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章--秋燥(共19页).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211476058
  • 上传时间:2021-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七章 秋燥一、概述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而引起的外感热病初起以病在肺卫时就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液缺乏表现为其特征本病发生于秋季燥气主令之时,尤以秋分后小雪前多见,地势高、气候干燥的西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多见有关燥邪致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其中有“清气大来,燥之胜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木不及,燥乃大行”等记载,指明燥气的形成与岁运及时令有关系燥胜则干”,“燥者濡之”,则指出了燥邪的致病特点和治疗原则金元时代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对燥邪为病的病机作了补充说明,指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立秋燥专篇,首创秋燥病名,指明秋燥为感受秋季燥热病邪而致,多犯上焦肺系,创立清燥救肺汤名方喻氏认为《内经》所述“秋伤于湿”当为“秋伤于燥”,并对内伤之燥、外感之燥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此后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进一步完善和发挥秋燥辨证论治内容,并各自就燥邪的阴阳属性阐述己见喻嘉言认为燥属火热;吴鞠通以胜复气化理沦沦述燥气,即胜气属凉,复气属热;沈目南认为燥属次寒;俞根初以秋季气候的温凉之别作为划分温燥和凉燥的根据,对临床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凉燥不属于温病范畴,故本章主要论温燥根据秋燥的发病季节和病证表现,西医疾病中发生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二、病因病机秋燥为病,外因是感受秋季燥热病邪秋季气候有偏温偏凉的不同,俞根初说:“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燥热病邪易伤人津液,若遇人体肺卫不固,或素体阴液不足,或夏季汗多津气受伤,即易感受而发为秋燥,此是秋燥发病的内因秋季燥金之气主令肺属金,其气应于秋,肺在外合皮毛,故秋燥初起,首犯肺卫温燥初起与风温初起临床表现相似,凉燥初起与风寒轻证初起临床表现相似唯因燥邪有伤津的性质,所以不论温燥凉燥,都同时伴有津液干燥见症肺卫之邪不解,可化热人里,使津伤更明显,病变重心在肺,并可涉及胃、肠等燥热在肺主要产生肺燥阴伤的病变,在胃肠可致肠燥便秘或阴伤腑实后期邪少虚多,一般为肺胃阴伤或肺燥肠闭,亦有少数化燥传人营血者,可见伤络咳血,甚则气血两燔证秋燥较其他温病,病情轻而易治愈,如初起治疗得当,体质亦较强,一般不进入营血;少数患者,感邪较重,正气不支,可发展为下焦肝肾阴伤证。

      三、诊断要点1.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秋令燥热偏盛时节2.初起出现肺卫证,并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处的干燥表现病变重心在肺,病情较轻,传变较少3.本病与风温初起都见肺卫证表现,但风温以表热证为主,外燥表现不明显;本病与 “伏暑秋发”都发于秋季,亦都有表证,但伏暑初起或见气分暑湿证,或见营热阴伤证,病情较重,变化较多四、辨证论治燥邪易伤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燥者濡之”,指出了燥病的治疗大法燥病的治疗,除滋润津液外,还要注意祛邪初起邪在肺卫,应根据温燥、凉燥的不同,分别采用辛凉甘润和辛开温润之法滋润津液、透散邪气中期,病在气分,燥热炽盛,津液已伤,宜清、养并举,在根据不同病位施以各种清泄气热法的同时,注意滋润津液少数病例燥热化火,深人营血,治宜清营凉血若肝肾阴伤,则滋补真阴正如俞根初《通俗伤寒论》说:“秋燥一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而“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就是针对秋燥不同阶段确立的治疗大法治燥不同于治热和治火,不能用苦寒药,因燥虽近于火,但又不同于火,苦味药性燥易伤阴,而燥证已有伤阴,故治火可用苦寒,治燥则不可用之火郁当发之,而燥必用润,正如汪瑟庵所说:“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

