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联理论对反讽言语的解读【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225171
  • 上传时间:2021-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关联理论对反讽言语的解读ft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反讽作为一种智慧诙谐的语言现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人类口常交往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讽也一直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修辞学家 的热门课题,反讽的研究始于古希腊时期,至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定义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古典时期有三种含义:1.佯装无知2.苏格拉底式的反 讽(对方在他的请教和追问下不自觉露出破绽)3.罗马式反讽(字而意义与实 指意义不符或相反),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的概念进行了 改造,使其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20世纪到新批评手里,反讽 得到了进一步阐发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 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 西塞罗、昆蒂廉等而到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开始对古典反讽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随 着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反讽的研究出现了新视角和新方法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反讽开始于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他在1967年的演 讲稿“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合作原则,认为说反讽者违反了合作原 则的质准则,隐含与字面意义相反的意义。

      格莱斯理论假设的不足是:把反讽仅 仅视为对质准则的违反,实际上,违反其他准则也可以产生反讽,不违反任何准 则同意产生反讽此后,Sperber & Wilson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合著出版 T《关联:交际与认知》(1986),标志着关联理论的产生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 认知理论,它在语码论和交际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示一推理交际模式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o关联性是支配反讽理解过程的认知总原 则关联性贯穿反讽理解加工过程的方方面面:共知信息的提取与确认,触发机 制的感知,对反讽性质的判断,反讽表达的隐含及态度与印象的破解,都离不开 关联性的导线作用关联性激活与反讽理解相关的信息,确定信息的关联程度, 帮助形成假设并确定每一假设的关联程度,最终引导受话人对反讽做出正确理 解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认知心理学界、哲学界 的强烈反响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认知理论,将语用学的重点移到了认知理论上, 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我国从事语用学研究的学者除了注意“说话人意义”之外,也开始注意或己 转向“话语理解”方面的研究。

      从80年代末开始,国内外语界的一些学术刊物 上开始出现了介绍、引述关联理论的论文,也有部分文章涉及该理论的应用研究, 如“关联理论一认知语用学基础”(何自然、冉永生,1998)、“关联理论的交际 观”(刘绍忠,1997)、“关联理论与反讽理解”(曾衍桃,1998) “反讽话语的认 知语用研究”(文旭,2004)、“语言使用中的推理”(熊学亮,2007)等学者们 普遍认为关联理论弥补了会话含意理论的解释力不足的情况,解决了明说与暗含 的关系,认知主题在话语理解中的地位、作用加强了,语境或语境假设占有重要 位置,提出关联是认知的基础,交际的最基本原则,对推理也予以了重视关联理论为言语反讽的理解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用关联理论来理解反 讽,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际含义和目的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反讽言语有助于 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反讽的本质,进而加强了对反讽言语的辨别与理解,为反讽研 究打开了新的视野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反讽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简短的回顾,然后对关联理论的主 要观点进行介绍关联理论是斯珀伯和威尔逊在对格赖斯合作原则进行修订的基 础上提出的有关交际的语用认知理论,提出了明示一推理模式,认为交际是一个 涉及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

      关联性是支配反讽理解过程的认知总 原则,关联性贯穿反讽理解加工过程的方方面面最后本文重点阐述了关联理论 的反讽观:一是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如何理解反讽的本质;二是如何在关联原则的 指引下辨别反讽;三是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如何理解反讽从而看出关联理论反语 观的合理性和以及其对反语本质和反语理解机制的强大解释力英文写作提纲如下:On Irony Utte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Thesis statement: Irony utterance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used in literatray works and our daily life, which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more and more linguists and psychologists. Sperher and Wilsons echoic mention theory within a Relevance Theory base frame work of irony provide an new way for the research of irony.1. Introduction1.1 A bried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irony1.2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irony2. Cognition and verbal irony2.1 Relevence theory2.2 Understanding of implicature3 Understanding ironic utteranc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levance theory2.2.1 The nature of iron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levence2.2.2 The cognition of iro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ence theory2.2.3 The interpretation of iro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ence theory4. conclusion:This paper approaches comprehension of ironic utte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It explains how to study ironic utterances with the help of relevance theory, and holds that this way of doing can help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ironic utterance, and then better understand ironic utterance.三、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关联理论为言语反讽的理解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例证 阐述如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分析交际双方如何通过这一方式来传达、理解反讽言 语,从而更深入地探索反讽生成和理解的本质过程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研究反讽, 为反讽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技术路线:通过借阅图书馆书本,以及网上搜索有关这个课题的资料,结合 两者及自己的想法,拟定出该论文四、 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09年11月30日一 12月20日 确定论文题目2009年12月21 口 一2010年1月22 口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提交开题报2010年2月底前2010年3月底前2010年4月底前2010年5月中旬前五、主要参考文献告,文献综述提交论文初稿初稿、二稿的修改三稿的修改定稿,提交按要求装订的论文终稿一式三份Hamamoto, Hideki. Irony from a Congnitve Perspective [A]. John BejamingsPublishing Company. 1998Sperber, Dan and Wilson Deirdre.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文旭,A Cognitive-Pragmatic Study in Ironic Utterences[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4曾衍桃,Irony in Communication^],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何自然、冉永生,关联理论一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年第3期唐青叶,语篇语言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王建国,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熊学亮,语言使用中的推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曾衍桃,关联理论与反讽理解[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关联理论对反讽言语的解读ft—、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反讽作为一种智慧诙谐的语言现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人类口常交往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 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曾衍桃(2006)指出反讽交际发生时,作为接受信息一方的听话人,会本能 并自发地把话语与当时情景联系起来,得出一个基本认知环境,隐隐约约地感到 该话语在该语境状态下暗含某些不同寻常的语用语言特征和语用心理特征,这些 特征与共性因素(先前共知的背景信息、信念等)进行匹配,结果明显感觉到在 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某种有悖听话人期待的不协调、不一致、不相关、 不调和活矛盾、冲突等不匹配表现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 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从而断定该话语不是通常意义的陈述或评价,进而推断该 话语是讽刺性一类话语,传递讽刺、挖苦、戏谑、诙谐、嘲弄甚或幽默等态度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认知心理学界、哲学界 的强烈反响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认知理论,它在语码论和交际推理的基础上提 出了明示一推理交际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唐青叶(2009) 对于明示一推理交际作了如下定义:言语交际对于说话人和听话人来说都是互明 的,而且说话人意欲通过该交际行为使得交际中的语用预设对听话人来说显得明 确或更加明确(Sperber& Wilson, 1995: 63)关联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自身具有最佳 关联性,人类的认知趋向于具有最大关联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关联性是个常理, 是制约人类交际的基本因素,关联性有两个因素相关:一个是语境认知因素,即 语境效果,另一个是推理过程中付出的认知努力关联理论认为,说话人会最大 限度的表述话语,而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的代价,而 联系两者的纽带,正是话语中的关联性而关联性程度取决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比率,这里的产出是指语境蕴含的输了,投入是指推导这些语境蕴含所需的处理 努力关联理论为言语反讽的理解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用关联理论来理解反讽, 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