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本投资》PPT课件.ppt
35页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和教育1•1、人力资本•2、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3、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4、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2•一、人力资本•1、人力资本的概念•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个人后天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的总称即先天形成的能力或者特质并不算进人力资本里面,而且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也不仅仅是靠投资形成的也可以通过消费来形成•贝克尔(Gary S.Becker)指出:“本书(指《人力资本》一书)所研究的是关于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货币与心理收入的活动这些活动被称之为人力资本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的信息等多种形式 3•明瑟(Jacob Mincer)的论述更为全面:人力资本投资的各种范畴可以按照生命周期年表来加以描述用于孩子抚养和儿童开发上的资源代表学前投资;这些投资将与随后而来的正规教育投资相重叠;在有关职业培训与学习、寻找工作与劳动流动和工作努力等方面的投资将发生在整个就业年龄段;而保健投资和其他维护健康的活动则要伴随人的终生4•具体而言,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尤其是劳动者的质量或者说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劳动力的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人的生物属性,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包括劳动者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及劳动者智力机能的完好状况等•智力素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劳动者的智力素质一般包括劳动者掌握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52、人力资本主要内容•(1)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和精力这种人体物质条件受到卫生条件、医疗保健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2)个人的生产能力和技能这取决于个人的工作经验(即“干中学”)、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6•3、人力资本的特征(1)持续性 与物质资本相对,人力资本作为靠后天投资而形成并积累的及具有异质性的高素质结构的劳动能力需要时间和相关费用的持续性投入 (2)不可分离性 人力资本是凝结在投资者自身的一种资本,其和投资者具有不可分离性和遗传性,是寄存于人体之中的一种能带来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 (3)外在性 对社会而言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社会贡献在个人利益上的体现具有不充分性,给予社会的大于个人所得的7 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对人力资源一定的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使人力资源质量及数量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教育教育投资投资儿童早期教育正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宏观教育投资微观教育投资保健投资保健投资:无疾病、长寿劳动力国内流动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调剂余缺、学以致用、 用为所长移民入境支出移民入境支出:入境的必须是有劳动能力、有技 术 、 是本国缺少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途径人力资本投资途径图示8•4、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1)教育•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儿童早期教育、正规学校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非正规教育则以其他形式开展教学,如广播、函授、电视教学、职业技术培训等这些教育提高人的智力、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可分为宏观教育投资和微观教育投资宏观教育投资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其他部门、团体、组织花费在国民教育上的投资包括校舍建设、设备购置、教员工资、图书资料等属于宏观支出微观教育投资是指家庭或个人花费在子女或本人的学校教育、职业培训上的投资包括家庭支付子女的学费、支付给家教的工资、为子女购置图书及各类智力开发用品所支付的费用、成人为增加自身的知识存量或更新知识花费的各种费用。
9(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对员工进行短期“教育”经过培训,员工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赚取更多的收入因而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在职培训分为两类: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 一般培训是指培训获得的技能既适用本企业,又适用他企业随着受训员工的流动,本企业将蒙受投资损失,其他企业则获得经济好处,这样企业会减少投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受训员工承担培训成本,他们将在未来更高的收入中获益 特殊培训是指员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仅适用于本企业,员工流动到他企业,这种能力随之消失由于这类员工到他企业不会获得预期好处,流动性会大大降低本企业从生产率上升中获益,愿意承担培训成本10(3)健康设施和服务 包括所有影响人均预期寿命和人体体力、精力、耐久力及活力的支出健康既是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又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收人这种投资形成健康资本存量良好的饮食和居住条件、医疗服务增强了工人的体力和精力,从而提高了生产能力,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健康的人可以延长预期工作年限,从而间接增加了收入11(4)劳动力的流动(i)劳动力国内流动 劳动力在国内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解决国内劳动力的余缺调剂和发挥专长问题。
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可以解决劳动力在不同地区的余缺调剂,并能做到学以致用,用为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力,这无疑也可视为是一种对人力的投资ii)移民入境 移民是人力在国际问的流动,移民入境是使国外的人力迁徒到本国对一国而言,这是人力资本的增加,从人力投资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合算的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是一种对人力的投资,是一国人力资本形成的又一条途径12二、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平均30—40年就要翻一番;而生活资料(主要是食物)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和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却只能以算术比率增加,亦即如果要取得经济发展我们就需要抑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处于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 不可否认的是,马尔萨斯对人口与经济关系的描述大致符合工业革命前的情况,他对人口过剩后果的分所也具有警示作用然而其理论前提--技术水平不变和人类永远无法控制生育,则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13 2、库兹涅茨的观点 1967年,库兹涅茨等人根据19世纪和二战后很多国家的数据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
