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
12页广州市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1. (2分) (2015九上·平顶山期末)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铁锅生锈 B . 木炭研碎 C . 炼铁 D . 石墨变金刚石 2. (2分)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碳酸钙用作雕刻材料 C . 活性炭用作净水剂 D .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3. (2分) (2017·宜宾模拟)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用少量液体 B . 过滤 C . 闻气味 D . 稀释浓硫酸 4. (2分) (2016八下·长春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氧气的验满 B .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C . 吸取液体药品 D . 固体药品的取用 5. (2分) (2015九上·昭通期中) 用教材上的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后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 ,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 . 查看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 . 将红磷改成木炭或硫磺重新实验 C . 查看实验中红磷的用量是否不足 D . 红磷虽然足量,但不能确定氧气是否有剩余 6. (2分)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Cl、BaCl2三种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A . Na2SO4溶液 B . 酚酞试液 C . CuSO4溶液 D . Fe(NO3)3溶液 7. (2分) (2017·营口)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车胎在阳光下爆裂﹣﹣分子体积变大 B .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 . 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 钢轨夏天缝隙变小﹣﹣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8. (2分) 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该原子质子数是( )A . 2 B . 6 C . 8 D . 10 9. (2分) (2017九上·乌兰期中)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 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 .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C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D .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10. (2分) (2011·盐城) 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 . 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 C . 每个(C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 D . 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11. (2分) (2018九上·邵阳期末) 对于H2O和H2O2两种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 . 式量不同 C . 都含有两个氢原子 D . 分子结构不同 12. (2分) (2016九下·黄冈期中)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 . 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 . 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 . 氧气和臭氧(O3)都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13. (2分) (2017九上·乌海期中)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 B .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 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D . 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 14. (2分) (2019九上·汕头期中) 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
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5. (2分) (2016·江西模拟) 下列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 高楼着火,直接从五楼跳下B . 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C . 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 . 稀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16. (2分) (2017九上·宝安月考) 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 . 分离液态空气 B . 加热高锰酸钾 C . 加热氯酸钾 D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7. (2分) 右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质子数为17 B . 元素符号是Cl C . 属于非金属元索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18. (2分) 如图是小科完成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 . 气密性检查 B . 添加试剂 C .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 气体验满 二、 多选题 (共2题;共6分)19. (3分) (2016九上·安徽期末) 某同学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 . 倾倒液体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检查气密性 D . 加热液体 20. (3分) (2011·南京) 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脂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丁酸甲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 C . 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 . 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三、 填空题 (共3题;共17分)21. (9分) (2017·盂县模拟) 液化石油气(如图)是重要的家用燃料.(1) 500L 的液化气能被压缩在 25L 的钢瓶中,是因为________. (2)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副产品,石油、天然气和煤统称为 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 液化石油气中丁烷(C4H10)的含量最高.关于丁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 . 丁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B . 丁烷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25% C . 丁烷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 . 丁烷具有可燃性. 22. (4分) (2015九上·麻城期中) 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周期11 Na钠镁…16 S硫17 Cl氯18 Ar氩第4周期19 K钾20 Ca钙…(1) Mg元素的核电荷数=________. (2) 钠元素和硫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 (3) 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 (4) 请写出钾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23. (4分) (2015九上·蒙城期中)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族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23Li锂6.9414Be铍9.0125B硼10.816C碳12.017N氮14.018O氧16.009F氟19.0010Ne氖20.18311Na钠22.9912Mg镁24.3113Al铝26.9814Si硅28.0915P磷30.9716S硫32.0617Cl氯35.4518Ar氩39.95(1) 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2) 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__元素过度到_______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3) 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2个铝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__(4)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四、 实验题 (共3题;共15分)24. (3分) 分析完成下列物质除杂的实验 (1) 除去NaCl中的少量泥沙:加适量的水溶解、________、蒸发; (2) 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两者的________受温度影响不同; (3)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①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引②化学方法:可选择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_; (4) 除去CO2中少量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5)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或者加入过量的________ 溶液,蒸发后将所得固体再溶于水. 25. (5分) (2018·江西模拟)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 A实验中,铁丝绕在火柴梗上的原因是________; (2) B实验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 C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________(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小”或“偏大”)。
26. (7分) (2016九上·鞍山期中)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 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 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 五、 计算题 (共1题;共4分)27. (4分) (2019九下·龙湖开学考) 胆矾或铜矾(CuSO4•5H2O),为。












