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的主要原则.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7215252
  • 上传时间:2021-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39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的主要原则《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的主要原则《军形》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四篇,分为四章,主要讲:以多胜少,从广义动量定理 Fat=MV的角度来说,影响成果 有四要素,分别为力量 F的大小、方向 a,作用点和时间t, 《军形》篇主要论述的就是力量要素 F故胜兵若以镒称铢, 败兵若以铢称溢第一章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原 则.•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第二章讲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实力弱则防守,实力强则进攻原则:防守可以 增加抵抗力,因为有地利和等待之利第三章讲先胜后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原则:有胜利把握 再战,无把握则不战第四章讲以多胜少,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溢 锚:铢=576:1军赋影响胜负,积水就是聚力,通过集中兵力来赢得战争(如图1所示)图1《军形》篇的主要原则第一章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原则:集中优势兵 力,打击敌人的弱点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 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 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孙子说: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 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敌人能被我战胜的时机。

      做 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可以战胜敌人, 关键在于敌人出现可乘之机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 自己不可战胜,不能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 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军事学的主要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不可胜是因为弱点没有暴露,可胜是因为弱点暴露而被定点打 击先保证自己的弱点不暴露,就能保证自己不可胜,然后等待敌人暴露弱点,就是以待敌之可胜(如I2所示)图2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自己的弱点是否暴露,取决于自己隐蔽的能力,而对手的 弱点是否暴露,取决于对手的隐蔽能力所以自己可以保证 自己的弱点不暴露,这就是先为不可胜,等待敌人暴露缺点, 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打击,这就是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这两句的关键点也都是保证自己的弱点不暴露可以不败,而敌人弱点是否暴露,则影响我方是否可以获胜敌人暴露弱点我方就能集中优势兵力打击,然后就能获胜;敌人不暴露缺 点,我方也不暴露,就能保证我方不败,所以有“胜可知 不可为”是因为敌人是否暴露弱点,取决于敌人,我们可以知 晓,但是无法左右敌人,所以说不可为第六篇《虚实》篇图3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本章主要论述了防守可以保证不败,进攻可以获得胜利。

      主要原则是防守可以增加抵抗力,因为有地利和等待之利要想不败,可以防守;要想胜利,需要进攻 《战争论》说防御是比进攻强的作战形式,因为有地形之利和待敌之利,它们可以增加抵抗的力量所以兵力不足时需要防御,通过 地利和等待之利来加强防守力量,从而保证不被打败一旦 力量强大就应该采用进攻的形式《战争论》写道: “战斗可以按照动机进行分类,进攻具有积极动机,目的是驱逐敌人;防御具有消极动机,目的是据 守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但带有消极的目的的作战形式,那么,自然只有在力量弱小而需要运用这种形式时,才不得不运用 它一旦力量强大到足以达到积极的目的时,就应该立即放 弃它由于人们在防御中取得胜利就通常可以造成对自己比较有利的兵力对比,所以以防御开始而以进攻结束,是战争 的自然进程第三章讲先胜后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 胜原则:有胜利把握再战,无把握则不战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 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 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 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 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预见到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算不得高明;打了胜 仗普天下都说打得好,这也算不得了不起的高明这就像举 得起秋天的毫毛(极言其轻)算不得大力,看得见日月算不得 眼明,听得见雷霆算不得耳聪一样古来所说的善于打仗的 人,都是在容易取胜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所以善于打仗的 人打了胜仗,并没有智谋的名声,也没有勇猛的武功所以 他取得胜利,不会有差错其所以不会有差错,是因为他的 战略措施先造成必胜的条件,战胜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 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处于不败的地位,而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机会因此胜利的军队先有了胜利的把握,才 寻找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同敌人交战,企图 在作战中去求侥幸的胜利善于领导战争的人,修明政治, 确保法制,所以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如图 4所示)图4先胜后战本章主要讲先胜后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 求胜原则:有胜利把握再战,无把握则不战如何在战前 知晓是否可胜呢?在《始计》篇中有五事七计知胜负,通过 五事七计的比较,预知是否可胜在《谋攻》篇中有利于胜 利的五种要素也能预知胜负,如果预测可以获胜,那么就可 以战斗,如果预测不胜,那么就不战斗。

      增加军队实力可以增加胜利的可能性,[修道而保法”论述了《始计》篇五事中的道和法,道是使得士兵和民众和君主思想一致,这样就能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只是思想一致,如果军队本身能力差,那么也会容易失败,所以法就是论述军队的建设,包括曲制 (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官道(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和主用(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 为什么《军形》篇只论述了五事中的道和法,而没有论述天、地和将呢?因为《军 形》篇主要讲军队的实力,天和地属于自然因素,良将又可 遇不可求,而道和法这两项任何时候都可以花费精力和资源 去加强,是军队实力的重要要素第四章讲以多胜少,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溢:铢=576:1军赋影响胜负,积水就是聚力,通过集中兵力 来赢得战争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 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益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初之溪者,形也用兵必须注意:一是土地幅员,二是军赋物资,三是部队 兵员战斗实力,四是双方力量对比,五是胜负优劣度产生 于土地幅员的广狭,土地幅员决定军赋物资的多少,军赋物 资的多少决定兵员的质量,兵员质量决定部队的战斗力,部 队的战斗力决定胜负优劣。