他们搜集各国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数据,检验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是否有低于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以及人口增长率低的国家是否有高于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这些研究的一致结论是,较快的人口增长与较慢的经济增长无关 14•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口增长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促进创新的发生从需求方面看,一定密度的人口会对生存环境造成适度压力,促使人们发明新的制度和技术来缓解这种压力从供给方面看,只有当人口达到相当数量时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涌现,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是创新的基础•进一步地,大多经济学家认为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愚昧、污染、自然资源溃乏、增长缓慢等发展问题归咎于“人口爆炸”, 这是不正确的贫穷的根源不是过多的人口,而是不合理的经济体制153、舒尔茨等相关人力资本研究学者理论(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理论简要阐述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为:(i)利用外资人力资本质量差,资本吸收能力就弱,而具有较高文化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的人,一旦有大量物质资本可利用,会很快推动经济发展ii)产生余值增长率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经济增长快于投入增长教育的收益占余值的1/2。
iii)降低资本—收入比率 收入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16 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素质和能力且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到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人性质即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他认为合理的激励政策如赋予职工股权或者股票期权等方式能够刺激人力资本发挥最大化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取得更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发展速度,17(3)近期人力资本学者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主要观点 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人所建立的人力资本理论确立了教育与劳动生产率、工资和国内总产出之间的递促关系,但这种递促关系受到筛选理论及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的质疑 18筛选理论19 筛选理论认为:教育与生产率之间只是一种间接关系;教育并不能提高个人的生产能力,它只是一种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为雇主选择、识别能力的雇员服务,以便把雇员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相应地,该理论主张采取消极的教育政策,因为教育只是通过一纸文凭的能力,对社会只有信息价值,却消费了大量的资源(个别极端论者甚至推论高等教育可以废弃),不主张教育扩张。
20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由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组成,且两种市场之间的流动率不大因此,教育的作用不在于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而在于它是决定个人是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21三、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1、简要阐述 人力资本研究大多是围绕其与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而且研究也已比较成熟,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是近期研究的热点,而且此类研究大多也是围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来展开的 对于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类:(i)对一个国家内不同区域之间人力资本与区域增长关系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差异性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ii)关注于特定地区的人力资本与区域增长的关系 222、主要研究分析 巴罗、萨拉认为,初始人力资本存量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扩散和学习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de la Croix, D. 和 V. Vandenberghe分析了比利时各个省份之间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状态,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的报酬率在各个省份间有差异,从而得出人力资本政策应该向报酬率高的地区倾斜的结论。
23 蔡都阳(2000年)采用FGLS回归方法,对1978—2000年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的初始禀赋,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周英章、孙崎(2002年)考察了中国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两者做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而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国教育投入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馈关系 陈钊、陆铭和金煜(2004)利用各地区教育发展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各省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但近年来各地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呈现出收敛的趋势表明高等教育的持续平衡发展将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24 徐映梅、叶峰(2005)研究了区域人力资本指标10年间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人均GDP的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率、识字率提高率、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变动和每千人医生数增长率 蔡俊兰、吴超林(2003);郝枫(2005)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例如广东和天津,其区域增长是和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分不开的,其中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尤其起着关键作用。