      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寒苦者,燥证则惟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这对燥证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邪在肺卫证治【证候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或吐粘痰,咽干鼻燥,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欠润,脉右寸数大病机分析】 本证为温燥初起,邪袭肺卫之候邪在卫分,卫气被郁,肺气失宣,所以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等表现,证同风温初起燥热伤肺津,所以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此与风温初起之不同处舌边尖红,苔薄白欠润,脉右寸数大,均为燥热伤于肺卫之象治法】 辛凉透邪,甘润养津方药】 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一钱(3g),杏仁一钱五分(5g),沙参二钱(6g),象贝一钱(3g),豆豉一钱(3g),栀皮一钱五分(5g),梨皮一钱(3g)水煎顿服,重者再服桑叶、豆豉辛散在表之邪;栀皮清热,与桑叶、豆豉合成辛凉之剂;杏仁、象贝宣肺止咳;沙参、梨皮养肺阴润燥全方辛透不伤津,润燥不碍表如感邪轻微,可用辛凉轻剂桑菊饮代之;若咳嗽较明显,可加瓜蒌皮、枇杷叶等附 杏苏散(《温病条辨》)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橘皮、杏仁。

      原方未标明用量,临床可酌量使用本方为治凉燥在表之主方凉燥近于风寒,证见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咽干唇燥,皮肤干燥,咳嗽无痰或咯吐稀痰,苔薄白欠润紫苏、前胡辛散在表之邪;杏仁宣肺润燥止咳;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合用,取二陈汤之意,宣降肺气,化痰止咳;桔梗、枳壳理气宽胸;姜、枣调和营卫全方辛开温润,既祛邪,又润燥若恶寒重加葱、豉解表散寒;痰湿不重去半夏、茯苓,加瓜蒌皮、紫菀;兼泄泻腹满,加苍术、厚朴凉燥化热入里后,其病机演变和证候表现、治疗都同温燥 (二)邪在气分证治1.燥干清窍【证候表现】 发热,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病机分析】 本证为燥热化火上干扰清窍的证候耳鸣、目赤,是燥火所致的清窍不利表现;咽肿是火热之邪上扰肺胃之门户;龈肿是燥热上千胃络苔薄黄而干,脉数是燥热津伤之象治法】 轻清宣透上焦燥热方药】 翘荷汤(《温病条辨》)薄荷一钱五分(5g),连翘一钱五分(5g),生甘草一钱(3g),黑栀子一钱五分(5g),桔梗三钱(9g),绿豆衣二钱(6g)水煎服,重者日2~3剂薄荷辛凉散邪,连翘、栀子、绿豆衣宣郁泄火,桔梗、甘草利咽喉、消龈肿,可知本方重点在于祛除上焦燥热邪气。

      但燥热化火上扰,又要避免使用苦重之品以上药物共同组成一张辛凉泄火轻剂方,体现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原方可加桑叶、蝉衣增强宣泄透热功效;目赤、耳鸣重者加菊花、夏枯草;咽痛重者加牛蒡子、白僵蚕本证为燥火上干清窍证,虽为气分,但实属轻浅,宜轻清宣透而不宜苦重折热2.燥热伤肺【证候表现】 身热,干咳无痰或咳唾少量泡沫痰,气逆而喘,乏力,咽喉干燥,鼻燥,齿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干燥或薄黄干燥,舌边尖红赤病机分析】 本证为肺经燥热化火,灼伤阴液之候肺为热灼,失其清肃之性,故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气机壅滞则胸满胁痛,燥热伤气则乏力,燥热化火损伤肺阴,则有咽喉、鼻、齿的干燥和烦渴以上皆说明本证里热明显,且伤阴亦较卫分证重苔薄白或薄黄干燥,舌边尖红赤乃由燥热化火,伤津所致治法】 辛凉透热,甘润养阴方药】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冬桑叶三钱(9g),石膏二钱五分(7.5g),人参七分(2g),甘草一钱(3g),胡麻仁 (炒)一钱(3g),真阿胶八分(2.5g),麦门冬一钱二分(5g),杏仁(去皮尖)七分(2g),枇杷叶(去毛蜜炙)一片(3g)水煎,分2~3次频服燥热化火伤肺,气阴两伤,气机失畅,治疗既不能用苦寒泻火药,也不能用辛香利气药,前者恐伤津,后者恐耗气。