      车事上有五个范畴:一是度,二是量,二是数,四是称,五是胜土地的大小不同就产生了面积不同大小的田地,田 地面积决定了粮食的产量,粮食的产量决定了兵员的数量,那兵员的数量产生了对比,对比产生了胜负所以胜利的军队, 在力量对比上,就像用‘镒’称‘铢”那样占绝对优势,自然必 胜无疑;失败的军队,在力量对比上,就像用 ‘铢”称样,处于绝对劣势,自然必败无疑高明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像决开千初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一泻万丈,这就是强大军事实力啊(如图 5所示)!图5以多胜少24两第四章讲以多胜少,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溢:铢=576:1锚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锚等于 两等于24铢,一镒就相当于 576倍的铢胜兵以镒称铢是 指兵力优势对比越明显,获胜的概率就越大,胜利的天平倾 向于力量更大的一方(如图 6所示)图6胜利的天平倾向于力量更大的一方克劳塞维茨通过研究战争史,发现2倍兵力足以战胜敌人 随着兵力对比优势的增加,获胜的概率也在增加现实中并 不是兵力对比优势越大越好,因为还有节约兵力的原则如 果追求每次战斗都以 10倍的兵力打击敌人的话,那么如果 敌人的某一局部战场有 1千人,我方就要调动 1万人,而如 果敌人战场有10万人,我方就要调动 100万人,随着敌人 兵力的增加,我方调动兵力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并且现实战 争中会有多个战场,不可能每个战场都会有这样大的兵力优 势如果2倍兵力足以打败敌人,调动 10倍兵力的话,在 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会很多,本来剩下的 8倍兵力在别的战场还可以取得比这个战场更大的成果,所以调动的兵力越 多,成本越高,按照管理学中丰田生产方式的思维,物尽其 用的状态是最好的,产出的成果最大,成本最低地数出田数,田数出粮数,粮数出兵数,兵数生比较,比 较定胜负,按照孙子的逻辑推理关系,地数越大的国家可以 耕作的田越多,田越多可以产生的粮食就越多,粮食越多可以供养的兵力就越多,兵力越多,胜利的可能性越大土地的面积决定了给养,给养决定了兵力,所以以前的战争经常 是以争夺土地为战争目的的,送城割地成了战败国主要的媾 和手段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较小的田数也可以供给越来越 多的人口,此时抢夺土地已经不是战争的主要目标了,国家 开始抢夺资源和市场,比如抢夺石油和要求战败国开放在近代,国土面积对于战争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 《战争论》写道:“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可征服的”克劳塞维 茨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国土对于战争的影响 他说“我们把主动向本国腹地的退却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间接的抵抗方式,采 用这种抵抗方式与其说是我们消灭敌人,还不如说是让敌人 用劳累拖垮自己。

      因此,在向本国腹地退却的情况下,防御 者根本不准备进行主力会战,或者把主力会战推迟到敌军的 兵力己经大大削弱以后再进行《战争论》中向腹地退却是 延迟决战,通过劳累和给养不足拖垮敌人,从而降低敌人作 战热情和能力,最终达到力量反转而战胜敌人孙子在《作 战》篇写道:“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这是针对在 敌国作战的进攻者而言的,在敌国作战越久,锐气就会下降 的越多,从而使得战斗力下降,即孙子所说的“胜久则钝兵挫 锐”长久作战对于异国作战的进攻者不利,那么相对而言,长久作战对于本国的防御就有利,而幅员辽阔的土地才能使得向腹地退却的时间加长,从而消耗敌人给养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孙子兵法》论述了国土面积对于给养的决定作用,而给养又决定了军队的绝对 数量,进而影响胜负《战争论》论述了国土面积对于防御 的重要作用,国土面积广大可以使防御者向腹地退却,从而使用给养困难等各种阻力来消耗敌人,最终达到军事力量的 逆转,然后打败敌人1812年的俄法战争中,俄国通过向腹 地退却并且损毁一切给养,以此来消耗敌人,减少敌人的战 斗力,当兵力对比到均衡或逆转状态后开始进攻,最终打败 了不可战胜的拿破仑。

      给养不仅包括粮食等,还包括武器装备等管理学的质量 专家朱兰博士说:“美国值得向全世界夸耀的东西就是 IE (工业工程),美国之所以打胜一战,又有打胜二战的力量,就 是因为美国有旧当战争进入一种僵持阶段或者消耗阶段 时,哪一方的给养供给的更好,就更有可能获得胜利美国 的工业工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美国可以在相同时间内比敌 人生产更多的飞机、大炮投入到战争中,这样就在战争中获 得了优势,进而获得胜利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初之溪者,形也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积水,相当于集聚,聚力,集中兵力的意思如 果水量很少,即使从很高的地方放下,冲击力也是很小的 但是如果水量很大,那么冲击力就会非常大,水量用来比喻 兵力,数量越大,力量越大同样数量的水,如果是一点一 点的从高处落下,那么冲击力很小,但是如果将水集中在一 起,同时冲从高处落下,冲击力就会非常大,这也就是集中 力量可以增加冲击力,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集中兵力, 产生兵力对比优势,进而获得胜利孙子以决开千初之山上的积水来表示兵力的强大,现实中 确实有将水当做武器的,其高度虽然没有千初之高,但其杀 伤力惊人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上 著名惨案之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