张一力(2005)通过将人力资本的构成划分为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三种不同类型,说明了不同的人力资本结构模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培育专业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更加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253、我国区域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1)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区域人力资本投资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显著非均衡性2)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人力资本聚集程度高26四、教育与人力资本(一)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重要性1、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年限与他所获的收入成正比变化关系,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进行的经验研究而得出该结论进一步,教育对于调节收入再分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从人力资本投资途径来看,智力投资和营养健康投资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投资途径,而经验研究表明智力投资即广义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知识增进则是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73、相关人力资本学家理论研究也得出了教育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舒尔茨认为工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工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析的不平衡状态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
丹尼逊则在舒尔茨研究基础上研究得出教育对于人力资本的影响主要是在于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而知识增进也起着的非常重要的作用28•(二)人力资本形成之教育的微观决策模型分析1、教育决策成本—收益分析(i)教育投资的成本分析 教育投资的私人和社会成本 教育投资的私人成本:个人为自身接受教育所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1、直接费用-学费、书籍费、超出不上学时的生活费等;2、间接费用-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3、心理损失 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主要指一国免费的公共教育投资、费用和各种有关的教育补贴,以及机会成本(对基础设施或其他物质产品生产投资的收益)29(ii)教育投资收入分析教育投资的私人和社会收益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主要有:未来较高的收入;未来较合理的支出;未来健康的身体;未来职业机动性;欣赏水平的提高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是指由教育投资所产生的为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收益,主要体现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经济增长和发展等经济和非经济的正外部效应,如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精神水平、降低福利依赖率和犯罪率等302、个人教育决策微观模型分析在右图中,横轴为年龄在右图中,横轴为年龄a a,,纵轴为年纵轴为年工资收入工资收入W W,,原点以下原点以下abhcabhc部分部分I I为大为大学教育的直接成本,学教育的直接成本,adyady为高中生的为高中生的收入流曲线,收入流曲线,adyfadyf相当于高中毕业生相当于高中毕业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总和;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总和;adebadeb相当相当于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即因投资于于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即因投资于大学教育而放弃可能的收入部分大学教育而放弃可能的收入部分ⅡⅡ;;bybyu uf f为大学毕业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收为大学毕业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总和,入总和,eyeyu uy y部分部分ⅢⅢ就是大学教育投就是大学教育投资收益增加值部分。
当按某一折现率资收益增加值部分当按某一折现率R R折现,在现值的基础上(折现,在现值的基础上(I+ⅡI+Ⅱ))价价值部分等于值部分等于ⅢⅢ时,时,R R即为投资报酬率即为投资报酬率若若S S给定,那么只有当给定,那么只有当Ⅲ≥Ⅲ≥((I+ⅡI+Ⅱ))时,大学教育投资从成本时,大学教育投资从成本——收益的收益的角度判断,人们才会选择大学教育投角度判断,人们才会选择大学教育投资 312、个人教育决策计量模型分析如果每年的贴现率固定为r,第t年的教育收人为Et,则n年教育收益的贴现值v为: 在这n年中,因教育而发生的所有成本的贴现值C为:决策的基础就是将贴现收入与贴现成本进行比较,若贴现收入大于贴现成本,则可以继续进行教育投资;若贴现收入小于贴现成本,则不值得继续进行教育投资323、国家教育决策微观模型分析 教育主要由政府供给,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从教育供给方面看,一个相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定价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经费于分有限,如果完全实行免费教育,既不可行又不经济但如果完全按市场定价,则由于教育有外部件,社会收益总是大于私人收益,从而导致教育不足 为简单分析起见,假定教育的边际成本为常数,社会收益因外部件而高于私人收益,且都用直线表示。
见图分析)33•从图中可以看到,A点是市场均衡点,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最优教育量在B点为了使教育达到社会最优水平,就必须对教育进行补贴,使接受教育的成本降低但如果全部免费,则均衡点会落在C点上,此时又出现了教育过度的情况,导致如图中三角形所示的净福利损失价格0数量私人收益社会收益AB供给福利损失P*Q*C图示:教育定价34(三)我国教育投资现状分析1、我国教育投资不足,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 我国教育投资对于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投资不足,而且在各地区和各层次教育投向结构上也不尽合理2、存在着严重的教育不平等 城乡二元结构和东中西收入差距的影响使得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3、正规教育大多脱离实际 我国正规教育大多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脱离了实际,尤其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使得在此期间辍学的人力资本得不到更好的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