条件,造就了其优越的生态环境,经北京林业大学测定,金花山景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在620--69万个/cm3左右,其空气正负离子之比在1, 161一 1. 444之间(比值在1. 2.5左右时,空气质量最好),这表明,金花山景区的环境质量良好,人体舒适度很高1. 6社会经济概况 景区所在地凌源市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11个乡、239个行政村,面积3278平方公里,人口64. 5万人,有汉、满、蒙、回、朝鲜、等民族建成区面积12. 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为13. 2万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紧紧抓件围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省支持辽西北加快发展和作为全省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的历史机遇,立足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以加快推进“一主四化”进程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城市牵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环境优化力度,工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速,支撑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加快形成,城市化水平逐年攀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实现58亿元、2亿元和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6200元、3650元第二章景源评价及现状分析2.1景源评价 金花山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根据各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初步归纳为:2.1.1自然景区 包括主峰、奇石、神泉等主峰顶海拔高919米,是凌源城附近最高的山峰,形似屋脊,四周陡立,登上王峰一览众山小:居高临下,雾气罩罩,层云缭绕在此处修建观景台,满足人民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下悬刺击感定会形成天下一绝。
奇石王要有弥勒石、免儿蹲、石虎子、风动石、镇山锏、猴顶灯等主峰下不远处有一人工石洞,名日“东洞”附近有水井一眼,谓之“神泉”,此泉地处海拔800米高的半山腰间,井深约五尺.石帮石底水清如镜,一眼见底,久旱不干,久涝不溢,严冬不冻,盛夏不腐游人饮此水顿感腹内舒畅,百病尽除神力大增.故称神泉现己建设庙堂三间,二百平方米来金花山观光者必到此一游2. 1. 2森林景区 金花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四季皆绿,长年鸟语花香阳春之季是花的海洋,十里飘香,金秋之季,果实累累,挂满枝头金花山水果以含糖量高,口感好,名扬国内外,成为水果市场上的品牌货,每年产干鲜果上百万斤,销往全国各地这里林森树茂.品种繁多,有松、柏、杨、柳、榆、槐等,珍希树木几十种;有灌木、草本植物上千种;野生稀有珍禽、动物几十种上千只,如:狍子、獾子、山狸、野免、巨蛇、山鸡等常常成群结队出现在游人面前,动物玩耍、莺歌燕舞令入心旷神怡,在林边建几个凉亭,休养、度假可谓人间仙境2.1.3古建筑景区 现在古建筑遗址有汇善寺、山神庙、东庙和小塔这些庙宇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67年,据史志记载和传说.清圣祖勒赐于金花山修一座庙宇,名日汇善寺。
寺的结构宏伟壮观,历史辉煌,动人的传说使金花山名扬东西南北鼎盛时期,寺内有喇嘛800余人,每年办法会几十次,每次人数多达上万人盛况非常壮观寺院吃租子远达赤峰等地至今,在黑龙江等地仍流传着金花山汇善寺360个喇嘛吃一锅粥,小喇嘛掉进粥锅里人们全无查觉,直到将粥吃净才发现的传说可见此锅之大,现在此大锅仍保存在金花山,直径和深度均在2米左右山神庙占地3亩,投资50万元已初具规模:东洞庙堂建筑200平方米,投资l50万元,现已供游人使用2.1.4近代建筑景区 金花山是“五七干校”校址,现有空闲房屋2幢,总面积二千平米2003年又建了一幢宿舍房,面积一千四百平方米,投资30万元程控开通40部,无线通讯覆盖金花山各个角落,380伏高压输电线路直达景区,塘坝2座,大井3眼,小井4眼,蓄水池2个,已投资300万元,但仍要改建2.1.5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啊物区 此区属于待建设工程,王要围绕旅游、服务、消费为一体的配套改扩建项目,任务重、耗资多,时间长是旅游事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框架结构,是金花山景区一期建设项目王要工程现在本景区虽然己具备一些相应的配套项目,但从布局,服务水平、收入情况,按排人员上,远远达不到予期目标,今后还需进一步抓好:星级宾馆餐饮配套;品种齐全的大型购物中心;比较规范的停车厂等项目工程,向逐步满足旅游者高消费水平方向发展。
2.2现状分析2.2.1景区建设现状 金花山景区南北长3. 5公里.东西宽3公里,总面积是二万多亩1994年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金花山景区(辽林批字11994)45号)批准后,金花山景区规划为自然、森林、古建筑、近代建筑、旅游/休闲/度假/购物中心等五大景区,到目前已初具规模,能满足游客一定需求的游人服务中心、停车场、饭店等每年来金花山观光游人可达上百万人次2. 2. 2交通现状 金花山位于凌源乌兰白镇大凌河畔,距凌源市中心东南9公里,交通便利,公路有国道G101, G306,铁路有北京至丹东、沈阳至承德、沈阳至包头、魏杖子至塔山贯穿东匹南北2.2.3旅游及服务设施现状 1,金花山风景区与凌源市各风景区的关系 凌源市现有景点20多处,以女神庙和女神头像为代表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将中华文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一千多年,被誉为“东方文明新曙光”;红石谷风景区位于凌源市大河北乡南刘杖子村,因山石多呈暗红色,故名红石谷这是一处以原始植被景观为王兼具辽西丘陵景观的自然生态风景区;热水汤温泉度假区位于凌源北郊18公里,全区总面积25. 2,平方公里热水汤地下温泉自唐代以来一直在开发利用,相传过去有72眼神水可治72种病,唐代修塘池建庙宇以示崇敬,有“神水圣庄”之称。
热水汤温泉为中国八大温泉之一,素有“温泉之花”的美誉年接待洗浴、疗养、旅游、度假等海内外客人21万人次;另外凌源市还有古生物化石群、大河北原始森林及境内众多寺庙古建筑等凌源市经济的腾飞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金花山旅游起着带动效应 2.旅游景点开发已具一定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金花山景区多处景点已基本成型 3,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景区内已有一定规模的游客服务中心,实现导游服务、咨询、购物、休息等功能,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景区外围的旅游公路基本完成,由U电通讯、程控电讯网络及景区内的饭店、茶亭等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一定规模 4、旅游行业管理不断完善 凌源市政府的重视及凌源市旅游局在景区规划建设和日常事务管理中不断加大力度,使景区管理日渐完善 5、旅游人数持续自然增长 金花山景区旅游人数持续自然增长年接待省内外游客在100万多人次以上2.2.4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产业化水平较低 由于大部分旅游资源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开发经营状态.旅游产品雷同化现象严重现有的游客由,以本地游客为主.人均消费水平低,其中本地游客占绝大部分.旅游收入增长缓慢。
此外,凌源市的旅游产业体系不健全,在旅游接待、游览景点、服务水平,以及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周边旅游发展成熟县市具有较大的差距 2.旅游开发管理体系和经费投入亟待完善 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涉及农业、林业、道路、交通、水利、宗教、文化等众多部门和单位,造成旅游发展整体利益与各个部门单位局部利益之间的不协调,这不仅导致旅游开发管理的效率低下,而且严重阻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资源保护、旅游宣传、基础设施等方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3、景区开发前期规划论证不足,存在低水平建设现象前期规划论证不足导致了景区(点)基础改施建设滞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旅游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完善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 4、环境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影响旅游持续发展 目前全市仅有当地的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具备了发展旅游的意识,在民众当中发展旅游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在现场考察中,项目组注意到,在王要的旅游资源聚集地,当地的居民对于环境保护和房屋建筑对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没有充分的认识,不合理的耕种和建设,使山体遭到破坏,乡村环境不再协调.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