      方中石膏、桑叶清肺泄热,胡麻仁、阿胶、麦冬润燥养阴,杏仁、枇杷叶宣肃肺气以开气机壅滞,甘草、人参之用,正如《难经十四难》所说:“损其肺者益其气”,使之益肺气以生津,但要掌握用量,不能过大,以防壅气如果表邪未尽,可加牛蒡子、连翘增强透表力量,或减阿胶以防碍表;如痰滞难咯,可加瓜蒌皮、川贝;热重津伤明显,以沙参易人参;咳痰带血者,加仙鹤草、焦山栀、侧柏叶清络止血;胸满胁痛明显,加丝瓜络、郁金活络止痛3.肺燥肠闭【证候表现】 咳嗽不爽,痰多,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苔白而干病机分析】 本证为肺燥伤津,影响及肠的证候燥热伤肺,气机失畅,故咳嗽不爽肺气输布失职,一方面可致津液停聚而多痰,另方面由于津液不能布散,使大肠失去濡润,可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本证脘腹胀满,无脐腹疼痛拒按;便秘,无舌苔焦燥起刺,所以不是阳明腑实证治法】 肃肺化痰,润肠通便方药】 五仁橘皮汤(《通俗伤寒论》)甜杏仁(研)三钱(9g),松子仁三钱(3g),郁李仁(杵碎)四钱(12g),桃仁(杵碎)二钱(6g),柏子仁(杵碎)二钱(6g),橘皮(蜜炙)一钱半(5g)水煎服,日1剂五仁富含油脂,润肠通便,其中杏仁又能润肺开肺橘皮行气化痰,蜜炙后除去燥性则更适合本证使用。

      本证肺与大肠同病,而且肺愈燥,大肠之秘就愈重,反之大肠之秘愈重,肺气愈失于宣畅五仁橘皮汤使肺燥得润而肺气得畅,大便得通而腹满得除何秀山说此方为“润燥滑肠,体虚便秘之良方如便秘重,可加瓜蒌仁、火麻仁增强润肠通便力量本方亦可加入桔梗、前胡等开肺宣气药,以助腑气通降4.腑实阴伤【证候表现】 身热,腹胀满,便秘,口干唇燥,或见谵语,苔黑干燥,脉沉细病机分析】 此为燥结阳明,阴液大伤之候身热、腹胀满、便秘,或见谵语,为燥结阳明;口干唇燥,苔黑干燥,脉沉细,为阴津亏损本证病在阳明,日久阳明燥结消烁肾液,可成土实水虚之势本证与前证均有便秘,然病机不同前证便秘由肺燥不能布化津液所致,故无腹痛拒按、舌苔焦燥;本证便秘为燥热结于阳明,日久耗阴而致,故有口干唇燥、谵语、苔黑燥等腑实阴伤表现治法】 滋阴润燥,通腑泄热方药】 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六因条辨》)调胃承气汤(见风温章)燥热内结阳明,当攻下泄热;阴液亏损已甚,又亟待救复调胃承气汤攻下腑实以泄燥热,首乌、生地、石斛滋阴润燥而养液鲜品多汁,滋养津液较干品力更胜,临床可酌量使用全方通腑和滋阴同用,以此来达到泻土补水的作用5.肺胃阴伤【证候表现】 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 此为秋燥病后期,燥热已退或大部已退,肺胃阴液未复之候外感燥热邪气渐尽,所以身热不甚或无热;肺津伤,肺气失于清肃,所以干咳不已;胃阴伤,所以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肺胃阴液未复之征治法】 甘凉滋润,清养肺胃方药】 沙参麦冬汤,五汁饮①沙参麦冬汤(见风温章)②五汁饮(《温病条辨》)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汁)临时斟酌适量,和匀后凉服不喜凉服的,可炖温服燥热已退,肺胃阴伤,治疗当以滋养肺胃为主沙参麦冬汤中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皆甘凉滋润,养肺胃之阴;扁豆、甘草益气和中;桑叶轻宣而不燥以上药物合用有滋阴润燥、清养肺胃之功若津伤重,可配用五汁饮,促进肺胃阴液的恢复本证处于秋燥恢复期邪少虚多阶段.无论清凉还是甘润.都宜取轻剂,不宜苦寒,也不宜味厚滋腻以上二方之用即是这一治法的体现: (三)燥伤营血证治1.肺燥肠热,伤络咳血【证侯表观】 初病喉痒干咳,继而咳甚则痰粘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苔薄白干燥,舌红,脉数病机分析】 此为肺中燥热移肠所致的肺与大肠同病证候燥热耗伤肺津,清肃之令不行,所以喉痒干咳;燥邪化火,灼伤血络,所以痰粘带血、胸胁牵痛;肺中燥热移肠,迫津下泄,听以腹部灼热、大便泄泻。

      本证的泄泻,为热泻,多伴肛门热痛,或有腹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